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到紧张不安的时候,你会手心出汗,脸红发热,呼吸急促,甚至心率加快,这些都是生理上的反应,我们把这些反应称为焦虑表现。当大脑无法执行秩序化的功能时,这种特定的主观状态被称之为焦虑。
焦虑的体验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含糊笼统的恐惧,担心有某件可怕的事件即将发生,而假如那个所谓的某件事无法被辨识时,焦虑则会进一步有所提升。
对于混乱和失序,还有一些其他的回应方式。
无法建立起秩序感,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导致焦虑的出现。有秩序感,就意味着可预期,意味着自己能掌控未来。
防御机制是对抗焦虑的产物,而非只限于神经症。不少具有强迫性仪式行为和强迫观念的人是精神分裂症和边缘型人格患者,他们他们以此克制其焦虑。
个人的安全感和焦虑也有很大关系。个人的安全感源于一个有着清晰边界的,有秩序感的环境。
当他用化学药品来钝化、镇静大脑,试图获得暂时的秩序幻觉时,也会出现焦虑。
他有时会难以自控地暴食、酗酒、滥用药物。出现焦虑,意味着过度摄取的行为引起了他对自己的关注,而不能颠倒因果地看问题,认为焦虑的原因是过度摄取。
当他体验到此类焦虑时,无论显示功能上的缺陷,还是以症状化的行为在传达讯息,它们都是当事人无法达成自身和谐,无法在刺激中维持自身惯有秩序的结果。
来访者前来寻求治疗师的帮助,其原因并不是他表面上的问题--哪怕他自己是这么想的,而是因为他在更深层次上感受到了威胁,担心自己或多或少会出现永久性的崩解,并随之失去整合感。
换言之,来访者的自体感受了极大的威胁,致使他怀疑自己要是得不到帮助的话,会不会就难以继续有效地发挥功能了。
心理咨询师能给来访者的任何建议,都必须基于对来访者生活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他过去和现在的生活,都需要了解,只有将他的生活前后贯连起来,才有可能理解他的问题实质是什么。
心理治疗的“解决问题”是指来访者需要持续且有条理地处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从而让他能够对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
所谓精神疾病或者情感问题,实际上是形成秩序感的功能经受扰乱后的一种表现。
在突发的危机事件中,是什么干扰到了秩序感的形成规程,以致于让来访者产生焦虑?
促使来访者前来治疗的突发性危机事件,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此类事件会让来访者面对某种特殊的任务,这个任务是来访者在潜意识中期待面对,而实际上却又力所不能及的。
问题都不在于他们没有能力恰当地发挥功能,而在于他们在潜意识中相信自己不具备这种能力,换言之,他们觉得自己没法变成另一个人,只能按照其旧有模式来行事。
不过,事实上一旦来访者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回避什么,以及自己为什么要去回避,那么治疗也就会产生疗效,他就能采取必要措施改善自己的生活。
能够发挥功能形成秩序感,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沟通中能有效传递并接收讯息,自我、发展、成熟。
人的成长发展,永远不会臻于完美。凡事恰到好处即可,不必追求完美。
☆我是张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密关系、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