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停止反复胡思乱想的3个心理方法
2025-04-09   160次阅读   0个赞

全文约1600字,阅读约7-8分钟


你是否也经历过以下状况:

  • 在经历了被别人指责的时候,会一直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 当被别人攻击,过后会一直琢磨当时那个场景无法释怀

  • 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会一直陷入过度思考,无法做出适合的选择
    ……

01


这时候我们要警惕起来

以上看起来在“认真思考”的行为,其实都是在“抗拒情绪”

这是大脑不想继续体验“负面情绪”而通过“过度思考”来“希望”减轻情绪的一种方法

大脑勿以为只要“思考”出“方法”,负面情绪就消失了

你会发现,这种思考,似乎只是在“循环内耗”看什么都像答案,但又都不像答案。这时就会陷入反复琢磨的内耗中,影响休息、让自我变的很无力

 

我们回到最初的例子中,我们来看看大脑想消失的“负面情绪”都有哪一些:

1、在经历了被别人负面情绪对待的时候,会一直思考是不是自己哪个细节没做好
想要证明自我价值所引发的“恐惧”、“悲伤”、“羞愧”,以及为别人情绪承担责任所带来的“内疚”

2、当被别人攻击当时没有反击时,会一直琢磨当时那个场景无法释怀
被人攻击引发的重回创伤性体验带来的“愤怒”、“悲伤”

3、在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会一直陷入内耗,被情绪影响了思考,无法做出适合的选择
对如果选错可能出现的灾难化结果的“恐惧”

02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面对反复琢磨的问题时,既不排斥抗拒这种想法,也不沉浸陷入思考。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理论:“白熊理论”也被称为“反弹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白熊理论


它源于一个实验,实验要求参与者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反而更频繁地想到白熊。这表明当我们试图压抑某个想法或念头时,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这个想法或念头会更强烈地出现。
所以如果我们强硬的告诉自己不要想,其实反而会强化这些想法的出现。

过于压抑情绪,情绪就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表达和疏导情绪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开始一直试图反复琢磨找到答案时候,前提要清楚,这样去思考并不能找到答案,这时候我们就把“反复琢磨的问题”想象成一团乌云。


允许它在脑海中飘来飘去,不排斥它,也不陷进去找答案,只是带着乌云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当你的注意力被分散掉了,乌云就会散去。


下次乌云再来的时候重复以上动作,随着情绪渐渐减轻,问题有所解决,乌云就会慢慢消散不再出现了。


2、接纳、理解自己的情绪,我知道很多时候接纳自己的痛苦情绪这并不容易,那你可以试试不去对抗这些情绪,多忍耐一下这些情绪。

沉浸在感受里确实让人很不舒服。但只在理性层面不要这种感受,告诉自己别想了,别想了,似乎没什么效果(白熊理论)

通过过度思考去试图找到一个答案,也只会让自己更内耗


情绪,只有被理解,才会减轻。无论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情绪感受。

安静的给自己一分钟时间,体会一下你感觉这种感受是如何形成的?

试着理解自己,内耗背后真正的情绪需求是什么?


具体想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可以阅读个人成长类的书籍或与你的心理咨询师一起探讨和分析。


3、建立情绪的边界感,不要陷入对方的情绪里影响对自我的评价


看到在对方的边界之内,TA的性格就是这样,TA的语言和行为,是TA满足自己情绪的工具,与我的价值无关。


人被攻击都会生气,所以有愤怒的情绪也很正常

当被否定的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的陷入自我否定或者自证中,这时候要想一下,对方的标准并不是衡量你价值的标准。

别用“应该”和“必须”否定自我,多一些自我价值的认同。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欢迎预约咨询

我也讲持续更新更多心理方面的内容,可以关注我哦~


如有严重情绪无法靠自我调整的情况请及时就医,遵医嘱。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