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壹点灵APP

即享50元大礼包

壹点灵心理问答24岁男生,大学毕业一年,没有工作经历,三次考试失败,该怎么办

24岁男生,大学毕业一年,没有工作经历,三次考试失败,该怎么办

匿名4-10 18:33IP属地:山西

老师您好,我是一位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大四那年年我考研失败,转战考公第一年。由于信息搜集不全面,跟了一位不是很专业的老师学习,这里不是找理由,就是我现在认真准备过后,发现那位老师讲的内容确实不是很正确。所以那年一次考试都没有成功过,后来家里不让去就业,说是继续考公,所以又准备了一年参加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差三分,第二次考试的成绩差一名进面试。我真感觉我是不是不适合考试?现在想想有一门课考试第一道题,本来应该是可以做对的,当然其他题目,也有这种情况,但是感觉如果把那道题加上来,我是不是这次就可以进面?现在现在想要,就业,又不知道,我感觉自己没有很大的实力,没有工作经验,继续考试,又怕真的再耽误一年。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来自话题##
阅读 138温暖 2
6 评论
  • 咨询师
    刘丽霞4-11 11:33IP属地:天津私聊

    这一年多的备考历程,像是独自背着很重的登山包在攀岩,每次快要触到岩顶时却滑落下来,我能感觉到你手掌被砂石磨破的疼。 你反复提到'差一分''差一题',似乎有种强烈的不甘在涌动,但另一边又透着对自己判断力的怀疑,这种撕扯感是不是像有两股绳子在往不同方向拉?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聊聊吗?

  • 咨询师
    王兰华4-11 08:36IP属地:北京私聊

    你好我是王兰华,看到你的经历,能感受到你这两年在考公路上的坚持与挣扎——从考研失利到考公两次临门一脚,既有对过去选择的反思,也有对未来方向的迷茫。这种纠结其实是很多年轻人在面对人生转折时都会经历的,首先请你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恰恰说明你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以下从几个角度为你分析,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 先拆解“考公结果”:差一点≠不适合,重点是“差在哪里” 1. 客观复盘:用数据代替情绪 两次考试分别差3分、差1名进面,说明你的基础能力已经接近目标(至少超过60%的考生) 学科失衡:是否某一科长期拖后腿? 细节失误:第一道题做错,可能反映审题习惯、时间分配或基础知识点模糊。 信息差:之前跟的老师不够专业,是否导致答题技巧、时政热点、岗位选择策略有偏差?

  • 咨询师
    高文君4-11 08:27私聊

    考试有时候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考公是无数道路的选择之一,感觉到你的迷茫,现在的时代也在变革,人的寿命在增加,科技快速发展,就业模式呈现多元化,最关键的是设计好自己的目标,一些无法改变的重力问题可以放下。期待和您探索不一样的自己。

