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动作又称强迫行为。即重复出现的一些动作,自知没必要而又不能摆脱。常见的强迫行为主要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强迫询问等。这些过分的行为或仪式耽误我们的时间、干扰我们的情绪,从现实角度讲,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些强迫行为不能去做,越做瘾会越大,还有人用“饮鸩止渴”来描述做强迫行为的后果。“饮鸩止渴”是说喝毒酒解渴,想想后果就很严重。
强迫行为到底能不能做?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我去年接待的一位来访者,他在厂里上班。他跟我叙述,他可以坚持一整天不去做强迫行为,但整个人的情商、智商似乎都会下降,一天下来会有昏昏沉沉的感觉。但如果在他出现焦虑情绪时,做点强迫动作,心情稳定下来再去进行正常的工作,反倒会顺畅很多。
在我本人身上出现较多的是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计数、强迫询问,特别是强迫检查等行为表现。我的自救经验也是允许强迫行为的出现,释放下内心的焦虑,然后再为所当为。
好了伤留下疤,我现在每天多多少少都还会出现点强迫的表现,但跟之前的状态比,无论是症状出现的频率还是强度,都早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如果我现在一出现症状就坚决执行“不做强迫行为”,生活可能会即刻陷入混乱……
把实施强迫行为比作“饮鸩止渴”其实是描述了表层现象。很多强迫症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就本能般地去排斥、去抵制,但事实又总是事与愿违,强迫行为很难控制得住,于是不得不去一次次重复强迫行为,纠结万分、欲罢不能,确实有点像喝了毒酒的一般。
做强迫行为后可能会呈现症状不断恶化的现象,但这个锅不能由“实施强迫行为”来背。真正原因是患者本人对强迫行为的排斥、打压加剧了患者的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干扰、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情绪一团糟、生活一塌糊涂,内心的焦虑异常尖锐,最终导致症状的“瘾”越来越大。我之前接待的一位强迫洗涤患者,最严重的时候晚上要一直洗澡达8个小时,这些时候往往都是和她的爱人发生激烈争吵后内心纠结、压力无处宣泄,于是内在焦虑推动着自己不停地清洗。
心理学上认为所有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强迫行为也不例外。强迫行为是由内心极大的焦虑或强烈的不安全感驱动而来,就像烧开的水,表面必然会充满气泡一样。症状本身是内心焦虑的一种宣泄方式,做了强迫行为人会舒服很多,道理就在这儿。身心暂时稳定下来后,我们要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有所收获,而实际行动带给我们的真实感、成就感才是化解我们内心深处不安全感的最佳良药!
总结下此次分享的中心思想:强迫行为对社会、对他人都无危害,强迫行为可以做,但我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允许自己实施强迫行为,暂时满足下心瘾,缓解下焦虑,不是向心魔屈服,而是在为我们更好地投入生活创造着条件。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