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总以打工的心态,你就先输了
2019-04-30   3014次阅读   10个赞

学弟小杨,是一家橡胶公司的销售员,工作上勤勤勉勉,平时也挺为客户着想。

有次因为公司财务的原因,有一笔账本来是应收他客户的钱,结果财务的同事没有跟小杨说。而小杨误以为这笔钱客户已经给了,在客户面前就说账已经清了,客户一时懵了,明明没给钱,不过他说清了就清了吧。

一个星期后,财务同事做账时才发现漏了这笔款项,于是找小杨解释是自己的失误,让他帮忙去跟客户解释,赶紧把钱收回来。

小杨说:“明明不是我的错,这样做我在客户面前会失信的,那我面子往哪搁啊?我收不回来,你们自己去收吧!”啪地一声挂了电话……

最后这笔款由小杨的经理出面,主动上门向客户道歉,解释清楚原因并表示日后肯定会在某方面给予优惠条件作为补偿,才硬是把款收回来了。

而小杨则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经理的批评,他心情非常不好,约我吃饭倾诉此事。在饭桌上他抱怨了一大堆财务、经理以及客户的不是,委屈得不得了,待其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后,我给他分析了几点我的看法:

 

第一、认为销售流程都是按公司要求走的,自己没错却为什么要自己去解决呢?——只强调谁对谁错,老是惦记着过去的错误,而没有把重点放在未来,放在如何有效解决问题上。

第二、我只是打工拿工资的,收不回来我也没办法,谁犯的错谁去解决吧。——以后在团队里面,谁会帮你呢?你是一名有责任心的人吗?

第三、假如你是老板,这笔销售款收不回来,公司开不下去或者资金周转不灵了,你会不会拿上被子到客户的公司门口去收款?——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身后的员工有工资发、办公楼的租金有钱交、公司还可以继续经营下去吗?

 

小杨听完我的分析,愣着半天没说话,最后自言自语地说:“难道真是我错了?嗯,好像我的心态不对。”

是的,像小杨这样抱着为别人做事的心态,就是典型的“打工心态”,所以往往遇事就怨天尤人,难以取得成功。

打工心态,想的就是以交易价格来衡量工作:今天我为你工作了9个小时,比法定时间多了1小时,你应该多发我1个小时的加班费了,否则下次我就不加班了;这半年来我工作非常努力,你应该有所表示了,否则以后我就不努力工作了……

而老板心态则不同,具有老板心态的人不太注重手里这份死工资能有多大涨幅,他们想的更多是这份工作能否让自己体现价值或者自己将来创业,投资的人力物力财力,何时能回本,未来几年能否通过融资A轮、B轮来引进人才和设备,扩大规模上市,赚更多的钱,实现品牌全球化。

这两种截然不同心态的人,几年后会是天壤之别。有人说是性格决定的,而我却更倾向于认为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许多人步入油腻中年,混成现在这个迷茫的样子,职场总起不来。而且可怜的是,即便知道自己这样的现状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也不打算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每天依然走老路,虚度青春。而另一些人,即使现在事业没起来,可能只是缺少一个风口和平台,但是你知道他的洞察力很强,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只要风口一开,必成大器。

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工作三个月就辞了国企工作去电子厂当工程师,如今是福建首富。

中国捐赠百杰首位,捐款95亿力压王健林和马云两大首富的何巧女,同样也是扔下了园林局的铁饭碗,跑去卖盆景。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铁饭碗意味着什么?安稳舒适的工作。

可曾毓群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而是要去拼搏、去冒险、去创业,这就是老板心态,是一种骨子里的热血。还有些人或许不会满腔热血地辞职创业,但他们一定会不断地进取、成长,跳出心理舒适圈,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我们常说,有的人可以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了别人十年的经验,而有的人却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这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在对待工作。

 

给自己打工 VS 给别人打工

 

打工皇帝唐骏曾说:“我不是在为别人打工,我是在为我自己的人生打工。因为我的工作改变了我的人生、家庭、未来,当然就是在为自己打工。”

相比于给别人打工的自作聪明,给自己打工的人看似“吃亏”,实则是真正地“赚大发了”。

因为在给自己打工的人的思维逻辑里,当他们把一份工作做好,其实是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是把时间卖给了老板,获得了相应的薪水;

另一次是把时间卖给了自己,获得了成长,提升了能力。

选择去把一件事情做到两份收益,这背后就是一种“并联思维”,即在完成了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给自己打工的人,正是拥有了老板心态的人。他们懂得用老板的视角去检视自己的工作,从而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去思考、去行动,人生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相应的收获也会自然增多。

 

把工作当成事业VS把工作当成职业

 

有这样一个说法: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的是事业,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的是职业。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但却道出了事业和职业的巨大不同,“想干”和“得干”反映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感受。

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说:“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前不久一位银行的朋友向我诉苦,说他的工作太辛苦,整天应付各种客户,干起来没有丝毫的热情和快乐。他问我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我略加思索后对朋友说,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那些把工作当成职业的人总是希望工作的时间越短越好,只要有工资恨不得天天放假,希望退休的年龄越早越好,一旦退休,就会和自己从事的工作彻底告别。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脑子里没有休息的概念,即使休息时间也会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慢慢可能就做成了老板。

 

总之,你把工作纯粹当成挣钱的职业,从来没有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的只是辛苦,要么你就赶快换一份工作,要么你就赶快转变自己的心态。否则,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你的人生一定是非常灰暗的。

 

勇于承担责任VS害怕承担责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道:“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于世,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对那些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以解脱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或不幸。把人的生活改造得更美好才重要,而不是沉溺在自怜的深渊。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光踢椅子!”

在一个公司里,员工做得多的是解决问题,而老板做得多的却往往是承担责任。当一个员工更愿意承担责任,甚至是承担不该由他来承担的责任的时候,那他其实就拥有了老板心态。

电视剧《猎场》里的郑秋冬,从不敢面对自己的错,到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让他在往后的人生中能够更好的直面发生的任何事情,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猎头公司合伙人。

《欢乐颂》里初入职场的关关,被同事把本不是自己的责任推到了自己身上,她在委屈过后,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也为她的将来奠定了基础。

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你要走出自己舒适的“执行区”,踏入到未知的“学习区”去接受一些新的挑战,当自己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众多同僚当中脱颖而出,打造出职场核心竞争力。

 

写在最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真是害人不浅,因为长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概念,也缺乏长远规划。

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自己也就越自卑。所以希望还在职场中努力拼搏的各位,即使一时当不了老板,也要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备注:本文为咨询师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咨询师本人。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