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024-05-30   545次阅读   0个赞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很火,因为要做直播从心理学角度谈论,我刷了两遍这部剧。我从电视剧中的3个角色的成长中看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李文秀

李文秀是一个20岁的女孩子。她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开始时候去城市打工,做饭店服务员,但总是搞砸。李文秀内心脆弱,对前途未知,但有很多憧憬。后来回到妈妈身边,内心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李文秀的妈妈叫张凤侠,是一个率直、朴实、开朗的女人。她的丈夫5年前去世,她一个人还要照顾患老年痴呆的婆婆。她做点小生意到处游走,内心又充满深情。李文秀抱怨妈妈经常换地方生活,而且越来越偏僻,让她没有安全感。妈妈说安全感还要给你吗?妈妈是更能照顾自己的,并没有把自己的期待和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去拉扯孩子。反而,妈妈更放手让孩子去发展自己,去做自己。孩子碰到困难可以回来,但随时可以离开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李文秀内心从懵懂到成人的转变,是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与妈妈的断奶,放弃对妈妈的幻想,完成内心的分离个体化,从而可以建立发展新的亲密关系。李文秀在确认和巴太的恋爱关系后,从原来充实想象,心情如过山车,开始变得落寞。她突然发现巴太也没那么好,甚至有点幼稚。在亲密关系中,走近了就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去掉了开始光环,也是在落地。当能接受对方的不足,就能更能与一个完整的人在一起,而不是依靠激情。这样亲密关系就可以变得持久和牢固。

 

巴太

巴太是这部电视剧的男主角,全名巴合提别克,是幸福的意思。巴太是哈萨克族的青年,在哈萨克语中是“年轻人”小伙子的意思。他既有责任感继承传统,又向往现代文明,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和和谐共生。

巴太是家中第二个儿子。巴太的爸爸是权威的代表,特别遵守传统的习惯,例如一直做牧民。他随身携带小刀,为此宁可不坐车,因为坐车需要交出小刀。

巴太的哥哥是在家准备继承家业的,做下一代的牧民。所有爸爸对巴太是没有那么多要求和期待的,巴太可以去马场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巴太的哥哥成为的家族的贡品,在爸爸的控制下生活,经常通过喝酒来放松自己,最后喝醉后冻死在路边。之后巴太成为家族的希望,爸爸对他控制和要求也多了起来。

巴太开始留长头发,爸爸嫌弃总想给他剪掉。巴太内心有叛逆,不认同自己是牧民的儿子。爸爸后来认识到需要去适应改变,去放手让巴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爸爸也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深山牧场放牧。后来巴太剪掉长发,也是暗示内心认同了身份。

 

高晓亮

高晓亮在剧中戏份并不多。他17岁左右赌气离开父母和家庭,希望能获得财富后,再出现在爸爸面前,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高晓亮青春期叛逆,离开父母,尤其父母对自己的控制。他在社会上飘荡,但总是找不到根基,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父母或者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让孩子在没有自立前获得空间去尝试和发展自我。

高晓亮逃离原生家庭,切断了与原生家庭的联系,看似获得了更多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从原生家庭传承的经验,以及情感上的纽带,就是发展自己的心智功能。孩子都是从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总结

上面列举了3个剧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李文秀的家庭是自由的,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去发展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家庭也是孩子可以依靠的港湾。巴太的原生家庭是传统家长式的,家长一言堂,让孩子感到窒息,想要逃离或者自我麻痹。高晓亮的原生家庭是对孩子忽视的,缺少情感交流,而孩子也选择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逃离后像一个断线的风筝。

或许原生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更多去理解成长环境带给我的意义,就更能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去成长和疗愈。借用电视剧中的一句话: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人生就是一种体验,在爱、生活和受伤中不断地成长。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