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疫情防控法律解读之心理篇

来源: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02-25 13:452890人浏览

摘要:疫情防控法律解读之心理篇

精准防控,照亮心理

——疫情防控法律解读之心理篇 

一、为什么疫情防控期人容易情绪失控,出现过激行为? 

疫情防控期,人的心理压力大,身体的压力荷尔蒙(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增多,人容易情绪失控,失去理性,出现寻求刺激、行为失控等状况。有的人出现暴饮暴食、抽烟酗酒、沉湎游戏、小说等成瘾行为;有的人在人际互动中,出现恶语伤人和行为攻击,造成人际冲突;还有的人出现拖延、失眠等问题。 

二、疫期人们容易出现哪些情绪反应?

人的情绪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疫期心理压力大,许多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疫情使人的安全需要受到威胁,会引发恐惶忧虑、迷茫无助。工作中断,长期居家,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的满足,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压抑不安。有些人隔离独居,影响人的交际和归属需要的满足,人容易感到厌烦无聊、孤独抑郁。 

三、负性情绪有什么危害? 

70%的疾病与负性情绪相关,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会损伤身心健康,降低免疫力。这是因为人们紧张、情绪失控制时,身体的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俗称“压力荷尔蒙”。这些物质能促使人们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人们警醒,容易被激惹,出现过激反应。而心血管长时间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增加,其代谢的废物就会黏附在血管上,久而久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种疾病。

四、负性情绪让人很不舒服,是否能够消除?不理或对抗负性情绪,会出现什么结果? 

负性情绪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能消除。恰恰是因为负性情绪让人不舒服,人才会努力寻求改变。

负性情绪是提醒人改变的信号,每种负性情绪都相当于一个信使。如果人逃避或对抗它,不接受这个信息,这就如同快递员打电话,不接的结果一样。负性情绪的影响会不断放大,它会更加频繁地打扰你,让你寝食难安、坐卧不安。 

五、负性情绪有什么价值? 

情绪情感是人们行为改变的动力。如果没有恐惶、害怕,人就不会躲避危险,就不能保证生命安全;如果没有紧张焦虑,人就不会寻求改变,不会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孤独,人就不会寻求爱和情感支持,就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如果没有厌烦无聊,人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对当前状态不满意,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六、疫期应如何正确地应对负性情绪? 

1.接纳负性情绪。疫期心理压力大,产生厌烦、无聊、紧张、不安等情绪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学会面对它、接纳它,主动调整心态,不苛责、不指责、不抱怨、不毒舌。 

2.认识负性情绪传递的信息。“焦虑”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做出改变,积极解决问题;“孤独”是提醒我们应该与人交流沟通,获得情感支持;“无聊”是提醒我们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有挑战的事情。 

3.主动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七、如果人的心理特别不好时,可以怎么做? 

当你感觉心情特别不好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情绪进行调节。 

首先,转移注意,远离引起你不适的刺激。可以做适度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做美食,避免身陷负性情绪而不能自拔。

其次,合理宣泄,避免情绪积压。可以选择与人倾诉、加强运动等方法合理宣泄情绪。 

其三,运用放松法缓解情绪。可以采用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情绪。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在网络上搜索。 

八、网络喷子在网上传播负能量,还与人争执不休。这些人是什么心理? 

网络喷子或称为键盘侠,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人际关系不好,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们情感成长历程比较艰辛孤独,导致敏感多疑。因此,对他人和社会抱有怀疑和敌意,习惯性地恶意揣测他人的用心。他们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爱,热衷于在网络上发声,是希望获得关注,与他人争执不休,是希望获得认同和理解。 

九、疫期网络信息特别多,越看心情越不好,应该怎么办?

