下载APP

豆瓣评分9.3,集集爆哭,他们是「中国医生」!
2020-02-18   2734次阅读   0个赞

李文亮的去世,让很多人痛心不已。

其实,这样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医生,在我们身边很多很多。

在这抗疫期间,我在家看了一本纪录片《中国医生》,他们时刻准备被依赖,时常被抱怨,却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

 

01

我们抗拒996,医生的日常是007

朱良付,是一位脑血管主任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

△朱良付医生

 

脑卒中,又称“中风”。一旦发病,6小时以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就会引起偏瘫和死亡。

这6小时内,医生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都是为患者争取生还的机会。

△绿色通道

 

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朱良付医生和他的团队们设立了绿色通道,希望团队行动可以像军队一样高效。

为此每个流程上的医生都要轮流住院值班,只为了能够及时拔刀出鞘。

朱良付医生是整个绿色通道项目的组长,不管多晚接到救治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去。

当然除了绿色通道的工作,他还有普通门诊要做。

他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有一次到了夜里12点多,他还有16台造影要做。

直到早上5点,他才得以休息。

△朱良付同事

 

同为医生——朱良付的同事,不禁道:“我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医生。因为太没有生活乐趣了。更不用说管自己的小家庭了。

作为医生,他们不仅管不好小家庭,还管不好自身的身体。

他们常常告诫我们:要饮食规律,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但,心塞的是,他们自己却常常忙得没有时间喝一口水,吃一口饭,没有足够的睡眠。

朱良付医生说,“我很担心自己哪天就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

我的家庭责任没有尽到,我的医疗责任没有尽到。

国家要培养一个像我这样的主任医师需要差不多25年的时间。如果,我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国家资源”四个字,让我想起陶勇医生。

△陶勇医生

 

年仅39岁,就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眼科医生,硕士生导师,目前已获得3项国家专利,还发表了48篇SCI论文的陶勇医生。

私下里,他还会给患者贴钱动手术。

△陶勇和病人家属对话

 

但这样的人,却被无知的医闹毁了。

一把普通的菜刀,把他砍得遍体鳞伤,也让他再也没有机会上手术台。

但清醒后的陶勇,当得知全国人民深陷肺炎之中,带伤录制了10分钟的音频,希望鼓励大家不要被苦难打倒。

最后一句,不就是他行为的写照吗?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02

不攻克白血病,医生也做不下去了

大部分人一想到白血病就会感到恐惧,这是爱情悲剧中女主角经常患的病症。

但自2000年以来,孙自敏就带领她的团队通过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攻克了脐带血移植植入率低的难题。目前,她已经成功救治了900人的生命。

这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挽救背后,是孙自敏24年来不能忘记的遗憾和对医生职责的坚守。

在1990年,孙自敏(从业3年)做了血液科15年的白血病的回顾分析。结果,让她心里感觉非常凄惨。

所有的,患了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的病人都死了,只剩下1人。

 

△孙自敏

 

最后,连这1人都死了。

在她看来,这意味着她们这些医生这些年来的努力等于白干。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因为,她每次查房看到的都是苍白的脸,无力的笑容,毫无生气的病房。

作为一名医生,再苦再累都没有关系,但没有成就感,真的很难以坚持下去

3年后(在她从事血液科的第6年),曾经的发小患了白血病成了她的病人。

△孙自敏的发小

 

最终,她的发小还是离开了人世,这也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自那以后的24年里,孙自敏常常为自己没有办法救治她而后悔。她常常想,如果她可以晚走10年,自己就可以救她了。

自那以后,她立志一定要攻克白血病,如果她不能攻克白血病,她这个医生也做不下去了。

我们常说“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在她身上得到最好的印证。

终于在2000年,即在她发小去世的第7年,她终于用脐带血移植救活了一个小女孩。

当时,她根据国外脐带血移植的案例摸索做,开始很顺利。但移植的第10天,女孩子体内的新造细胞数就往下降,还开始发烧。她很害怕,很无助,还为此和很多专家探讨。但是,他们都没有做过,也给不了什么建议。

那个时候,连孩子的父母都在楼下说“治不好,就让我们带回家吧。”

她坚决拒绝,说“不能带回去,再给我两天时间。

在当天晚上10点,她让医护人员打了10ml甲强龙。

或许,她的不断坚持,感动了上天。

第二天,奇迹终于发生了,小女孩体温降下来了。

最终,孙自敏迎来第一个成功案例,长久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03

医生比任何人更在乎患者的生命

南京鼓楼医院,有一位非常帅气的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人称现实版江直树。

一天,他们接到一个因煤气罐使用不当,而造成95%皮肤烧伤的患者,老刘。

老刘,59岁,老伴和他在这次事故中一起烧伤,有一个独生子。

对于皮肤烧伤的病人来说,植皮手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但是,每次植皮都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植,这意味着要患者要进行多次手术,也意味着患者的家人要花上百万的费用。

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不用说一个独生子。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徐晔和家属做了三次比较正式的交流,每次的焦点都停留在“钱”上。

徐医生希望老刘那双烧伤比较严重的手,可以进行植皮手术,这是老刘能活下去的关键。

因为创面不关闭,后期是非常容易感染的。

△徐晔申请医疗基金

 

为此,他还从医院的基金会申请了2万元。

△老刘儿子和徐晔的谈话

 

但老刘儿子考虑的是,做完手术后,还有一个恢复的经费问题。他已经花了20W,手术后还要20万。

本来他刚买了房子,还办了各小厂。如果现在卖亏太多了。

最终,医学的瓶颈没到,人心的瓶颈却到了。

老刘,被强行安排出院。

之后的一两个星期,徐晔都会在老刘的病房里呆一会。

他知道,老刘会像一个月前的病人一样,因放弃植皮,而离开人世。

徐晔只能这样开解自己:我不希望他死,我希望他可以好。但是,对老刘来说什么才是好呢?我救回了他的性命,但他浑身是瘢痕,生命质量、家庭质量都下降,这难道就是好吗?我判定的好,未必是真的对他好。

医生,往往是那个最不想病人有事,最不想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人。

 

写在最后:

谢谢朱良付、孙自敏、徐晔等医生们,虽然受制于医疗的局限性和生命的规律,但他们仍在绝望中争取每一份希望,只愿我们能更好的活着。

最后,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也祝愿我们所有出征前线的医生和依旧坚守在原岗位的医生能够平平安安。

 

-  END  -

 

想要看更多,还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
“ yidianling0 ”哦~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