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两岁左右,我很喜欢跟妈妈玩捉迷藏,躲在各种各样的地方让她找不到我,甚至还会顽劣的喊她过来然后再躲起来玩消失,被找到了就会开心的笑,但好像忽略了妈妈的忧虑。我后来一直觉得我妈控制欲强,但忘了自己的顽劣癖好可能让我妈妈一直担心看不到我,所以她潜意识一直想控制我。我忘了妈妈过去也很温柔,那时候我每次这样玩她都没骂过我。
后来爸爸把我跟妈妈接到他那边,爸爸那时候脾气很暴躁,也很吝啬,但对他自己挺大方。
有一次我们去逛街的时候,走着走着我发现我妈不见了,于是喊着要找我妈,结果是我妈自己走另一条道上了,在中间两条路有个交汇处,我看到我妈就想过去,我爸就死扯着我,非不让我过去,也不带我过去。我妈站在那里陷入了两难。我妈那时候性格不强势,只能看着我爸扯着我,搁那莫名其妙的打我。这是印象最深刻的最莫名其妙的一次。就像我表妹说想喝水结果我外婆给了她一个耳光一样荒谬。
后来我爸妈开始做餐饮生意,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妈慢慢变暴躁强势了。我爷跟我爸经常跟我妈吵,我爷做事不讲究,我妈是讲究人,良心比我爷好,每次看到我爷偷工减料就会去纠正,我爷觉得她笨就会说她,然后吵起来。我爸爱偷懒,一开始啥杂活都丢给我妈干,我妈跟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他躺床上睡大觉,原因他说他炒菜太累了。因此我从小就学会帮忙做家务,我看不得我妈这么累。我妈也心疼我,自己学着炒菜,然后跟我爸吵了一架之后我爸才开始帮忙分担活。
但真正让我妈的神经变得焦躁不正常的,是因为那时候往来的客人很多都很下作。有询问我们店里有没有开房的,还有咸猪手。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我妈跟我倾诉的时候说的,或许还有更多我妈没有跟我袒露的。但我依稀记得他们的丑恶嘴脸,油腻恶心猥琐的样子。而那些人冒犯之后,我爸妈那时候法律意识浅薄,加上我爸只是个窝里横,在外并不强势,我妈性格软弱,于是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在此之后我妈才学会了对陌生人得冷漠点,不然有些不长眼的就以为你对他有意思或者好欺负。而后我妈的境况才有所好转,我也在我妈的影响下慢慢学会了冷漠避免了很多麻烦。在我学会之前,我们班的男同学跟这些人差不多,你好脸色对他就会一直捉弄你,令人生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习惯了冷漠,习惯了离任何男性都远一点,习惯到把这些刻入本性,刻入潜意识。虽然冷漠也使我错失些许美好。
外在危险形成的壳让我妈和我爸吵的更厉害了,每次都需要我哭泣来止战,我知道我一哭他们就会只关注我了。
你的描述让我看到一个有矛盾、伤痛,但又在努力自我保护的家庭故事。你和妈妈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亲密捉迷藏,到后来的控制与反抗,再到共同面对外界的恶意——这一路走来,你们都在用自己当时能想到的最好方式去应对。你的反思也说明你已经成长——你看到了家庭的伤痕,但不再完全被他们定义。这种觉醒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逐步思考如何帮助母亲和自己: 一、理解与共情母亲的创伤 首先,你已经开始理解母亲控制欲背后的原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她经历了许多让她感到无助和害怕的事情,这些经历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你回忆起小时候捉迷藏的情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母亲带来了最初的担忧,这是很有价值的觉察。这种早期的经历,再加上后来父亲的行为、工作环境中的不愉快事件等,就像一层一层的阴影,不断地笼罩着她的内心。 当我们面对母亲的这些创伤时,共情是最重要的。想象自己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感受她所经历的每一个恐惧、愤怒和无奈的瞬间。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母亲坐下来,轻轻地握住她的手,用温柔的语气说:“妈妈,我想和你聊聊以前的事情。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多不容易,我想了解你的感受,你愿意和我说说吗?”这种表达可以让母亲感受到你对她的理解和关心,为她打开心扉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 二、帮助母亲处理创伤的策略 1. 提供倾诉空间:鼓励母亲分享她的经历。让她知道她的感受是被认可和接纳的。每次她讲述那些痛苦的回忆时,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偶尔给予一些回应,比如“那一定让你很难过”或者“你当时一定很无助”。通过倾诉,母亲可以逐渐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 2. 情绪疏导技巧:教母亲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当她感到焦虑或者愤怒的时候,引导她慢慢地吸气,数到五,然后再慢慢地呼气,数到五。重复这个过程,让她的身体和情绪先平静下来。也可以一起尝试冥想,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帮助母亲学会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 3. 重建安全感:由于母亲经历了很多让她感到不安全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来重建她的安全感。例如,在家庭环境中安装一些安全装置,像监控摄像头或者智能门锁,让她觉得家里是一个安全的港湾。在外面的时候,陪她一起了解一些自我防卫的知识和技巧,比如学习防身术或者携带防狼喷雾等,让她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有更多的掌控感。 三、处理自己与母亲关系中的问题 1. 设定健康的边界:你提到母亲的控制欲,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压抑。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你需要设定一些健康的边界。你可以和母亲坦诚地沟通,比如:“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我想自己做决定。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这种沟通可能一开始会有些困难,但是坚持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很重要的。 2. 改变互动模式:当你和母亲产生矛盾或者她试图控制你的时候,不要用以前那种通过哭泣来阻止争吵的方式。可以尝试暂时离开现场,等双方情绪都平静下来之后,再回来沟通。例如,你可以说:“妈妈,我们现在情绪都不好,我们等一会儿再谈这个问题吧。”