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家庭中的隐形操控者】---命运是一部每个人自导自演的剧
2020-05-25   2895次阅读   3个赞

 

“我发现,在打孩子这件事上,这位妈妈是导演了整出戏的人。同时我也能通过她教育孩子的问题,看出这对夫妻相处的问题。” 

 

经营一段完满的婚姻,是大多数人所期待的,这不但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幸福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幸福和谐的夫妻,往往会培养出健康发展的孩子;遭遇挫败的夫妻,往往也预示着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将走向崩溃,甚至失败。

 

孩子的状况,往往能体现夫妻关系。

 

1.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夫妻关系的问题

 

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关系的互动模式,会深刻地影响这个孩子。

 

平台上遇到一位妈妈,为孩子在小卖部偷文具的问题非常苦恼,她不明白家里文具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要偷?

 

她觉得自己对孩子并不苛刻,也很少打孩子。但老公很严厉,经常会大声打骂孩子,她为此经常和老公吵架。

 

孩子偷东西后,夫妻俩对孩子也惩罚了。

 

这位妈妈想避免孩子再犯,不知道是否应该给孩子看心理医生,也想改善夫妻之间对孩子管教方式的冲突。

 

乍一听,我们觉得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很温和理性,也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这个老公的教育方式不对,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呢?

 

但是,我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当时了解到,她给老公发信息说:“你儿偷人家的东西,人家老板带着找到家里来了。”

 

我们都知道,孩子不仅仅是他爸爸的孩子,也是妈妈的孩子,父母双方对这个孩子都负有同样的教育责任,“你儿”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呢?

 

这位妈妈前面说觉得孩子需要看心理医生,后面又在聊天中给丈夫下指令说,“你来家里打他吧”。

 

她说,“我已经狠狠打了一顿,你晚上回来继续打”。

 

并且,她还对老公怎么打提出具体要求:“第一,打的时候有分寸,哪些地方能打,头不能打。”

 

期间还要求老公“就事论事,不人身攻击,不要光发泄情绪,别口无遮拦。”

 

先不说这个妈妈已经打了孩子一次,再叫老公打是不是合理!

 

她还要求老公打孩子时要打得有艺术,不要发泄情绪,不要口无遮拦。

 

她觉得自己对孩子并不苛刻,却采取了支使爸爸打孩子的方法,这种言行不一致让人无话可说。

 

我发现,在打孩子这件事上,这位妈妈是导演了整出戏的人。同时我也能通过她教育孩子的问题,看出这对夫妻相处的问题。 

 

这是一对怎样的夫妻关系呢?

 

是一段由这位妈妈全面掌控的关系。

 

因为她完全知道对方会在什么时候失控,对方情绪的燃点、爆点在什么地方。

 

她知道发完这个信息,她丈夫一定会情绪崩溃,一定会打孩子。

 

他们夫妻就是这样“齐心协力”,一起家暴小孩,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的本质。

 

在这样的夫妻关系里,折射出了这位妈妈内心的完美角色:其他人都是错的,是对方不争气,孩子更是丢脸。

 

似乎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坏事都是别人做的,好的都是自己的,这才是孩子问题乃至夫妻关系的根源。

 

2.什么是为了孩子,什么是为了自己?

 

我们在做很多事情时要考虑:我们做这些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好? 

 

像我上面讲的那位妈妈,要求老公打骂孩子的时候小声一点。并且继续对老公骂小孩的节奏进行掌控,却说,“这是为了教育他,不是要折磨他。”

 

这位妈妈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吗?并不是,她这么做的核心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羞耻感。

 

因为,最让她痛苦的不是孩子偷了东西,而是人家老板带着找到家里了,这让她感觉很丢脸。

 

这位妈妈觉得教育出这样一个孩子,让她很丢脸;别人来找到她了,更让她丢脸。

 

所以,本质上不是孩子应该看心理医生,反而更应该看看心理咨询师的是这位妈妈。

 

我们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时,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或配偶好,我们要反思的不是其他的,而是一直以来,我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怎么样对待配偶的?

 

3.反省和解决,而非发泄情绪和追责

 

当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在自己有很大情绪的时候做决定。

 

如果我们很愤怒,把孩子拉过来揍一顿,这只是发泄情绪,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

 

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上面的妈妈,孩子已经偷东西了,两个人就应该来谈解决方案。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要偷东西?

 

关于孩子为什么偷东西,一般有几种常见的情况:

 

1)孩子缺乏选择的权利。

 

或许家里的文具到处都是,家里的钱就在桌上,父母觉得什么东西不需要,就和孩子说,“我们不需要,不买”。

 

那这个不需要是孩子不需要,还是父母不需要?

 

父母究竟有没有给孩子真正丰盈的人生?

 

像上面的妈妈,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偷的笔和橡皮,跟家里已经有了的笔、橡皮,样式一样吗?

 

有可能,孩子根本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家长总是买自己喜欢的,而没有买他喜欢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偷东西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那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给孩子他自己想要的,如果给不了,就坦诚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给,是因为家庭的能力还是什么原因,要准确地传递给孩子。

 

2)孩子为了吸引关注。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是老大,老二才一岁。

 

很有可能的一个情况是,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更小的婴儿身上,老大在这个时候,失去了关注。于是他去偷东西,这样父母就不得不注意他。

 

如果父母因此打他,就再一次验证了父母还是在乎他的,还是爱他的。

 

但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我们会关注他。

 

孩子如果需要我们关注,我们可以告诉他:“如果你需要妈妈关心你,你就跟妈妈说,妈妈就会关心你,你不需要去偷东西。”

 

然后,再尽可能平衡对两个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

 

 

3)孩子有可能是接受到了别的影响。

 

不管这种影响是来自电影、电视剧,还是周边的同学,或是其他的人。

 

任何一个行为都不是突然产生的,它一定是被影响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人做邻居,挑什么样的人做同学。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看看孩子周围,是什么样的人给他施加了这样偷东西的影响,是谁告诉了他可以这样做,想办法切断这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某个家庭的孩子出现了这样偷东西的情况,那么从这次开始,一定要进行事前教育,分层次教学。

 

告诉孩子,什么是法律问题,什么是道德问题。

 

法律层面的问题是要坐牢的,虽然一个橡皮一个尺子很轻微,但是如果慢慢发展成一个重大的偷窃案件,到那时就不是父母两人教育他的问题了。

 

所以,一定要跟孩子进行普法教育。偷窃,至少是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的,虽然没严重到违反刑法,但这个行为至少已经是一个轻微的、有可能触及法律的行为。

 

一定要对孩子普及和教育,让他清楚在这个年龄段,有可能会涉及到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果违反了什么,可能会受到的惩罚是什么?

 

如果他出现偷橡皮这种行为,我们要怎么惩罚他,当他下一次再犯了这样的错误时,我们又会怎么惩罚他?

 

这不是暴力揍孩子这么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惩罚他,比如:罚没收零花钱的使用,限制人身自由等更科学的方法。

 

当孩子做对时,要奖励;当他做错时可以惩罚,但是这个惩罚,一定要事先跟他声明清楚。

 

对于涉及到道德问题,要以教育为主。

 

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孩子?

 

是我们身体力行,自己去示范。

 

什么叫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写在墙上、说在嘴里的。价值观是我们自己怎么做事,怎么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标准,孩子慢慢受到我们自己的影响。

 

一个孩子为什么叛逆?

 

可能因为他有一个无处不想操控他的妈妈。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做决定。给孩子自由,给他空间,给他做示范。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3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