过分关注疫情,容易产生焦虑、迷茫、惶恐等不良情绪。建议疫期要做好信息管理,每天浏览疫情信息不要超过1个小时,同时选择从官方渠道获取疫情资讯,掌握科学防护知识,避免接触谣言等负面信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愤怒和焦虑。 

十、疫期正常生活被打乱,熬夜赖床的人特别多。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大家疫期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和锻炼习惯。每天身体锻炼不少于30分钟,每晚睡眠不少于7小时。连续工作、学习或看电视、电脑1小时后休息10分钟。规律生活不仅可以保障身体健康,保证免疫力发挥作用,也能满足人的自主需要,让人感觉到生活可控,进而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十一、为什么疫期每天晚上也要保证不少于7小时的睡眠? 

科学家研究发现,睡眠时脑脊液会冲洗大脑的毒素和废物,这需要7个小时。如果人长期睡眠不足,人的大脑工作效率和身体机能会下降,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十二、隔离人员除了注意生活规律,还需要注意什么?

隔离人员在封闭环境,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无聊等情绪。人们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社会支持,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在隔离期在保证正常生活规律的同时,要注意与家人朋友保持交流互动,避免成为情感的孤岛。每天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与家人朋友进行联系沟通,从而获得必要的情感慰藉和社会支持。 

十三、疫期心理压力大,应如何应对?

心理学家发现,压力是否会对人造成伤害,不取决于压力本身,而取决于人们对压力的的看法和态度。换言之,人对事物的认知,决定了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充分认识到防疫管理的必要性,理解隔离的重要意义,就不会出现指责、抱怨,而会产生责任感、使命感,会主动做好个人防护,不给国家添乱,不给自己添乱,会主动关注和传递正能量信息,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十四、疫期对于有心理疾病的人,您有什么建议?

疫情期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人,更要注意心理调节,并且一定要根据医生医嘱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如果感觉自己心理困扰增多,心理压力太大,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要通过正规渠道,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十五、作为防疫一线工作者,总担心自己会被感染,怎么办?

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也是普通人,在疫情期间担心自己会被感染,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现象,要认识到恰恰因为恐惧害怕,人才能不懈怠、保持警惕,注意防护,所以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防疫一线工作者要按防疫要求科学防护,定期做好体温和核酸检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采用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 

十六、作为医护工作者,如何安慰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患者? 

首先,医务工作者要保持专业的形象,积累足够治疗与防护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其次,医务人员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要保持镇定。其三,与患者交流态度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多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其四,引导患者规律生活,相互支持。

十七、作为志愿者,看到网上有人什么也不做,却对疫情防控和志愿者说三道四,特别气愤?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被人看到、认可和肯定,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期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绝大多数市民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同时,志愿者也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让所有人满意。无双国士钟南山也有网络喷子质疑。所以要调整心态,以“不求人人尽意,但求无愧于心”的心态,走自己的路,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十八、疫情波动,担心开不了学,很焦虑。对此,您有何建议?

人生处处是挑战和困难,人只有战胜困难才能成长。 

首先,开不了学,学校会安排网课,不会耽误学习,不必焦虑。 

其次,网络学习需要更好的自我管理。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学习,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结对子,通过网络相互监督,促进学习。 

其三,保持规律生活。科学防护、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营养均衡、睡眠充足,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状态。 

十九、病毒变异、疫情此彼起伏,感觉焦虑恐惶、悲观沮丧,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过分关注疫情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恐惶、悲观沮丧的情绪。这时候要学会过滤信息,要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日常生活。同时要看到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能够迅速控制疫情。我新冠疫苗已逐步在国内开始接种,有国家做后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持科学防控,疫情总会过去。 

二十、如果疫情常态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类拥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能够战胜无数灾难而生生不息,相信人类最终一定会战胜新冠病毒。当然,新冠疫情是我们较长时间内要面对的问题。疫情常态化下,我们要在做好科学防护的同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做好压力管理,保持规律生活,享受日常快乐。记住: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来源: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主审 | 刘慧杰 审核 | 徐正 编辑 | 李蕴涵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热门资讯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行业动态 · 2019-04-1755731浏览

徐凯文老师的北大离职感言:舍 得

行业动态 · 2021-08-129207浏览

教育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行业动态 · 2020-11-278583浏览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