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学生厌学的部分原因分析
2021-11-25   2337次阅读   8个赞

厌学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学生健康、学历贬值、就业困难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厌学。今天我主要说的是家长、老师因素对学生厌学的影响。

一,家长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好多家长并不了解多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子女的教育还停留在老人经验的阶段,家庭教育有很大盲目性。

现在 ,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小宝贝,这些孩子承担了父母、祖辈过度过多的关爱。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使孩子被迫犹如泡在蜜罐中,压得喘不过气来。事事包办,无微不至,真是爱多也是病。这样的孩子吃不到苦,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艰苦奋斗,被关爱绑架,不能自主,不能对父母说不,不能成绩下降,不能有念书之外的选择等。学生在这样的生活中压力也很大,即害怕做错事,又做不好事,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变差,遇到学习困难,厌学就很容易发生。

有的父母,自己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不想让孩子在吃自己的苦,就拼命的要求孩子上进,孩子成绩稍微波动,就大惊小怪。不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过高要求,超过了孩子能力范围,学生很难达到。依据智力多元理论,每个孩子在强势智能方向和智力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对孩子的过分要求,如果不是在自己孩子擅长的领域内,就会对孩子的学习自信心造成很大伤害,若得不到纠正,下一步就是孩子的厌学,导致成绩下降,即使成绩不降,那么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控制,依据自己的焦虑,制定了许多该做和不该做的规矩,又非常强势,孩子在成长中必要的探索和尝试被扼制,孩子的自主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孩子常常生活在压抑和苦闷中,学习成了为别人而做的事,失去学习的动力,变成厌学儿童。其实,正常的学习是人类大脑的建构需求,是快乐的事,是人格发展的需要,是自然而然压抑不住的过程。家长胡乱的扰动,是与学生学习背道而驰的行为。

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坚持什么“当面教子”的古训,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不管孩子学习的结果成败,只会一味打压。目的是害怕孩子骄傲、浮躁,但是,会严重打压了孩子自信心。典型的例子就是“你看那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存在学习基础、发展阶段、天生智力的差异,没有可比性。孩子只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努力、有进步,就是好孩子。

在这样错误的比较中,在无休止的否定面前,孩子成功的标准和学习参照是混乱的,孩子的内心是无序的,这不容易培养出有目标,有自信,能自律的好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不必一味的廉价夸赞,也不能一味打压,不能不允许孩子出错试错。在家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策略无法无力的情况下,不妨放松一点,才是更好的策略。父母错误的教育,其实是孩子成长的阻力,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另外一个包袱。孩子的厌学,有时是背上了难以负担的包袱,又要去爬那过不去的高山,只能说:爬上去的都是天才,过不去的原因,大多是人为造成。

再有就是,家长在子女成长的道路上被动冷漠,没有给与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比如孩子被老师误解了、被同学欺凌了,在需要父母给与心理支持时,父母无所作为,更有甚者,反过来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指责孩子。比如质问孩子,“为什么同学只欺负你不去欺负别人”,再比如“老师批评你一定是你有问题”,等等,让孩子无言以对。孩子本意是寻求帮助,现在情绪的出口被堵上,不但问题丝毫得不到解决,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或者这个问题,大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像这类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问题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家长应该及时察觉,妥善处理,否则进一步发展就是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老师的原因

学生学习主要在学校完成,那么学校老师的教学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学校的设施、规定是否人性化,老师的人格、教学是否有魅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同学关系是否和谐,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动机,导致厌学。特别是隐匿在课堂教学中原因,是各位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的,因为这牵扯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依据我教学的经验,不同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很大不同,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心理学,包括认知规律运用到教学中的老师,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效果就差。我大致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概括为以下几点,这几点同时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方向。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要形成逻辑体系。逻辑顺序是思维的顺序。问题表达的条理性较好,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思路就顺畅。反之,老师的知识逻辑颠三倒四,学生的理解就会混乱无序,会浪费学生的脑力,学习起来很累。知识的体系化是近年来对教学的要求,是知识的逻辑体系,就像思维导图的结构,把问题细分为条目,条目又可以细分为更小的条目。其实,知识体系也是知识的逻辑结构。成体系的知识容易被记住,反之碎片化的知识,就是大脑记忆时的垃圾信息,占有存储空间,极易被作为无效信息被大脑清除,容易遗忘,即使勉强记住,也是在大量耗费脑力的情况下维持很短时间,还不易检索和提取。这样的学习很累,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没兴趣。细究原因,是老师忽视了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成为学生厌学的原因,这还降低了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要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例如,课堂生动有趣,内容精炼简化,多媒体运用恰当,学生互动和操作体验增多,都是可接受性高的表现。老师就像厨师,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味道来,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也会教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有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而有的老师教学水平低的原因。不同的优秀老师可能擅长运用的方法不一样,但都是运用到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规律。所以,未来的优秀老师,一定是在努力研究和运用心理学规律的基础上,改善自己的课堂,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从而避免在这个环节上导致学生厌学。

  我也在想,未来的教材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有没有可能运用先进的电脑科技,把学习内容处理得像玩游戏看视频一样有乐趣,并且不影响学习效果,不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那样的话,厌学问题将可能不复存在,教师与学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苦,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得到很好的维护。

第三,科学设计课堂练习。做课堂练习题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环节,可以弥补教学过程的不足,促进课堂知识的延伸。练习题的多少,难易,是否针对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等,都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常见的问题是:课堂训练内容不是少而精,练习过多,学生自由思考时间不够;训练针对性差,学生无效劳动多;或者题目一味偏难,不考虑学习难度渐进的思维特性;或者给学生进行惩罚性作业,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这些很容易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推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和巩固,学习变成无效重复,毫无成就感,从而导致厌学。

第四,课堂氛围即轻松又严谨。不管什么样的授课类型,课堂氛围都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过于严肃,甚至有点恐怖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对教学内容得理解上,大脑处于应激状态,学习效果较差,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压抑,导至厌学。合理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愉悦,又严谨高效,这需要教师的机敏调控。如果课堂过松散或管理失控,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师生在课堂上还应该是严谨有序的,这听起来有点难度,也确实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第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观察研究老师的专家,老师在学生眼里有良好的形象和个人魅力,那么学生就会很喜欢老师,学习也会努力,反之,学生就会从讨厌老师到讨厌学习,最终变成厌学的学生。所以,建立练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还对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很大,可有效改善学生厌学的情况。

首先,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真实觉得学生可爱,要师爱先行,大爱无疆。其次,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老师对待学生突发情况,要善于查明真相,厘清原委,做到不误会,能体谅,会包容,但又不纵容。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容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学生也会自己弥补回来,这可谓是教学的秘诀呀。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8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