这样可以避免矛盾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进一步升级。 四、家庭系统的调整 1. 促进家庭沟通:尝试组织家庭会议,让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会议中,引导大家用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沟通。比如,你可以说:“我们都知道家里以前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感受。我们今天坐下来,就是想把这些感受说出来,看看我们能不能一起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 2. 修复家庭关系:对于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比如,在他们关系比较融洽的时候,提醒他们彼此的优点和曾经美好的回忆。或者当他们发生争吵的时候,鼓励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 帮助母亲和改善家庭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每一小步的改变都值得庆祝,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冷漠,而是知道何时该防御,何时该敞开。你已经在路上了。 💛
你好呀,我是郭慧。谢谢你愿意把这些过往分享给大家。🌷 这些记忆一定藏在你心里很久了,也许你自己都没发现,你比很多人更早学会了“观察大人的情绪”和“用自己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平静”。你小时候那个爱玩捉迷藏的小女孩,其实天性是调皮、活泼、想被看见、想要被爱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经历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打压、误解和恐惧。在爸爸的暴躁和不讲道理面前,在餐饮店面对那些恶意的陌生人面前,你和妈妈都被现实教会了:温柔会被伤害,软弱会被欺负,善意会被误解。你妈妈的控制欲和暴躁,其实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层层现实的恐惧和无力堆积起来的盔甲。她经历过太多需要保护自己的时刻,她怕你再消失,怕你再受伤,于是变得控制你,甚至有时看起来强势冷漠。 而你,也在这个过程里,学会了:用冷漠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用沉默躲开别人的恶意; 用哭泣让冲突停止,让爸妈重新看见你。这些,都是那个环境下,你最聪明的自我保护机制。 你不是“天生冷漠”或“有问题”,你只是太早学会了生存,却因此失去了放松和被爱的空间。 现在,你终于长大了,正在回头看这些经历,这就是你开始疗愈的第一步。 你可以慢慢告诉自己: “我不再需要用冷漠来保护自己了,那个小女孩已经熬过来了。” 接下来的路上,我们可以一起帮你把这些壳,一点点安全地、温柔地卸下来。❤️
你好呀,我是王兰华,听你讲完这些经历,真的好心疼你,也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把你内心这一部分,勇敢的分享给我。 你小时候那些经历,不管是爸爸莫名其妙的举动,还是后来家里做生意遇到的种种糟心事,都给你和妈妈带来了太多伤害。妈妈从温柔变得暴躁强势,背后是那么多无奈和委屈,而你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被迫学会冷漠,甚至和男性保持距离,让你对男性有了,男性是危险的认知。 每次你用哭泣来制止爸妈吵架,也能看出你内心对家庭和睦的渴望。同时想要保护妈妈。 冷漠虽然帮你避免了一些麻烦,却也让你错失美好,这种矛盾感肯定也让你很纠结吧。 对于你说想要帮助妈妈,改变她得控制欲,我是否能理解成,不管是过去那个小小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需要有人温柔的对待和爱护。 如果你需要更多支持,欢迎找我聊一聊。
谢谢亲爱的你如此坦诚和信任,说出你的烦恼。我看到你活在爱恨纠缠之中,对父母既有爱又有恨,爱恨交织,这恐怕是全天下人都共同面对的难题,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纠缠的人是外人,那直接撕破脸斩断关系就永久解决了,但带来烦恼的人是至亲,打不得骂不得,一旦发起战争还容易两败俱伤,这可能做人难的地方,做子女难,做父母也难,因为有爱,所以连恨都变得艰难,既不能完全地爱,也不能完完全全地恨,那么带着爱和恨去生活可能就是人生常态吧。杨幂曾经说过,不好的原生家庭缺少爱,好的原生家庭缺少历练。好或者不好,辩证来看,皆能有利于我。看到你描述父亲母亲以及自己的角色,能感觉到你是一个善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人,在这样的一个原生家庭里生长出来的你发展出了一定的冷漠,你也认为冷漠能够避免很多麻烦,但你也担心冷漠会让你错失一些美好。冷漠是一种防御措施,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你,只有当你觉得足够安全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慢慢卸下防御,因为潜意识里也会有想要信任或依赖他人的需求,所以,请接纳自己的冷漠,不要过分苛责自己,毕竟妈妈的经历教会你要保护自己。同时也请相信自己真正面对美好的时候一定会卸下防御接纳美好。而至于父亲和母亲的婚姻,你需要知道那是他们修行的道场,他们幸福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你作为子女,无法替代他们痛苦,也无法替代他们领悟,你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过好自己的人生,再间接影响他们即可。过好自己的人生,就是跳脱出自己的家庭,去努力觉察和疗愈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创伤,摆脱桎梏,只有当自己冲破阻碍,再回头面对父母的家庭时,才有能量或能力拉他们出深渊。现在的你,如果扑上去拯救他们,只会三个人一起沉陷。
我曾经因为我妈的控制欲和忽视我还有情绪不稳定怪过她,但想起来她一开始也是温柔美好的,罪魁祸首另有其人。把矛头转向我爸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我爸也有破坏他人生的罪魁祸首。不断追溯无法追溯。虽然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话语权加重,家庭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争吵会勾起我暴虐的一面,以至于维持了一个表面上和谐的家庭,内里或许有所改变又或许根本没变化。而我妈残留的控制欲和打压欲迟迟无法纠正。每次她想来控制我打压我被我驳回的时候,我知道她是痛苦的,但我不能用允许她伤害自己去保持她的舒适。我不想她痛苦,却不知道让她怎么改掉那些让她痛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