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职里职外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围猎
2021-02-18   1876次阅读   1个赞

“我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类咨询的个案中,各种各样的来访者,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被我们的教育给按得死死的。”

“噢,这个怎么说?”

“首先,我们教育的状态是过量教育,说俗一点就是填鸭式的,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没见得改出什么东西来,倒是书包从背包改成拉杆箱了。其次,我们的教育是由欲望驱动的,一半是由家长们的自卑情结、别人家孩子的情结和面子需要驱动的,一半是由教育商家们制造危言耸听、谋取暴利驱动的。最后,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路径,胎教加一、幼儿教育加一、学龄前教育加一、小学加一、初中加一、高中加一。”

“为什么加一?”

“都是超前啊,哪一个阶段不是已经把后一阶段的教育内容给填了。”

“是啊,都算是超前消费。”

“于是,在这些欲望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教育产业经济格局。”

“很有意思,用产业经济格局的提法。”

“可不是,举个实例。我家小区边上是一所中学,中学的附近的三条街,方圆一公里内,入驻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离不开补课升学的主题。我每天看着这些学生上学放学,突发奇想一个可笑的景象,周边那些培训机构各个拿着菜刀嗷嗷待哺,家长们迫于恐惧与焦虑,自己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屠宰场。”

“很形象,培训机构听到后会吃了我们,哈哈!”

“这个产业现在这么发达,本质上就是这样的一种运行模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单单这些培训机构,房地产商、房产中介、学校联手捞到了更多的好处,学区房就是一个共谋的结果。可是,貌似造成了一个挤破头的局面,得到的最终结果远远不及家庭付出的各种代价。”

“我所直接感受到的代价,就是来这里咨询的家长和孩子,焦虑的家长和不读书的孩子,是最典型的个案。那这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关联呢?”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我们现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在创新创造领域一直遥不可及,被人掐着脖子,牵着鼻子走。为什么我们一从学校出来之后,就成了一群碌碌无为,随波逐流,毫无创新想法的人了呢?原因就在于,从小到大,我们挨刀挨得太多了。这种填鸭式教育基本上把一个人的创造力、学习激情给消灭光了。说得现实点,我们开小学初中同学会的时候,所谓在社会上混得如鱼得水、财务又自由的人,是不是那些当时成绩不咋地的同学,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躲过了这把屠宰刀,反而是幸运的。更多的人,成了平庸的、抱怨的大多数。总之,在我们所受这样一种教育过程中,首先经历的是乐趣的剥夺,从小学到大学什么都是被安排的,更多的是被强迫的,好多根本激不起任何兴趣来,即使在哪一方面有了兴趣,却也是浅尝辄止,最后被告知学了没用,分数要紧,仅有的那么点苗头也被熄灭了。所以,我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过程中,真的有超过七成的来访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喜欢做什么,做哪些事情是充满乐趣的,完全就是一种被动人生的表现,安排什么做什么,做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体验不到任何感觉,做完后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就这样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其次是好奇心的丧失,我们都是受过填鸭式教育的过来人,除了以分数、名次为导向,没有了任何想法,什么好奇心、求知欲,那能换来分数吗,老老实实按照教科书走,才是王道。结果就是,生产出了一群没有想法,只有追求感官刺激、寻找懒惰的知识分子。最后是能力的透支,我前面提到过,我的来访者中,很多人在高喊没有技能,没有办法在社会生存,从表面上看,这些来访者好像缺乏技能,其实往深了挖掘一下,我们就能发现,是一种深深的厌倦,仿佛他们都已经老了,已经再也无力去掌握新的能力了,毛病就出在一些职业中十分重要的能力,比如专注力、毅力、专精力等,都在早年中的教育中被消耗殆尽了,而教育界一直是口口声声要培养这些能力的,实际结果却是被消耗殆尽了,透支完了。所以,我们可以体验、可以想象,经历了这样一种教育成长,一旦进入社会,突然发现宛如两个世界,一切又得从头再来,从头恐惧,从头焦虑,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学一些用不上的知识,付出大量的、错位的精力和财力,又何必呢?”

“你知道吗,我很有一种想喊出救救孩子的冲动。很多时候,在与家长和孩子的咨询中,充满了无力感。”

“说得冷一点,没用,都是合谋的结果,靠我们这么点力量,解决不了系统性问题,我们只能在边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的对话,其实是定位那些在经历这样系统过程之后产生困惑、出现难题、无法看清自己的当下和未来的来访者,至于安于现状者,没有必要去给他们制造焦虑,每个人都是自由选择自己所走的路,并对自己负责。”

“是的,但是如你所说的这样一种教育围猎的状况,有缘之人该如何突围呢?”

“是啊,我们也要发挥一下吸引力法则,给那些潜在困惑的有缘之人,散播一些解决路径。本来在一些解决方案中,我很想把教师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可是,我对现在的教师实在是信不过,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身份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不清,教育是出于德还是出于利的动机已经分不清了,另一方面,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尤其与企业的距离,早就南辕北辙了。所以,我们必须自救。一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要尽可能的去寻找实习、做志愿者的机会,我们要不断去思考我们的期望在这些社会组织当中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在这里?这是提前对就业、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批判性反思。二是我们在审视自己正在学习的专业或是正在从事的职业上,对于它的发展趋势一定要有清晰的洞见,多去查询行业发展的趋势报告,多去和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请教,多去和研发、设备的设计人员去交谈,不断关注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极力避免毕业就失业、职业被取代的状况,做好预警工作。三是我们要拓宽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面,理科生多去汲取艺术、文学、哲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文科生多去汲取技术、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实践中去学习、去模仿、去照抄,只要在实际中有用的技能,尽量实行拿来主义。这我们在职裸裸中已经提到过,在职场中,关键的一项能力就是抄袭照搬的能力,谁能快速掌握,谁就能快速提升。总之,这个自救路径的关键就是,尽快摆脱学校教育思维,尽快与社会思维接轨。”

“可惜啊,很多局内人意识不到这一点,非要到社会上被暴揍一顿,才幡然醒悟。”

“是的,意识不到的主体是家长和教师,他们宁愿活在幻想中,待在象牙塔里,最后却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孩子头上,让他们去做冤大头,让社会的指责矛头指向某某后一代人。”

“哈哈,真是啊,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一零后如此下去,收割完一代骂一代,赚完钱还骂消费者笨,这是什么商业逻辑啊。哈哈。”

“之所以有必要来专门吐槽一下我们的教育,是因为这块绊脚石实在太大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或是在得海集团的所见所得,还是社会上的就业现象,都没有办法解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矛盾,神奇的是,这样的局面能年年维持下去,还没有丝毫改变,由此可见,我们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多么严重。”

“这好像是我们国家的独特现象,别的国家好像没那么严重。”

“那是,我们是鼓吹学历导向的教育,其他发达国家大多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导向,所以与企业的需求衔接的比较好,而且企业的薪酬结构也比较合理,高级技术类工种的综合报酬可以超过高级管理人员。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个个都想坐办公室,一大堆没有实际技能的本科生、硕士生,眼高手低,只能失业。所以,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全民的观念驱使着这样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谁能提前转变观念,谁就能提前突围。”

“这也是很考验眼光和判断能力啊!”

“就是,同样也给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