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012年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从家庭到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与日俱增,但对中小学工作的另一个主体——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仍远远不够。
现有的一些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数据,令人担忧。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公布了一份基于约3万名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学校教师存在职业压力过大、情绪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称职的教师,教育系统必然陷入瘫痪。不仅会影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会影响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同时,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悦纳教师职业,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2.具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和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精神。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4.健全的教育意志。
5.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6.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7.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
1、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开展并不断深化,现代教育技术涌现等,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和期望较高。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质量,甚至有时会有过度的期望和要求。如:个别家长望子成龙,把希望全盘寄托在教师身上;个别家长不配合老师工作,甚至到学校吵闹,老师感到身心俱疲。
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社会地位削减,工作强度大。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自媒体时代包容多元化的声音,对各行各业均提出各种质疑与挑战,没有谁能保持完美。教师,终究也是普通人,当经济收入与社会要求严重失衡,工作强度与社会地位严重失衡的时候,心态的失衡便难以完全避免。
2、学校因素
指标考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教师是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等,均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等也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状态不同,特别是碰到非常调皮的学生,也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信心和工作状态。
3、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在工作上要求“完美”。一旦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过分自责,以至于产生不良情绪。
找不到情绪的宣泄口。很多老师面对压力,消极情绪得不到疏解,长期憋闷在心里,容易出现心神不定、情绪失控、失眠等问题。
工作和家庭得不到很好的平衡。很多老师“以校为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易出现家人不理解、闹矛盾的情况。这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产生负罪感。
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教育对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迫使教师群体适应新的教学实践,对自身进行调整,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引发压力。
教师过强的感受力。教师是否感到压力及其大小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A型人格的个体比B型人格的个体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压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为了帮助老师们减少压力,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幸福感,有几点建议跟大家分享。
1、革新社会教育观念 创设尊师社会环境
教师职业普通化
教师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普通人,也需要面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也需要生存和自我发展。去掉教师的“神性”,将其当作是普通人看待。
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的身心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高道德标准带给教师的精神负担,利于教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教师这一职业,确实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与工作热情,理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真正树立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使教师成为人们心中所期待的职业,进而帮助老师们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提升教师待遇
教师工作要减负
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宽松的环境,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评价机制。
提升教师的待遇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教师生活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相关政府部门需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及在社会中的地位。
3、树立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识
学校不仅是教师教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每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保证教师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日常工作。
如:全面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意识和思维,开展人性化的管理;构建公正、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更加和谐轻松的校园环境;开展多样化的娱乐活动,让教师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4、教师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自我提升
正确认识自身
教师只有对自己有稳定的认知,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清自己,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以更好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
建立理性认知
对事情的分析判断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因错误认知而歪曲事实。不要成为“应该”的奴隶,放弃绝对化要求,放弃“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刻板思维,寻找第三种或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法。
学会自我调整
教师面对各种压力,情绪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表现,要学会以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整、缓解。适当的情绪表达能促进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如: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放松训练;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培育兴趣爱好,适当转移注意力;增加人际交往,与他人倾诉,避免自我封闭等。
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
积极解决问题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困境会发生变化,不轻易放弃和被击败。对问题进行客观描述,权衡利弊并决策,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并执行解决方案。
寻找社会支持
在家庭、朋友、团队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宣泄不良情绪,获得情感理解和各种形式的帮助,也能增强人际关系。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关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关乎祖国的未来。社会各界、学校、家庭、教师自身,都需要行动起来,建立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平衡好家庭、工作与自我发展;教师自己也应努力提升心理能量,利用好身边资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灌溉”工作中。
参考文献
魏成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解决策略.神州(上旬刊).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