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是巴黎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标签。射击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决赛中,土耳其选手优素福·迪凯奇仅佩戴了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和一对睡眠耳塞,单手插兜姿态潇洒,稳稳地将银牌收入囊中。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选手孙颖莎调度中朝韩选手自拍合影,三个国家选手间轻松有爱的互动,登上网络热搜。
大环境鼓励支持松弛感
奥运会上,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充分准备,可以去体验比赛的过程。潘展乐,全红婵等运动员在采访中展现的松弛和自信也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代表。
现在社会大环境对个性化,追求自我给予更宽容的态度,各种自媒体等也让人们愿意去追求自我,表达自我。
焦虑让人不能获得松弛感
社会竞争让我们被动参与内卷,感到焦虑,感到紧绷。焦虑怎么来的呢?更多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和害怕分离。
首先,内心的不安是担心被抛弃。如果小时候经历过被抛弃的经历,或者照顾的特别周到,都会担心被抛弃。对孩子来说,被抛弃就意味着死亡,所以这种担心会带来强烈的不安。即使成年后,这种不安感还会不时被激活。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到的做足够好的妈妈,就是一方面给孩子足够好的照顾,另一方面承认无法做完美的妈妈。这样孩子会耐受不被满足的时候,逐步培养心理韧性。
其次,害怕分离是感受过多卷入父母或照顾者的内心世界。有些人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对自己的感受不确定。或者已经内化严厉的父母,变成无意识对自己的要求。害怕分离的内在原因也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想象的孤独寂寞感到特别的担心。人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心理的成熟就是完成分离个体化,从内心实现与父母的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另外,有些人无意识认同家族传承的东西,例如家族疾病的恐慌。其实认同也是一种对父母或家族的忠诚,只是这种认同容易把自己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产生很多莫名的焦虑。
如何获得松弛感
还是要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更多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活在当下,专注当下也享受当下。
在日常中,可以采取几种方法促进内心的松弛状态:
1. 自由联想:允许思维无拘无束地流动,不受批判性思维的干扰。
2. 冥想与静坐:定期练习冥想,帮助心灵达到一种静默与从容的状态。
3. 创造性活动:参与艺术、写作、音乐等活动,容许情感与想象的自然流露。
4. 自然步行: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让心灵在大自然的和谐之中找到舒缓。
5. 脱离常规:不时打破日常惯例,尝试新事物,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为了实现心灵的松弛,也需要适量的内部情感工作和对自我认识的提高,这常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来达成。在咨询性的关系中,咨询师师和来访者一同努力,以便来访者能够经历并整合那些通往更深层次自我的路径。
让心灵自由并非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而更是一种升华与转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合理地与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互动。通过心灵的松弛,我们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情感理解,也能更贴近生命的本质。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