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浅谈心理问题逐步发展的过程(系列之二)
2021-04-03   2405次阅读   9个赞

上次说到,很多心理问题,急性发生,逐步慢性化,实际上相当于更严重了。现在举几个例子,让大家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

比如某次上台演讲,非常紧张,导致自己某个敏感部位的拉链,扣子没扣好。下台后,经人提醒,自己非常尴尬。从此经常有一种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被他人关注,变得反复检查,小心谨慎。这里请注意,并不是每次这样的事情,都会造成心理问题。因为大部分人,这种尴尬的事情,事后就忘了。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从此总以为自己是他人的关注中心,步逐步发展成社交焦虑,担心他人对自己有看法,越来越谨慎。长时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复猜测他人的言语,行为是不是针对自己,就会造成身心疲惫,逐步不合群,一个人呆在才觉得舒服,这个就是慢性化的一种特征。通常经历长达5,甚至10年的发展,才会逐步变成抑郁情绪,甚至是抑郁症。(类似于病在肠胃

另一类更常见的例子,就是青少年成长中,某一次偶然的特殊事件,性体验,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逐步一点点,一次次的不断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性的自然成熟过程中,被逐步强化成某类型的性癖好,性偏好。通常这个是身体成熟过程中,慢性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咨询中,我常碰到过类似的案例,完全能够印证到成长经历中的特殊事件。这类问题,由于涉及隐私,不能随便和外人道,通常到了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才会来咨询。基本改变起来,难度变得比较大。不过,随着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很多问题,用科学的方法仍然可以大幅度改善的。(类似于病在肠胃,骨髓中的阶段)

这两类型的例子,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本身属于易感人群。因为这类事件,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但是大部分人都正常化处理了,自愈了。少部分人,却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自然强化这类行为模式的道路,并产生心理冲突。从而越来越影响到当事人的社会功能。

其实就算是在青春期(初中,高中),上大学时错过最佳干预的窗口期,只要当事人愿意,在自己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和处理问题的自由后,都是可以主动干预,在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下,逐步正常化的。当然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种类,去做相应的干预了。
(未完待续)下篇文章分析什么是易感人群,心理问题发展的部分路径。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9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