  • 咨询师
    陈君翔4-10 23:45IP属地:浙江私聊

    你的经历反映出许多考公考研人的共同困境——在人生分岔路口反复受挫后的自我怀疑。这种迷茫并非因为你能力不足,而是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规划。我们可以分三步来梳理现状: 首先,建议用SWOT分析法客观评估现状。比如你的优势(S)可能是持续学习能力(坚持备考两年)、抗压能力(多次失败后仍在思考出路);劣势(W)是应试技巧不足(总差几分)、社会经验空白;机会(O)在于应届生身份可能保留(部分岗位限毕业两年内报考)、公务员考试频次增加(省考/事业编每年多次);威胁(T)是备考成本递增(时间/经济压力)。把这张分析表贴在显眼处,避免陷入"我什么都不行"的情绪化判断。 关于考试能力,你提到的"总差几分"现象值得关注。公务员考试是标准参照性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和常模参照性考试(按排名录取)的结合体。根据历年数据,多数岗位进面分差在3-5分区间,这意味着你需要专项提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言语理解(正确率需达75%以上)和判断推理(70%以上)这两个提分空间最大的模块。建议用费曼学习法重新夯实基础:把行测公式像老师授课一样讲解给家人听,直到能用买菜阿姨听懂的语言解释牛吃草问题。 就业方面,不妨尝试"骑驴找马"策略。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提供"在职备考"弹性岗位(如政府雇员、国企外包岗),这些岗位往往:①保留应届生身份 ②接触体制内工作流程 ③月薪足够覆盖备考支出。例如某地税务局协税员岗位,日均工作6小时,正好训练申论写作所需的公文处理能力。制作两份简历:A版突出备考积累的能力(如速记/政策分析),B版强调学术背景,海投时按岗位性质切换。 时间管理上,推荐采用"番茄工作法+模块化复习"。将每天划分为3个单元:上午2小时行测刷题(用粉笔APP智能组卷),下午4小时兼职工作,晚上1小时申论仿写(模仿人民时评文章结构)。每周保留1个"空白日"做错题复盘,这个节奏既能保持应试手感,又避免全职备考的焦虑。 职业决策不妨用"决策平衡单"工具。列出考公/求职/深造等选项,从"物质报酬"、"个人成长"等维度按1-5分打分。比如继续考公在"工作稳定性"得5分,但在"当前胜任力"可能只有2分;而企业就业在"经验积累"得4分,"收入增长"得3分。通过量化比较,往往能发现潜意识里更倾向的选择。 你提到的"总差一道题"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反事实思维"——通过假设"如果...就..."来减轻失败痛苦。但更建设性的做法是建立错题本,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因粗心(占30%需加强检查)、蓝色因知识点(需重新听网课)、绿色因时间不够(需调整答题顺序)。每次模考后统计各颜色占比,针对性改进。 最后提醒:公务员考试本质是岗位匹配度测试。某年外交部录用名单显示,成功者平均考过3.4次。你现在需要的是设计"备考-就业"的组合策略:白天从事能积累公共管理经验的工作(如社区网格员),晚上系统复习,每次考试后更新简历。这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比孤注一掷更符合当代职业发展规律。

  • 咨询师
    何苹苹4-10 20:35IP属地:山东私聊

    你好,我是壹点灵工作者,何苹苹 其实你的的困境是许多考公考研人的共同经历的,不必过度自责。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已具备相当实力,两次考试接近成功了。 问题可能出在应试技巧和细节把控上,如你提到的错题 当前感觉你需要的是决策而非否定自己。 以下给你一些小建议 职业双线规划:立即投简历(应届生身份可能还能用),同时制定3个月精准备考计划(重点补足丢分环节) 做一次真题复盘:把近3次考试每道错题归类,区分"知识盲点"和"粗心失误",后者通过模考训练可快速提升 考试通过率本就是个概率问题,你现在需要的不是判断适不适合考试,而是用项目管理思维提高成功概率。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加油哦。

  • 咨询师
    李思蕾4-10 20:31IP属地:内蒙古私聊

    你现在面临的是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困惑,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别太焦虑,以下是一些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考公 - 优势:你已经有了两年的考公经验,对考试内容和流程比较熟悉,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基础,而且两次考试的成绩都还不错,说明你有一定的实力和潜力。 - 劣势:多次考试未成功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同时考公竞争激烈,不能保证下一次一定能考上,且继续考公意味着要放弃就业机会,可能面临经济和时间成本的压力。 关于就业 - 优势:你是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也较强,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可以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步积累经验。 - 劣势:缺乏工作经验可能会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难以满足一些岗位的要求,可能需要从较低的起点开始,薪资待遇可能也不太理想。 建议 - 综合评估:认真分析自己考公和就业的优劣势,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来做决定。如果对公务员工作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且愿意承受继续考公的压力,可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比如报一个专业的培训班,或者加入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 两手准备: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考公,或者对就业也有一定的想法,可以尝试两手准备。在准备考公的同时,关注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投递简历,参加一些招聘会或面试,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如果遇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可以先就业,在工作中继续考公。 - 调整心态:无论选择考公还是就业,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过去的失败而否定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尝试和挑战。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考公和就业的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坚定信心,努力为之奋斗。

发表评论
打开APP,发起你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