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如果你就是原生家庭
2023-03-13   1199次阅读   1个赞

 

上一篇文章写到小米的故事,提到她的婚姻模式与原生家庭的关联。

 

有朋友在评论里留言:原生家庭的罪。

 

我想是的,但又不完全是。

 

这是因为,如果单纯只是定罪的话,会比较容易,我们甚至可以直刨祖坟,把一块罪不可赦的牌子钉在坟头,但我们却无法唤醒坟里的那堆白骨,让他们站起身来,把该负的责负了、该还的债还了。

 

况且,原生家庭的罪又是怎么来的呢?最初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哪些因素主宰着它的走势走向、左右着它的兴替增减?

 

什么样的家庭成员会坚定地背叛原生家庭、头也不回地走自己的路?

 

什么样的家庭成员会被原生家庭选为祭品、怎样完成殉葬?

 

有人创造了“代际传承”这个命名,这让我们可以在漫长的痛苦中找到一点确定感。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在原生家庭,这个家可能把我们滋养得膘肥体壮,也可能把我们折磨得瘦骨嶙峋痛不欲生。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原生家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也没有能力改变它、只能被动适应它。

 

有人就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所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不管怎样,只要愿意,我们总归可以从原生家庭里拿到一样东西:

 

反思——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了原生家庭,我们会有什么不同的样貌吗?

 

我们可不可以在痛苦的代际传承链条中找到一个点,试着做些什么来终止厄运的延续?

 

可以的。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是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个环境因素,确切地说,最初就是养育者——再确切地说,就是母亲。

 

母亲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状态。

 

一个在家庭中郁郁寡欢的妈妈,养不出快乐自信的孩子——因为,一旦快乐了,就意味着对妈妈的背叛,孩子会内疚。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内疚的折磨,孩子的潜意识会自行运作程序,比较惯常的是自我牺牲,搞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也郁郁寡欢,跟妈妈同呼吸共命运,紧紧跟妈妈绑在一起。

 

所以,父母做什么,远不如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重要。就像一个终生生活在稻产区的人,不知道世界上有馒头包子面包馅儿饼这回事。

 

一个人,哪怕再爱孩子,也没有办法提供给孩子他自己没有的东西。

 

与其嫌弃、愤恨原生家庭,不如让我们觉察自我、成长自我,让自己在人格层面变得更宽裕一点。

 

这样,当我们成为原生家庭时不至于那么窘迫艰难,那些视我们为原生家庭的人也不必用一生来为我们的缺失买单。

 

人格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读很多的书,走很远的路,见很多的人,经很多的事……

 

如果原生家庭带给你的痛苦过于深重,你有足够强的成长意愿,乐意花些时间探索自己,经济条件也许可,你可以尝试看心理咨询——

 

相对于你独自一人在黑暗中艰难摸索,咨询师可以协助你建立新的、安全的人际互动,比较快和有效突破个人局限,获得人格层面的体验、洞察和领悟。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