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努力一点就能升职了,但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刻搞砸?
没达到某个标准,就是因为我当时尽力,真遗憾
健身三个月初见成效,突然开始暴饮暴食。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智活动可以被比喻为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显性意识,而更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包括人的欲望、情感和未被察觉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容对人的行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潜意识中对成功的恐惧,并不直接表现为对成功的逃避,而是以一种更隐秘、更复杂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当努力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时,心里那个小小的声音就会说:“算了吧,反正怎么做都不对,还不如不做,不做就不会出现“即使做的很好也还被批评的场景”。
这种看似不理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深层的心理防御机制“付诸行动”,是为了消除当下负面情绪而不经思考做出的下意识行为,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情绪时,行为就成了我们唯一的“发声”方式。所以我们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和理解它们。
这种“付诸行动”有时候,会导致我们变得拖延、不聚焦,及各种所谓的“不够努力”、“不去思考”,因为这些都可以成为“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借口”——不是我能力不行,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没有尽力。
还有的时候,我们害怕成功,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害怕成功本身,而是害怕成功带来的改变和责任,害怕成功后仍然得不到想要的认可和尊重,害怕成功会让我们失去现有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成功”像一个盲盒,推开后可能是掌声鲜花,也可能是另一个挑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的舒适圈,去耐受那种不确定的焦虑感。
我们害怕被更多人审视:“如果我这次做到了,下次做不到怎么办?”
害怕失去关系:“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变了,害怕被贴上卷王的标签,别人会不会因为我优秀了,对我有不好的想法”
害怕打破安全区:“需要我去承担更多的事情,离开熟悉环境、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顶住更大的压力”
于是,我们在潜意识里选择了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后退一步,来逃避这种恐惧。
但是,不断的压抑和逃避,只会让这种恐惧越来越深,最终变成一种无法觉察的行为模式,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该如何面对这种潜意识里的恐惧呢?
首先,我们要探索“关于成功”你自己的感受和自由联想,觉察自己的感受和身体感觉,是一件对于自我成长自我疗愈很重要的一件事。
每个人的生命早期的体验是不同的,因此关于“成功”的感受也不相同,这里也许掺杂着以下的可能:
1、原生家庭的“不配得感”:从小被否定的人,潜意识觉得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
2、自体客体需求的特征:你更在意关系中的哪种感受?会不会为了获得这样的感受而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主性?
3、攻击性的释放方式:成功也意味着,你打败了那些你赢过的人,所以你的攻击性是向外居多还是向内居多?你害怕竞争和冲突吗?
4、自我边界不清晰对“责任”划分过重:成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期待,而“搞砸”反而能退回舒适区。可是这份责任是不是你夸大了自己需要承担的部分。
那我们可以做一点什么呢?
任何自我成长的前提便是,觉察
拿出一张纸,写下:“如果我真的成功了,我最害怕发生______。” 看看你的答案,会不会让你有一些突然间的启发,看见即疗愈。当恐惧被具体化,你就会自然而然想办法去面对它。
探索根源: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念头,是因为害怕成功后的改变,还是因为害怕得不到想要的认可?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表达情绪:不要用行为来表达你的情绪,而是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你可以表达感受,表达需要,可以写日记、运动,情绪要被看见,才会流淌起来。
自我对话:和内心的小孩对话,潜意识的恐惧,往往源自童年未被安抚的情绪。如果你还找不到那样对话的感觉,可以试着想象,如果是你的小孩,也因为这件事而沮丧而恐惧,你会对TA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具体化对成功的定义:成功是“必须永远正确”吗?还是允许自己可以犯错,再带着勇气和经验前行; 成功是“必须被所有人认可吗” 还是“我可以接纳任何状态下的我自己,然后带着勇气去做我想做的事”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