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抑郁症患者不被家人理解的感受是怎样的?

来源:壹点灵2020-11-09 18:152634人浏览

摘要:说起抑郁症,大部分人的感觉应该是整体以泪洗面,想法很消极。确实,抑郁症通常情况下具有情绪低落这一特点。

  抑郁症不被家人理解,这经常发生!
  最近有个案例,15岁的男生,忽然脾气暴躁,每天打游戏、不上学,被家人带着来门诊。
  男生自己说,这半年成绩下降,上课跟不上,记忆力下降,睡不着,感觉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父母在一边,忽然插嘴,“这就是青春期叛逆,不想去读书故意在家里装病。”
  太多家长,都习惯性把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全部都归咎于“叛逆”。他们根本没有把小丁的行为从“疾病”的角度去思考。
  然而,经过医生的专业判断,小丁实际上是患了抑郁症。这让小丁的父母很意外,孩子怎么会是生病?
  “抑郁症”这个词快要人人都知道,但是普通群众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还是比较表面,往往会有一些误区。
  说起抑郁症,大部分人的感觉应该是整体以泪洗面,想法很消极。确实,抑郁症通常情况下具有情绪低落这一特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没有明显表现出难过低落的现象,我们想象中的“泪流满面”更是少见。中国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展示给别人,把痛苦留在心里,所以我们很难非常直观地看出一个人情绪低落,往往需要仔细询问了解。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即所谓的“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下降。
  但是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之外,还有很多的症状。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他们的抑郁症往往具有隐匿性。当他们患病时,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自我评价低。同时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生理问题。具体见下表。

  家长对抑郁症的治疗,往往也有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给得了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开具处方时,家长的反应往往是:
  “啊,还需要吃药啊,能不能不吃药,我们孩子就是想多了,是不是你给他疏导疏导就好了”;
  “药物都有副作用,中药那些调理行不行呢?”
  面对孩子的确诊,很多家长都是不愿意接受的,觉得孩子就是单纯想多了,只要找个人开导开导就会好的。
  有些落后的地区,甚至还会迷信一些鬼神,让孩子喝符水来期望治好孩子的“病”。
  事实上,抑郁症就是一种病,不是单纯意义上性格上的弱点或者缺陷所致,而可能是大脑中传递信息的物质(神经递质)失衡。
  抑郁症的发生与家族史与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有关。
  抑郁症是有生物基础的,在必要时通过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浓度,使得他们感觉良好。
  对于某些较严重的抑郁患者,需要服用药物
  得了抑郁症,可以不吃药吗?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我很理解,大家对于药物的恐惧和排斥。总觉得自己的病需要靠药物来治疗,好像会显得自己很严重,或者服药就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病人”。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案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首选是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者人际关系疗法(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只有当心理治疗没有发挥作用或者患者抑郁情况很严重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如今抗抑郁药在儿童青少年中的使用比较频繁,但是由于儿童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药物的安全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不要用药,选用哪种药物,如何用药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
  那么,医生应该如何用药呢?
  儿童青少年抗抑郁药的使用首先需要排除双相障碍的可能性。
  因为抗抑郁药可能诱使患者躁狂发作,尤其是那些具有遗传倾向的患者。同时,在治疗初期和药物剂量增加的阶段,必须严格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对SSRI类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发现,儿童以及18-24岁的患者产生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的概率较用药前有所提升(从2%增加到4%),这与药物诱导的精神激动(activation)有关。有学者指出,除非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否则不要为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儿童或年轻人提供抗抑郁药。
  那么究竟哪些药物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呢?
  当为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开具抗抑郁药时,优先考虑氟西汀,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不应该用于治疗儿童和年轻人的抑郁症。三环类抗抑郁药不应用于治疗儿童和年轻人的抑郁症。
  这些观点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6年和2020年都发表了关于儿童青少年抗抑郁药物使用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氟西汀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最优选择。单独使用氟西汀或者氟西汀结合CBT都可以。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药物比任何一种单独的心理疗法更有效。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所致的停药比例相对较高,选药的时候需要权衡其风险与获益。


  抗抑郁药物有副作用,但是是可控安全的。
  很多人对西药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副作用。西药不可避免具有一些副作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都是经过FDA认证通过才使用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可预见的副作用也都是非常明确地写在药物说明书上,而且这些副作用往往都比较轻微,比如食欲下降,头晕,嗜睡,便秘等等,跟我们平常服用的感冒药的副作用相差无几。因此,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不必太过于担忧。
  老百姓对于中医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中医历史悠久,是老祖宗几百年上千年的智慧的体现。我们对于中药的认识是副作用小,因为都是一些植物,纯天然。但是事实上,中药往往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就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
  而且,原则上,西药和中药是不建议在一起使用的——两种药物在一起使用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保证。所以,大家不要拿自己当小白鼠。中药调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甚微。实际上,中药带来的心理作用往往要好于药物本身的作用。
  抗抑郁药物在儿童青少年使用过程中的确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通过影响5-HT受体或5-HT水平影响胃肠道动力,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
  这种症状一般出现于用药最初几天或1-2周内,后续逐渐消失。
  而抗抑郁药物起效需要4-6周,因此很多人会感觉药物没有效果,反而很难受,坚持不下去选择停药。这个时候,就需要精神科医生提前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引起的肠胃的不适,胃口不佳,恶心都是正常的药物副反应,一般会自行消失,一定要坚持服药。
  另外,很多人对“依赖性”的副作用有错误的理解。很多服药的患者往往自觉症状好转,就主动停药,停药以后会引起一些不适。
  这个时候,人们会把这种不适理解成精神病药物具有依赖性,吃的时候好好的,不吃人就难受。事实上,这跟依赖性完全没有关系,抗抑郁药物不具有成瘾性。
  停药以后的不适其实是正常的撤药反应。撤药反应更有可能发生在患者不经过医生诊断自行停药的情况下。
  一般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好转后需要1-4个月逐渐停药(比如由一颗减少到半颗,服用一段时间后再停掉)。
  如果突然停药并产生了严重的撤药反应,建议重新服用原来的药物,并以更缓慢的速度减停。或者换用另一种更长半衰期药物。换药后逐渐停药。
  总的来说,目前比较认可的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是:
  对于轻中度的患者,优先考虑心理治疗;
  只有当心理治疗无法发挥作用或者患者抑郁程度严重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氟西汀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面来说,都是首先考虑的选择。
  另外,在对儿童青少年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必须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本文作者:阮倩男,心理学硕士,临床心理评估和治疗师,注重实证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壹点灵”(ID:yidianling0),关注个人心理成长,离自由更近一点。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热门资讯

什么叫矫情 矫情是什么意思?

社会热点 · 2019-04-2680352浏览

为什么现在许多男的都有大男子主义?

社会热点 · 2022-02-2366284浏览

一个牙医的良心忠告你记住了吗?

社会热点 · 2019-04-1557464浏览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