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职里职外聊职业生涯规划—似曾相识的问题
2021-02-17   1812次阅读   0个赞

“这就又回到了你上次说过的一句话,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从当下到未来,将一直处于时代的变革之下,我们要踏踏实实的成为变形金刚。”

“没办法,我们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

“那从时代大背景回到你的个案上面,在你近几年关于职业规划类的案例中,大家都有哪些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问题呢?”

“呵呵,你这个状态描述的很贴切,职业规划类的问题大多是又爱又恨又痛的纠结状态。这样吧,我们开始涉及到具体个人如何定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上来了,按照我的逻辑,接着你的问题,我把这几年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类的咨询困惑问题分类描述一下,然后从这些现象到原因,再到方法的思路,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按照我们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梳理一遍,最终出台贴身方案。你觉得这样的思路如何?”

“嗯,可以,我也翻过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类似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理论分析,或者描述现象抛出问题,或者只介绍制定工具,但真正想拿出来用在自己实际当中,往往很难。”

“确实如此,没办法,咨询是一场非常个人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很多案例我们似曾相识、有同感,但并不能把问题解决方法完全用到自己身上,因为情境是没办法复制的,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个性都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我们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出路时,一定要有宏观的视角,微观的操作,吃透自己的动机,提升自己的能力,善于利用各种资源,那么,基本上就能八九不离十了。”

“话虽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容易的,我这么多年咨询经验告诉我,认识自己是最难的。我觉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也在于如何认识自己。”

“可以这么说,但职业生涯规划又与我们普通的心理咨询不同,它是由外部环境、自我认知、方法策略三者合一而成的,自我认知占比是大于三分之一的。”

“我觉得你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真的太适合了,我也聊过一些其他做职业类咨询的咨询师,有些专职是心理咨询师,他没有经历过职场,所以他对外面真实的职场并不能真实体会,有些咨询师大多在事业类单位,对于企业管理、市场趋势等又不太懂,还有些嘛,虽然在企业工作,但职位不高,平时只做具体实务工作,缺乏宏观视野、宏观角度,咨询内容也比较狭隘。这些都会制约把这个职业生涯规划说清楚。你真的是,出现的恰到好处。”

“瞧你这彩虹屁,不过,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于定位,你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我的定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好了,好了,回到案例分类上。你知道吗,最近几年我做的职业生涯规划类个案中,银行职员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哦,这倒奇怪,银行不是挤破头进不去的地方吗,怎么想要出来了呢?”

“我们知道,从学校刚毕业,如果专业不是太对口的话,想进入银行,绝大多数都是要靠关系的,而这种关系渠道资源通常就掌握在父母辈的手中。那么有一类的进入银行工作的来访者,并不是出于他们自愿的,而是半推半就听从父母的建议。在父母辈的想法中,银行那可是仅次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一系统,一是自己脸上有光,说起来子女在银行工作,有面子,二是稳定、高薪、福利全,职业变动安全系数高。”

“是啊,银行就是给人这样一种感觉。”

“但是,问题就来了,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大多痛苦的要死。一是,尤其做柜员或大堂经理岗位的,工作时间长,每天几乎在12小时左右。二是,身心不自由,时刻在摄像头的监视之下,非常不爽。三是,业绩压力大,搞关系、拉存款、推销卡,逼得让人发疯。四是,没有成就感,每天重复这些事情,做到怀疑人生。还有很多,因人而异。更麻烦的是,这种情况反而形成了鸡肋,当时都是动用了不少关系进来的,离职的话,父母不答应,自己的痛苦现状,父母又不理解,还埋怨自己不会吃苦,不懂得感恩。同样的个案,发生背景还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有普通的企业工作岗位,就形成了一个问题的类别,父母安排的铁饭碗,我到底是端着还是放下。”

“这还真是骑虎难下,本来看上去是好事,现在成了鸡肋。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用计划经济思维来解决市场经济问题。所谓的铁饭碗,那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现在绝大多数都砸完了。我们看现在的银行,已经算是改变比较慢的了,但是,成本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已经逼着这些老牛往前跑,怎么可能还有那种舒舒服服混到老的好日子呢?还有,通过关系进入银行的来访者,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很多都是随波逐流型的,往往抱着一种美好的期望,虽然不喜欢,如果稳定一点、空闲一点、收入好一点忍忍也就算了。结果,没有一条如愿,反而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呵呵,在父母看来,好心没好报啊。”

“可不是,这一类父母代表的就是一种僵化的观念,在这个加速迭代的时代里,不去与时俱进,是会碰的头破血流的。”

“没错,你说的总结起来就是,职业选择观念要与时俱进。这样可否?”

“很精要,这是一类问题。第二类问题,本质上也是属于观念差异,就是父母希望我去从事他们认为好的工作,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这其实也不限于职业,往前面推的话,学生时代填报专业、挑选学校、是否留学也会出现这类问题,在我实际的咨询中也占很大的比例。去年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做了一个个案就是,父亲是一个建筑装潢设计师,希望儿子也去填报该专业,可是儿子却喜欢历史,父亲觉得那没有前途,工作也不好找,收入也不高,两人就僵在那里了。所以,一厢情愿就是这类问题的矛盾爆发点,很多决定都是拍脑袋做出的,结果导致职业生涯规划里的错误定位。”

“很常见,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现象,关系模式经常是一个犟,另一个更犟,此起彼伏,乐此不疲啊。”

“所以嘛,第二类就是向左走,偏要向右走的观念选择问题。第三类问题,是职业倦怠。严格来说,这是一个状态分类,更多的是一种表现。许多原因都会导致职业倦怠,但我又不能去忽视它,因为来做职业生涯规划类咨询的,八成以上是穿着职业倦怠的外衣来的,无法视而不见。”

“职业倦怠有什么特征呢?”

“提不起精神、茫然、无意义感强烈、内心空虚、焦虑、恐慌、对日常工作生活麻木,对未来没有希望、没有目标等,所以,更多的是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反过来,很多来访者对这样的状态又心生恐惧,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倒有点元问题的味道。”

“俄罗斯套娃型的,需要层层剖析。第四类问题,是绝大多数文科生所焦虑的,那就是没有技能。包括我自己,毕业后几年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没有一技之长,就跟万精油一样,哪里都能蹭,哪里都做不精,没有安全感,很有一种老无所依的感觉。后来在我的个案中,这似乎是属于文科生的专属焦虑。”

“有同感,和专业很有关系。学得都是通用知识,不专又不精。”

“没错,这是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的产物,每年制造出大量的闲置商品,就是我们这类人。其实最令我担心的是,我毕业到现在都过去快20年了,这个情况丝毫没有改变,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关于教育问题,待会再吐槽。第五类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在职业生涯规划类咨询中,无论是主动提出的,还是在探索中涉及的,都要讨论的主题。其他的,就比较分散了,比如该选择热门职业还是冷门职业,职业之外要不要做一个副业,这个职业以后消失了怎么办,孩子教育与职业发展如何取舍等等,把这些问题散开去,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

    “这些给我的感觉是,无数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一条大河,一些零碎的情绪、一些工作的片段、一次次的决定,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