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 第七步:设计你的人生(上)
2020-08-19   11028次阅读   2个赞

到目前为止,我们探讨了内部、外部各种因素对于我们做决定的过程产生的各种影响,甚至连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都会对我们在寻找目标并完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产生我们觉察不到的影响。但是,此刻的你,已经对他们产生了觉察,是不是感觉自己的洞察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但是只有思考及完成了前面所提供问题和练习,你才能对自己认知有新一个层级的理解。我们前面也讲过,很多人觉得有一份好工作在那里等着我,我只需要找到它就可以了,这就好像很多人寻寻觅觅在江湖当中寻找那份让自己成功的武功秘籍,却完全对自己需要努力这件事情熟视无睹。即使马云直接告诉我成功的秘诀,我可能依然不会成功,因为如果我不用心钻研和练习,将其内化成自己心中的那把剑,那么告诉我什么样的秘诀都没有用。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去看书、去思考、去练习、最后,我们要去实践!

 

这一期,我们就来以实践的方式帮助自己思考并制定新的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践开始之前,要先介绍一下理论部分。现在互联网公司高速发展,我自己本身也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很多公司强调了设计型公司的定位。有一家全球知名的设计咨询公司叫Ideo通过一种叫设计思维的模型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种工具可以解决的问题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工厂废弃物水处理下至大学学生体验感提升,这家公司利用这个工具也产生了很多高效可执行甚至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个模型简单来讲就是以围绕三个维度交叉产出的具备创新和人性化的设计方案为中心点的框架,三个维度用三个泡泡来分别代表了渴求度——即什么是人们所需要的;可行性——即技术上是否可行;可存在性——即市场愿意为其买单。

 

 

而Ideo公司利用这个方法,都创造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苹果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只商业化鼠标、全球首款商用笔记本电脑Grid Compass都出自Ideo的手笔。近几年他们又探索出了概念厨房、厨具、空气平衡器、人造智能相机等等跨不同行业的创新产品和方案。可见这个工具的威力之所在。那么为什么自己的未来的工作,不可以设计出来呢?职业生涯咨询行业的专家们借用了这个工具的威力,并进行了一些改造,三个维度分别被替代成:渴求度替换成你想要做什么?可行性替换成你拥有什么样的技能可以实现?可存在性替换成在哪里有市场?以及满足这三个泡泡的当中的区域就是符合三个要求所设计出来的工作。

 

 

当然,要找到符合这三个泡泡的方案也并非容易之事,我们必须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复杂程度。同样在设计思维中,有一个抗解问题的概念。在社会工程学中,抗解问题指的是一类难以程式化的社会系统问题,在这其中,信息是含混不清的,存在着多方利益冲突的决策者,并且(解决问题的)结果在整个系统中(的影响)是难以捉摸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2005 年老王在前门胡同里开了个小餐馆卖炒肝,店名叫「大老王的餐馆儿」,找设计师小乙(你还想叫甲?)帮忙设计个招牌,这就是一个难以被程式化的社会系统问题。

首先,「信息含混不清」。老王喜欢什么颜色?老王媳妇喜欢什么风格?老王对小乙的水平有没有了解?老王对最终方案的预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元素在老王眼里是犯忌讳的?老王打算把招牌挂在哪?怎么能吸引前门游客的注意?怎么勾起游客的食欲?而这样的问题随随便便就可以问出几十个。

其次,「存在多方利益冲突的决策者」。在这里面,老王、工商部门、城管、过路的游客、饿了的游客、消费完的游客等等都是决策者。老王想挣钱;工商部门要监督;城管得维护市容;过路的游客虽然不饿,但是有面相好的小吃也想尝尝;饿了的游客要吃顿正餐,小吃完全满足不了;消费完的游客发个朋友圈又不想太丢面儿……

最后,「解决问题的结果在整个系统中的影响是难以捉摸的」。小乙提交了自己的方案,老王也满意地给了钱,那事情是不是就会按照老王和小乙的想法发展呢?也许开业头俩月,餐馆食客慢慢增长起来,这可能是因为这个招牌在游客的照片里混了个眼熟,也可能是因为从旅游淡季来到了旺季;也许开业头俩月冷冷清清,第三个月突然火爆,这可能是因为招牌里某个元素被大V拿来做了文章,上了热门话题,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胡同被某个电影取了景。总之,小乙的方案对餐馆的营业产生了多大的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产生了什么影响,都是无法明晰,难以捉摸的。

至于「难以程式化」,是指,假如我们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替换掉一个或几个因素(比如把 2005 年换成 2015 年,或者把老王换成刘大妈,把卖炒肝换乘卖奶茶,把小乙换成小丙(听着就更惨一些了)),那么这个设计的具体过程与最后产出的结果会变的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这个设计只能发生在这一个特定的问题下,而无法被挪用或复制。而对于把五号电池的容量提升到 5000 mAh 这个问题来说,一旦有了解决方案,是可以被其他生产线直接使用的。

 

将抗解问题应对到找到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框架当中,就会有如下问题发生:

1、每一次找工作的搜索都会因时因地而不同,而且每个人自己的职业脚本都会影响最终所做的决定,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2、工作市场一直处于变动当中,包括什么职位被放出来,每个职位要求什么样的技能和经验等。

3、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更好的和更差的选择。

4、永远会有比我们现在可看到的更好的选择。

5、总会有我们不可控和看不到的因素在影响我们做决定。

 

也就是说基本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推理并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这个是我们从事很多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应用设计模型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一个规范让我们决定在什么样客观环境下可以获得职业成就感、自己哪些方面的背景条件会影响自己做什么样的决策、以及提供一个三角路线图展示我们渴望的、我们拥有的以及市场是否认可的选项。

 

设计型思维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于假设逻辑的应用,就是通过以往经验来推理出可能的结果。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假设逻辑,我们将它与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两种推理方式进行对比加深了解。演绎逻辑就是我们先拥有一个已经存在的模型或者理论,基于此我们选择相似的选项。比如,我父母都是医生,所以我要成为医生。你的成功模型是基于从事医学就是代表成功,所以你决定要追求这个职业。而另一种归纳逻辑,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是基于归纳逻辑,也就是分析式思维。如果你曾经做过类似的职业兴趣测试,通常其会询问你的兴趣、价值观和技能等一系列组合,你还可能需要在几个可能的职业路径选项里面做出裁决。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性格测试,你可能会被问到你是如何基于个人偏好安排日常生活,比如喜欢提前制定计划,或者喜欢随时按自己想法来,基于你的这些答案,你会被提供一些可能的职业路径的选项,甚至是就读什么专业。看起来好像问题解决了。所以运用归纳逻辑举例,我非常擅长理科而且喜欢帮助他人,所以我应该成为医生。但你还记得第一期的故事主人公小沙的求职经历吗?因为市场经济不景气,她在银行的岗位很快就被淘汰了,这也是目前AI替代很多人类工种正在发生的事实。所以,传统的职业决策模型完全忽略了社会环境对于工种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把社会环境、文化等等这些背景因素放进去考虑呢?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