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为什么想要跳出穷人思维,却总做不到?这两点或许能给你启发
2022-01-06   2859次阅读   10个赞

如果你已在思考如何跳出穷人思维,那就说明你正在寻求改变。这是良好的开端。

那么同一起跑线的两个人,是如何分化成“穷人”和“富人”的呢?

从前有两个人,得到了上天的馈赠:一座金矿。两人每天都能从金矿中挖到高品质的金子。

穷人很开心,每天都勤恳挖矿,然后把金子都攒起来。每天回家看到那一小堆金子,穷人心满意足地想到“明天我要再早起一会,争取挖点金子”。

富人攒了一小堆金子后,就去了市场上雇了两个劳工帮他一起挖金子。一个月后,富人又购买了第二座金矿,并成立了一家劳工所。

至此,穷人和富人的人生轨迹明显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所营造出的不同人生。

在看到了思维对人生的影响后,我们如何才能改变思维呢?

一、先确认你是否满足了执行改变的前提

首先,让我们对制造思维的基地:大脑,有所了解。

老话说:“穷则思变”,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如果已经穷到吃不饱饭,人的求生本能会让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去做出改变。

在社会上我们能够看到非常鲜活的案例:

常年漂泊在异地的流浪汉,没有亲朋好友,也没有医保,但他每天都能靠拾荒所得给自己买口吃的,也能够在废品中找到可利用的资源,让自己在桥洞下睡得舒服一些。

甚至还有流浪汉捐款给灾区的。

再看被报道的退缩在家中的青少年。虽然父母收入微薄,但孩子依然每日躺在床上,既不肯去上学,也不肯去找工作,甚至连吃饭都需要父母送到窗前。

这种就是动力非常低下,但因为这样的青少年没有现实性的压力,一切都依赖父母供给,所以青少年本身改变的意愿较差。

这就跟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有关。

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占据心理行动的主导地位。所以类似恐惧和愤怒的威胁感会促使我们寻找安全感,体现在行动上。

以自我为中心的、求生存的、利益的主观经验和行为都源于原始脑驱动下的生存动机。


对于案例中的青少年,他在家里生存没有危机,自然也很习惯于这种生活。(当然这种退缩家中的行为,从心理上看是属于需要干预的。这就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了。)

但对于流浪汉,他必须每天都发起行动,才能生存下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大脑没有再接收到生存威胁的讯号,行动也就保持在那个水平了。即:流浪汉水平。

故事中的穷人,在金矿挖到金子后,同样大脑也没有再接收到生存威胁的讯号,行动同样止步不前,保持在穷人水平。

而富人的大脑,没有停止这种生存威胁的讯号接受,所以他不断向前。我们在现实中也能发现富人即使积攒了很多的财富,他仍然不断寻求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去试错。

有句俗语是:穷人不想上班,富人不想下班。

所以第一点能告诉你:如果你一直寻求思维转变,但总不能成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你的大脑判断下来,现状还算过得去。


二、找点对比刺激,来助力自己寻求改变

弗洛伊德说过:大脑让我们只能从反差中获得强烈快感,而从事情本身获得的乐趣却很少。

如果朋友问你:当穷人好,还是当富人好?

多数理智型的人会说:富也有富的烦恼。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现在让我们加入一些对比,再来重新问一遍,让其作出选择:

A . 身穿高定西装,企业老板,准备去参加富豪俱乐部的活动。

B. 劳务工。从工地下班后,帮老板拎重物,送去聚会门口。

如果让你选,你希望自己过A的生活,还是B的生活?


一旦有明显的反差之后,我们的大脑会快速做出最适合我们生存的选择。明显A人物的生存条件,是最被我们大脑本能认可的。

所以如果你的改变动力不强,那么你可以去搜寻一下适合自己的对比案例,以此来强化自我改变的动力。

在了解了这两条大脑运作原理之后,相信你能更懂自己的现状了。其后需要补充的,就是认知层面的知识了。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