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吗?”——这个问题是否您能肯定地回答?
了解自己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内在需求、情感状态和思维模式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另一些人可能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较少。
不管怎样,我这里想说的是有关心灵和身体的话题,我想告诉你,通过我们的身体,我们是可以更加地了解我们的心灵,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渴望什么、害怕什么……
举一个例子,前不久一个网友问:“没有紧张恐惧的情绪但是身体无法自控的抖是为什么?”,他说:“以前偶尔会出现,情绪上没什么波动,但是身体或者四肢无法自控抖动,那会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上次手术又出现了这个情况,才意识到我那时应该是在紧张。”
当我们的意识还没有获得意义的时候,身体却似乎在告诉我们答案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您是否也曾经遇到过呢?
当我们的身体在感觉和感受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我们的心灵也在同步的做着感受。这种感受和感觉的持续的内部过程相当于在内心标记为一种感觉或者“对于发生了什么的感受”(Damasio,2000)。而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到我们的这个内在的感受,我们就是在关注身体的表达,通过这样的关注,我们往往能够获得对于我们自己的更多的认识与理解。正如上面谈及的那个网友,他意识到了他的抖是因为自己的紧张。
心身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身体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古希腊时期就可以追溯到它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心身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Alexander)把十二指肠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七种疾病称为心身疾病,即七种经典心身疾病。1980年,美国的心身医学所研究的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或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请注意,这里提到的心身医学并不是否定疾病的生理基础,而是强调心理和情绪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身疾病的研究旨在探索身心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如果我的身体开始告诉我了一些东西,比如疼痛感,那我们自己怎么样可以促进我们恢复健康呢?答案就是我们要关注我们的身体感受——去体会!
什么是体会?
“体会”是心理学家简林德( Gendlin)的研究核心,他发现了一种新的体验类型,他将其命名为“体会”(felt sense)。体会是对某种生活情景产生的新鲜的、整体的、身体的感受。体会是一种新鲜的、直接的、此时此地的体验,是正在体验中,并且能够被我们感受到。
再举个例子:
“我的肩膀疼了一个礼拜了。”这个不是我的体会,只是我在描述我的问题,而我如果要形成体会,那我就需要去观察我的意图。这个此时此刻的观察就是体会,所以,首先体会是新鲜的。——“让我看看,我对于我的肩膀疼是如何感受的?”这个当下的思考是我们聚焦在体会上的洞察。
其次,体会是整体的感受。是关于某个整体情景的。“我对我的家庭感到失望,我根本就指望不上他们帮我任何的忙,我感到很生气。”我的脑中此刻似乎浮现了一个画面,它整体的、概括的包含了我所表达的整个情景。然后,从这个体会中,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画面更为巨细地延展开,去丰富我们内在体会到的那个感受。
再次,体会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品质”。它们很难被描述,因为体会中可能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它可能非常的复杂,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找到一种全部囊括的描述。单个的词语很可能不够,而是需要几个词语,比如“跳动的不稳定感”、“紧绷的压迫感”、“像是个大石头”……,甚至当我们说了这些的描述后,我们往往还会感觉到有其它的感受没有说出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一确认我们自己的感受,关注每一个浮现出来的新鲜的东西——而不是重复出现的情绪或者想法。
当体会出现时,我们需要能够把它们认出来,并且培养它们——因为体会是通向聚焦其他部分的大门,也是改变本身的大门。
体会的迹象
体会是:
-
在此时此地、当下的体验
-
身体的体验
-
很难描述
-
常常需要新鲜的、比喻性的语言(“有点像是内在的一堵墙”“像是个孩子在说不”……)
-
关于生活的情景,但是包含比人们以前所了解的内容更多的信息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挪威)乔恩·斯莱特沃德. (2021). 精神分析中的具身:从弗洛伊德和赖希到关系性. (刘茵,张轶,刘澳 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 (美)Ann Weiser Cornell. (2013). 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吉莉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5
3. 刘瑶 ,张伯华. 心身医学概论. 安徽大学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