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毕业于常青藤名校,却只能在一家国内小公司做后台?
2020-05-26   2984次阅读   2个赞

最近,我连续接到几位海归年轻人的心理咨询项目。

 

他们都来自于世界顶级的高校,有着耀眼的履历和过硬的基础素质。他们本应是职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类人,却各自遇到了“仿佛不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职业发展困境。

 

今天,就拿出两个典型的案例和各位分享和探讨:年轻人初入职场时,该如何躲开那些职业发展的坑?

 

(为保护咨询人隐私,人物背景做适度模糊处理)

 

我毕业于顶级常青藤大学,却只能在一家国内小公司做后台?——小文的困境

 

小文是一名95后女生。自小成绩优秀,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之后考取了英国六所红砖大学之一的顶级学府,学习投资专业。

 

毕业后,小文选择了回到上海,一来她是家中独生女,父母需要她来照顾;二来小文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已经定居在上海,小文也希望和他团聚。

 

由于着急减轻家里的负担,小文回到上海就匆忙开始寻找工作。结果面试屡屡碰壁,小文就勉为其难的,进入到一家中小咨询公司做P2P相关业务。干了一年时间,感觉岗位和自己所学并不匹配,同时业务在公司里也不是核心业务,空间有限,于是辞职。

 

小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但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展示自己,在多次面试中屡屡受挫,迫于压力,小文匆匆找了一家小的证券公司做投资后台工作。

 

在这家小公司里,小文工作了两年多,发展也并不顺利。公司的领导给她的评价是“踏实认真”,但年轻缺乏阅历,只安排一些偏基础和后台类的工作给她,也似乎没有任何为她的发展做考虑和规划的意思。

 

现在,小文已经回国快四年了,但事业没有取得很好的进步,收入也没有增加多少。而研究生时的同学们几乎清一色的在“四大行”之类的大平台工作,发展也都好过小文。

 

无法回报父母的培养让小文内心非常愧疚;而和同学之间的对比,更让小文陷入到对自己深深的怀疑、自责中。小文的人生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泥潭。

 

我的人生顺利的仿佛“本应如此”,但这是我的人生吗?——Sandy的困境

 

Sandy今年24岁,本科就读于人大,目前在美国常青藤大学之一读教育专业。

 

Sandy是一个喜欢艺术的女孩,初中时就系统的学习了绘画,希望成为艺术类的特长生。可是因为Sandy的专业课成绩实在是太好了,父母、老师都建议她不要去学习艺术类专业,于是Sandy选择了放弃。

 

正如父母和老师所预期的,Sandy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并成功拿到了美国常青藤名校的offer。名校背书,成绩优异,未来清晰,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

 

可Sandy越来越迷茫了。

 

Sandy越来越强烈的抵触目前所学的教育专业,她不喜欢未来成为一个老师的那种“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她喜欢艺术,喜欢绘画,她希望自己可以从事工业设计的念头日益强烈。

 

可是她的人生之路,还能转弯吗?Sandy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问题出在哪?——两个人都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他们都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做过认真、系统的规划和准备。

 

先说小文。她犯了三个职业规划的错误:

1、自我定位上,好高骛远。

 

小文喜欢自己所学的投资专业,也立志要做“前台”。但投资的前台工作是需要打好基础的,后台工作就是一个历练和沉淀的过程。她不肯从基础做起,是对自我的职场定位过高造成的。

 

没学会走,就想先学跑,是很多职场新人会犯的错。

 

2、平台选择上,“被动式”先就业再择业

 

小文的两份工作,都是迫于生活压力,被动的先就业后择业,缺乏对工作机会后面更大的机会成本的清晰认知。假如小文再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固然给父母增加了一个短暂的负担,但却给自己未来几年的路铺设了更好的路。

 

工作机会的选择上,不能光盯着可见薪资等可见成本,更要看到隐形的机会成本。

 

3、缺乏简历和面试技巧,导致丧失进入好平台的机会

 

小文自身素质非常优秀,但面试中却屡屡碰壁,她把性格内向当成了自己面试不利的替罪羊。但经过我们的沟通,我发现事实上,她缺乏的是简历撰写和面试的技巧。这导致她一次次丧失了进入好平台的机会。

 

简历、面试,就是十年寒窗的临门一脚。可很多人偏偏忽视了这里的技术。

 

再来看看Sandy。她的困扰在于:是否应该放弃所学多年的教育专业,投身艺术工作。

 

她犯了一个错:这个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

 

乔布斯某次演讲时提到他大学狂热的喜欢字体设计。但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能为他未来的职业做多大的贡献。但这个小小的兴趣,在他发明苹果电脑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浪费,每一次做选择都不是从0开始,是建立在过去的一次次积累上的。

 

就像Sandy所学的教育和艺术,并不冲突,甚至会相互的增益,例如做自媒体、创业做艺术教育,即便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艺术仍然会发挥现在可能无法预期的作用。为什么要逼着自己去做一个选择?热爱自己热爱的,从事自己从事的就好了。

 

每一步,都会留下它的脚印;每个选择,也都不是从零开始。

 

小文和Sandy身上,有着无数年轻人的影子。他们热情、强大,自信可以勇闯天涯。却往往忽略掉了,他们首先需要做的,是一份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