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少年已知愁滋味”:学会爱,学会深深地拥抱自己
2023-03-12   1514次阅读   0个赞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中国人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其实现代孩子面临的压力并不比成年人少,青少年抑郁的危害比成年人的危害更严重。

 

前段时间一段“零零后离家出走的心声”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和关注,视频中初三的男孩质问父母:你们真的爱我吗?

 

他说,如果我没有按照你们想要的那样考上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你们还会爱我吗?

 

跟大部分00后一样,我每天都要在不同的兴趣班赶来赶去,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货物,这里打包一下,那里打包一下……我承认我已经没有爱好……

 

我真的很累很累,我不知道,你们知道吗?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想上学,不想跟同学说话,看谁都不顺眼?

 

为什么我每次看到你们假装镇静的脸,就想发火!

 

为什么每次幻想离家出走,就能舒服很多?

 

其实你们爱我我知道,但我搞不懂为什么很累很累,一点也不幸福……

 

我好想离开家,离开你们,我不想再过你们给我安排的生活,我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还记得去年网络上一段关于妈妈当街训斥女儿“谁这么年轻得抑郁症?”的视频,曾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女儿低着头说“我真的难受”,妈妈却说:“你难受你就抑郁症啊?谁那么年轻得抑郁症?干什么你啊?”

 

旁边路过的阿姨因为实在看不下去,就上前去劝阻这位妈妈:“你得从心里上关心她,这么多人,你叫她下不来台”

 

妈妈接着急着说,“她要考试了……”

 

阿姨更加听不下去,说“你越这样越适得其反,孩子顺其自然,我感觉你太粗暴了……就像孩子感冒了发烧了,你还能在大马路上说,你为什么发烧?人家都不发烧?这是自己的孩子啊,这么好的孩子,不要往外推,往怀抱当中,给她一点温暖……”

 

中国首部全方位解读抑郁的系列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第一集“少年已知愁滋味”中,纪录了初中学生子烨用了三年时间,才让父母终于理解自己生病了。

 

她说:“终于有这种白底黑字的东西,能够证明,我是真的需要休息的。”

 

子烨接受采访时说:“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日子里,自杀的念头并不稀奇,外人看起来疯狂的举动,却是自己冷静下来的办法”。

 

关于抑郁的诱因,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背后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而一些相关资料表明,以下几个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较为明显。

 

一是家庭因素。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住校、父母外出工作这样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风险更高。”

 

网络上和现实中很多抑郁的青少年,我们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他们的背后经历的是父母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内卷的教育理念,过度注重成绩而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习惯,以及父母自身过大的压力无形中传导给孩子等等。

 

二是缺乏运动和睡眠。

 

从课余时间玩的内容来看,过去的孩子普遍户外集体活动多,而现在的孩子课余时间大多都在上网,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快乐,还容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

 

以前的孩子爬山爬树干农活,现在的孩子独自玩电脑,他们经常缺乏运动量,找不到放松的渠道和宣泄的空间。

 

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仅有7.65/7.48/6.5小时,和教育部“睡眠令”规定的10/9/8个小时相差甚远。

 

“睡眠严重不足,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健康被悄无声息的折损。”

 

三是电子产品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手机已成为必需品,互联网的普及也使手机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社交、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

 

但是对手机等电子产品过度依赖或成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调查资料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对电子产品产生心理依赖,从而影响了现实中的学习和生活。

 

青少年阶段本是花季,本应像阳光般成长,但是越来越多的抑郁风险悄然弥漫在他们之中,无形中他们面临着比我们想象更多的心理压力,和他们更加难以承受的压力。

 

如何让更多的青少年缓解抑郁情绪,如何减少青少年抑郁,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合力解决,需要家长们的觉醒,也需要青少年自身的觉知和自救。

 

从心理层面来讲,想要谈以下几点建议。

 

1、家长们的觉醒,和教养环境的改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过:“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家长。

 

有多少人无形中把自己的压力传递给了孩子?

 

那就学会处理自己的压力,合理期待,关注身心健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有多少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给了孩子?

 

那就请收回来,孩子的人生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引导,但绝不是管控。

 

有多少人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那就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继续成为我们的情绪垃圾桶。

 

2、从改善生活习惯出发,来缓解情绪压力。

 

可以制定每周身体锻炼计划,增加体育运动,通过改善身体素质来提升自身精力和情绪状态,让运动带来的多巴胺激发更多的快乐体验。

 

通过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尽可能保证自身的睡眠时间和规律。

 

关于大脑遗忘的相关研究表明,睡眠充足可以增强记忆力,反之则会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减少电子产品依赖,把更多的时间合理安排在学习、运动、睡眠及其他现实活动中,让现实的踏实感逐渐驱逐虚拟的空虚感。

 

学习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通过碎片化时间,让自己从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中脱离出来,获得松弛感。

 

坚持自己的爱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专心做喜欢的事情,获得愉悦感和更多的心流体验。

 

3、学会自我关怀和自救,深深地拥抱自己。

 

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第一集中,节目组指出,“勇敢地向父母袒露,或者是设法求助,往往是抑郁患者自救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他们往往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矫情做作,而是需要一个情感的宣泄。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陪伴和理解,帮助他们走出阴霾。”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种种考验,抑郁也和众多考验一样,需要我们直面的勇气,解决困难的决心,和自我关怀的动力。

 

也许在抑郁本身就低落的情绪下,我们的意志力会受到影响,但爱自己永远不能缺席。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分享过他在读研究生期间,有两年在抑郁中度过,他说“那两年,当我深深地沉在井底,我深深地拥抱了自己抑郁的部分,我发现我拥抱了自己灵感的源头。”

 

“我特别的想对着急的家长,着急的年轻人说,当你发现自己的生命往前走,出现了巨大的困难的时候,往后退一下,停一下,好好歇一歇,这是可以的,没问题,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和空间做到这一点。”

 

所以,累了就歇一歇,深深地拥抱自己,深刻地关爱自己。

 

愿这个世界多一些觉醒的父母,也多一些学会自我关怀的孩子。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美好等着我们,这些美好总是需要我们主动发掘,需要我们主动感受。

 

学会爱,学会深深地拥抱自己,让我们的生命从深处绽放力量。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