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失联 ---- 我们为什么抑郁之与人的联结
2020-01-30   2539次阅读   2个赞

70年代中期,一个年轻的神经学研究人员约翰·卡奇奥普在听他的老师们讲解为什么人们的情绪会发生变化,这些老师有些是当时业内的顶尖专家。但是约翰对他们所说的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有些疑问:他们似乎都重点在关注个体大脑内部的变化,而忽略了询问个体的生活是否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否跟大脑的变化有关。对于这些专家们来说,个体的大脑就好比是一座孤岛,跟外界没有任何联结和互动。约翰开始思考:假如个体的大脑是一座孤岛,但是这座岛有很多桥梁跟外界联结,那么外界发生的事情会给这座孤岛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带着这个疑问,约翰和他的同事们在芝加哥大学召集了100个陌生人开始了一项实验。这些实验人员每人会在接下来的几天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一个心脏监测仪,一个报警器,以及一些试管。实验的第一天,当报警器响起时,每个人要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和活动,记录下当时自己当时感觉到的孤独指数以及心脏监测仪上的心跳次数。第二天,报警器响时,除了重复第一天做的事,参与实验的人员还要求采集一些唾液,存放在导管中,密封好,交回到实验室。约翰想通过这些方式来发现孤独能给人造成多大的压力。当人感受到压力时,心跳会加快,唾液中所含的一种叫皮质醇的荷尔蒙含量会升高 ---- 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产生的一种压力性激素,在压力状态下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被称为压力荷尔蒙。当约翰和同事们分析采集来的数据后,他们非常吃惊:孤独会引起皮质醇激增。深度的孤独给人带来的压力不亚于经历一次生理上的打击,就好比是被人打了一顿。另外一个教授谢尔顿·柯汉的研究表明一个孤立的个体得感冒的机率跟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与外界有亲密联结的人相比高三倍。科学家丽萨·伯克曼在历时9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了这个结论:封闭的人比跟外界有联结的人死亡率高两到三倍,他们更容易得癌症,心脏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另一个教授玛莎·麦克林托克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了同一个结果:她把老鼠分开关在两个笼子里 ----- 一只被单独关起来,另外是一群关在一起。结果,单独关着的老鼠得乳腺癌的机率比一群关着的老鼠高84%。

 

接着,约翰进行了另外一个调查研究,试图找到孤独跟抑郁之间的关系:是孤独引起了抑郁还是抑郁导致了孤独。研究了最初5年的数据后,约翰发现当个体变得孤独后,接着会产生绝望,深度的伤感和抑郁。因此,他得出结论:现代社会大量的抑郁和焦虑是因为孤独所致。

 

很多年前有部电影叫《闪灵》,讲述了一个作家接受了一个工作,看守一家座落在深山里的酒店,这家酒店在整个漫长的冬季里关闭。作家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家三口住进这家与世隔绝的酒店,作家每天闷头写作,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直到有一天,妻子发现作家每天写的只有一句话:杰克发疯了……多年前我在瑞士留学时,第一个圣诞假期,偌大的学校只剩下我一个人。假期中的瑞士就如同被封城的武汉,空无一人,更不要说地处洛桑郊外的学校了。四周一片寂静,静得可以听到大脑中脑电波传导的嗡嗡声。到了第三天,我的头部像戴上了一个隐形的箍,隐隐发热,坐立不安,心情开始低落,嗜睡,当时不知道这种感受就是焦虑和抑郁。我开始想办法去缓解这种感受,每天让自己出去走走,尽量不要一直待在封闭的室内,虽然外面也是空无一人。三周的假期过去,当学校里开始有别的学生出现,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也没有交流,只是看到有人在四处走动,我不再是一个人,很奇怪,内心的焦虑和抑郁马上减轻了很多。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跟自己独处。可能大家会产生疑问,《闪灵》中的作家明明不是孤独一人,还有自己的家人陪伴,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孤独不是来自于生理上的孤身一人 ---- 独处不等同于孤独;孤独来自于精神上的不被理解和没有归属感。如果内心和精神世界丰富,独处也可以没有孤独感。

 

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来访者跟我诉说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发达,貌似人们跟外界的联结更紧密,各种社交平台让人们无时无刻跟外界分享着自己的生活,营造出一种朋友遍天下的假象。微信的朋友圈的“好友”上限是5000 人,5000个“好友”, 真的吗? 这种联结方式并不能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反而让人和人之间的有质量的社交大大减少。社交平台让人跟人之间距离从未如此得近,又从未如此得远。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上次跟朋友或者家人面对面地深层地交流是什么时候?而恰恰是这种深层的高质量的共处才能够最有效地缓解孤独感。所以尽管我们的微信上有成百上千的“好友”,尽管我们身处热闹的聚会中,尽管我们身边有伴侣和父母,如果我们不能跟他们有深层的联结,内心的孤独依然存在。深层的联结是双向的,这意味着在一段有质量的关系中,双方互相分享,互相需要,互相帮助和保护,只有这种双向的关系才能终止孤独感。

 

约翰·卡奇奥普后来开办了一所学校,从新的角度研究大脑,他称之为“社会神经科学”。他认为:大脑是静止和固定的状态的概念是不准确的,大脑一直在改变。孤独会改变大脑,走出孤独也会改变大脑。

 

大脑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2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