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魔咒”?
2024-06-01   434次阅读   1个赞

   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自己的故事.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列举出一大堆原生家庭遗留的东西,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

        首先说原生家庭问题的成因.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四世同堂.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到大,都是在一个家庭中度过的,而社交圈也很有限.即使与更多的人接触,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似程度也很高.

        而当代,儿女长大以后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并与父母分开居住,进入社会后,更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许多观念一定会与原生家庭格格不入,从这个角度来说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一种适应性问题.

       当我们成年以后,如果还感觉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从下面我提到的3点来进行思考与实践:

        1.有一定的边界.

       如上文提到,那么在传统的社会中,子承父业,婚姻也是父母包办的,这时就很少有边界感.而现代社会,这些事情都需要子女自己做主,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这时边界就产生了.

        当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并为此承担责任时,表明你已经具备了和原生家庭建立边界的基本条件.原生家庭中的成员可能会干涉你,这时就需要你树立边界,例如你可能会讲:这件事情我想自己拿主意;我会为我的选择承担后果等等.

        这个地方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边界不等于抗拒.原生家庭中的成员还是和我们有很多互动的,也会向我们提出很多建议,也会与我们交流想法,但这是平等关系,像朋友一样,最终的生活方式和种种选择还是由我们来决定.

       如果原生家庭成员一定要干涉我们该怎么办?不管如何协商如何表达都无效?

       其实,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干涉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很多自己的事情他们也是管不了的.

       频繁的唠叨让人厌烦,但不妨考虑一下他们唠叨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心境,一种压抑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每时每刻都存在,也就似乎被原生家庭所笼罩.如果可以意识到除了他们短暂的唠叨以外,剩下都是属于自己的空间,那么这种压抑也就不复存在了.

       小张是一家私企的员工,最近在外地工作,可父母每天都会打电话给他,教训他各种事情,什么工作该如何规划,如何与朋友相处,什么时候结婚等等..小张不耐烦就和父母吵了几句,之后他经常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烦躁,始终觉得走不出来.最后咨询师建议,可以先和父母讲清楚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事情,欢迎父母交流并提出建议,但是最终还是由小张来决定.这样一来父母的唠叨虽然少了一些,但还是没完没了.咨询师又让小张列了一个时间表,记录了这一周父母干涉他的时间有多少,最后发现实际上每天平均也只有10分钟左右.那么剩下的时间小张是自由的,但他的思路始终被父母影响这件事所困扰.倘若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天受影响的时间也就只有10分钟了,而且还可以选择不接电话.

        2.对关系学会区分.

       在原生家庭中经常挨批评,于是在职场中变得怯懦;在原生家庭中被忽视,于是在亲密关系中害怕失去;在原生家庭中被溺爱,以为所有人都很善良,于是在朋友面前被欺骗.

        之所以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都是犯了同样一个错误,即:我和A的相处方式迁移到了我和B的相处方式当中.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相处都不会是相同的,和父母这样相处,和朋友就会那样相处.父母是这样的人,而伴侣并不也是这样的人.五彩斑斓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段关系都是独特的,不能总用已有的方式去思考,也不能总用同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更不能先入为主的对别人下判断.

       薇薇已经27岁了,她和男朋友的关系一直不好.她总说男朋友喜欢控制她,男友也感到很委屈也很愤怒,于是来寻求咨询.咨询的交谈中提到,有一次微微约男友去看画展,男友在电话里说时间可不可以早一点,微微便认为这是对她时间的一种控制.究其原因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经常教育微微说:时间要赶早不赶晚,什么事情都要尽快,不可以像你这样做一个拖拖拉拉的人.父母的话无疑是给微微提了一个标签,而且经常要求微微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来做事,晚了一点就会大发雷霆,于是微微形成了一种习惯,当别人说时间要早一些时,微微便会认为这是一种控制.这里就是需要做一个区分了,微微和父母的关系仅仅是和父母的关系,而不能迁移到她和男朋友的关系当中,她需要和男朋友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与父母并不相同,男朋友是否是一个控制型的人不能靠微微的主观猜测,也不能因为男朋友的只言片语就变得如此敏感.

       3.学会宽恕.

        经常宽恕他人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也更容易获得幸福.

        当你说出我会原谅你时,内心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在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面前,选择宽恕往往是损失最小的方式.

        你可以写一封信给原生家庭中伤害过你的人,也可以当面表示.但如果这些都做不到也不用勉强,你可以在心里做一个宽恕的仪式.比如,当你想好了要放下,你可以写一封宽恕信,诉说你的痛苦,并表达你的宽恕,然后将这封信放在河流中远去,不仅是寄给了你想宽恕的人,更是寄给自己的“心”,让你真正放下,从此不再牵挂.

       以上就是我对原生家庭问题的一些简单看法,以及一些小的建议,再会~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