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 第五步:你擅长做什么?(上)
2020-08-19   6326次阅读   1个赞

到了第五期,我们已经一一识别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周边的人、以及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是如何过早地限制了我们的选择。上一期我们还探讨了这些因素如何与我们对自己个人身份的认同产生互动并发生影响的。也就是说,我们接受过的教育、培训、金钱、对成功的看法等等,影响了我们目前对自己身份的认同的程度,认同的一致性高,代表了身份的转化障碍比较低,认同的一致性低,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认同不协调,可以让人努力地去转变身份,达到自己理想的认同,消极的认同不协调,反而会影响个人的情绪以及工作表现,持续地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一个人对自我的深入的了解和检索,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自己个人身份认同的边界在哪里,从而去帮助自己选择与判断,哪些机会是自己应该争取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放弃的。这个比单纯地看外在的条件比如工作地点、薪酬、雇主品牌要更可靠,因为外在的条件是不断地变化,假如你因为薪酬而看上一份工作,那么当你发现其他人的薪酬比你高,是否就会让你坐立不安,从而产生对工作满意度的变化?

 

尤其现在基于发达的互联网基础之上,人人都有一夜爆红的可能,很多人依然还在担心自己能不能变红,但是我一个剑桥大学的博士的朋友说,在这个时代,你并不需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变红,因为只要把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或者别具一格,你就可以吸引这个互联网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大票来门前转一转。但是你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一夜爆红,所带来的的种种后果。无论是财富上、地位上、或者隐私上,你做好这个身份转换的准备了吗?多少歌手因为一夜爆红,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错觉,认为自己马上就拥有一票粉了,从而放松对自我进步的要求,最后泯然众生已,多少人因为一夜爆红,而产生自己可以永恒赚取财富的错觉,最后落得家破人亡。你自己打造的这所房子,在邀请众生来访之后,在这扇富丽堂皇的门背后,你的房子,能不能让人觉的是匹配得了你这扇门呢?这个后果,你最好做好身份转换的准备后,再去承担。                                                                                                                                                                                                                                                                                                                                                                                                                                                                                

相反,因为内在性质以及个人身份相关的因素去考虑的工作,可以让你不会因为外在因素地变化,而影响到你对这份工作价值的判断。所以,每天询问并且抱怨这份工作薪酬太低,我要不要离职,或者工作地点太远,我要不要继续干下去的同学们,其实问的是错误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问正确的问题。

 

那什么是正确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技能和激情,哪一个最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找工作,是根据自己擅长的来找,还是根据自己热爱的来找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刚进入职场的人,甚至是在职场已有多年工作经验希望寻求转行的一些人所面对的核心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在于, 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是拥有高学历的或者受过专业培训的人,都不一定完全了解如何有效地做出择业决策来。即使是在学术界或者专业的职业规划领域的专家也不能。为什么呢?一部分原因在于职业选择这个东西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从过去的人类历史来看,我们的职业身份通常由社会地位、性别、父母的职业、有一些还受到了地理位置和宗教的影响来决定的。现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很多上述的结构性的限制逐渐消失,至少重要性不复当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社会规范,到了20世纪初期学者们开始研究职业选择的过程。而所谓的职业行为相关的研究得益于工业化发展以及学术的关注,因此开始产生了各种职业测试的工具,比如众所周知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同学就钻研于如何让员工与工作匹配的管理方法,进而逐渐催生了一系列诸如斯特朗兴趣量表、MBTI人格类型量表等到现在依然非常流行的测试量表。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有很多学者和职业发展从业者批评说这些所谓的测试其实缺乏统计学统计,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测试方法,用来做职业规划也并不靠谱。但这依然没有办法阻止这些测试的流行,因为对于雇主和求职者来说,他们恰恰需要一个东西来明确、清晰地告诉自己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喜欢,能够从事,并且能够做得好。这样不仅能让员工感到满足和安慰,也让企业方觉得更有效率和拥有更多的选择。

 

1990年代美国刚刚兴起职业咨询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帮助大家寻找热情与激情的使命,有一些职业咨询师声称,每一个人必定有自己热爱的事务,帮助他人找到正确的职业的关键就在于帮助他们定义什么是他们所热爱的。当时曾有一位成功的作家兼职业规划专家,就遇到过一位似乎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客户,最后她只好绝望地说道,任何,哪怕一点点你感兴趣的,告诉我,是啥?这个客户耸耸肩,悠哉地说道,我喜欢猩猩。后来这个职业规划专家很得意地分享道,这个客户最后被推荐去了一家动物园做志愿者,最后终于变成里面的全职员工。所以,在当时的风潮而言,热情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技能。

 

到了现今我们再看看很多职业咨询的案例,举例MBA, 很多人读MBA是因为毕业后不喜欢自己原来前面找的第一份工作,试图回炉再造再给自己一次择业的机会,但是发现MBA课程太短,自己还没想明白就又得出来面对找工作的问题。如果你给他咨询的时候说找到自己激情和热爱的工作开始,他会跟你说自己还有一屁股的债要还。

 

现今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房贷生活成本的压力,也让激情可以帮助你寻找到工作中的满足感这样的论调被不断抨击,还有一部分的推动力来自于希望年轻人发展实用技能并且能够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去花大量时间学习艺术和文学的市场压力。而且真实的情况就是,大部分的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成年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热情何在,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幸的是,很大一部分MBA人士,其实也根本没有这个期望说要去找自己的激情,他们期待的是一份能够支撑他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且比较喜爱和满足的工作。

 

 

在《转行—发现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当中,作家同时也是组织行为学教授的埃米尼亚·伊瓦拉(Herminia Ibarra)认为,传统观念下,职业顾问告诉我们,成功的职业转换是个线性过程,先了解我们想做什么再根据它指导我们找到一份“正确的”工作,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奏效。没有一条完美的职业转换路径。相反,我们要通过尝试和失败的过程,历经各种试验来发现我们可能成为、适合成为的那些自己。

 

根据她对人们职业转换的深度调查,Herminia描绘了职业转换三部曲,下一期,我们来看看这三步曲分别是什么。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