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作业没写完,小学生被父亲罚跪乞讨: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都有一段痛苦的关系

来源:壹点灵2021-01-25 11:39714人浏览

摘要:厌学真正的问题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背后的心理问题,常常和原生家庭、亲子关系、朋辈关系等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曾经收到这样一封粉丝来信:

  弟弟是顶着计划生育的压力出生,一直被养在农村奶奶家。父母在周末的时候才去探望他。

  他性格倔强,不愿意叫“爸爸妈妈”,而是用其他的称呼叫他们。

  他自己是想好好学习,以后上了大学,就能离家远一点。但是,一到学习的时候,他就变得“不正常”,寒假里控制不住自己到处跑,踹东西发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一边嚎叫一边哭,说自己压力太大了。

  家长们常常缺乏心理学知识,只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断逼迫、施压。

  其实,厌学真正的问题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背后的心理问题,常常和原生家庭、亲子关系、朋辈关系等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厌学,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反馈

  人们许多行为异常都是和心理相关,厌学也是这样。

  它是压力情绪下导致的一种回避行为,当行为本身变成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时,人本能的就会有逃避行为或者无法逃避而处于痛苦之中,这也是很多抑郁症的发病诱因。

  不过,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们逃避的压力源是“学业负担”。但实际上,更多的压力来源来自完善、健康的社会关系网络。

  厌学的孩子往往呈现出社会功能受损的特征: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意将暴躁怒气撒在别人身上;不知道怎么面对同学、老师,变得与人越来越梳理。

  厌学并不是问题核心,而是心理问题的警醒。

  在心理科刘华清教授和罗正杰博士的关于厌学的纪录片当中,发现厌学的孩子常有这几个共性:

  第一,早年孩子由其他人抚养;

  第二,孩子的依恋关系不够健康;

  第三,父母的沟通方式往往是打骂式的;

  第四,过早地被父母要求“独立”,比如进入寄宿小学,割断了和父母的关系。

  家长们不能看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一厢情愿地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非但不能让厌学问题改善,甚至会错失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契机。

  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要提醒家长们:孩子的厌学心理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长们持续性地付出努力。

  父母经常不能意识到,自己是恐吓源

  当父母看到老师们过度教育,常常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孩子在学校,因为作业写得不够整齐,总是被老师点名批评,甚至有一次老师动手,把孩子打的流鼻血了。

  孩子每一次上这个老师的课,都是哭着进教室。因为害怕老师,这个孩子特别讨厌上学,但是也没有告诉家人。

  当施压的人是外人、是老师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清晰地看到问题在哪里:

  用体罚的形式逼迫小孩学习,哪怕是初心是好的,都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然而,当这个施压人变成父母自己的时候,大家反而会变得很糊涂。

  前来求助的家长们,常看到这种类型的父母:他们说,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办法让小孩好好学习,所以,每天都在和小孩吵架。

  看见孩子总是反复做错同样的题目,忍不住就下手拿文具盒揍小孩;看见孩子的作业写得歪歪扭扭,上来二话不说就把整张作业全撕了,让孩子重写一遍。

  去年,上海有个新闻,民警接到报警,说车站广场有小孩跪在地上乞讨。

  等到民警到了现场,询问之后才知道,孩子不写作业被请了家长。

  孩子的父亲一怒之下,让孩子跪在广场上讨饭,让他体会一下“学习不好,以后只能要饭”的生活。家长们的各种做法,其实比那个体罚的老师有过之无不及。

  但是,家长们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对于有厌学心理的孩子来说,他们讨厌的可能不是学习,而是被别人恐吓、打骂、贬低。

  重塑亲子关系,才能够解决厌学问题

  心理咨询当中,咨询师会倾听家长、孩子两方面的声音。

  几乎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都会提到: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

  过度限制、过度满足孩子,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自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在于尊重对方。但是,当家长们面对的孩子的时候,反而理所当然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忘记了给予最基础的尊重。

  在你面前失去尊严的人,只会想要和你抗衡、反叛。只有当你像对待另一个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倾听他们,在沟通中达成一致意见,他们才会平和地接纳你的意见。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

  很多家长不相信,每一个孩子天生其实都是喜欢学习、并且渴望优秀。

  人其实从一出生起,就通过“模仿”这种形式开始学习,看到新的颜色、听到新的声音,每一个孩子都会变得很开心。

  “学习”是我们的本能,满足了我们探索、获取感知幸福的需求。那么,原本内驱动的学习本能,是从什么时候变质的呢?

  有个孩子告诉我,曾经有一次,她考试得了99分,获得了全班第一名。那天,她一回家就向妈妈炫耀,说自己是全班最高分。

  但是,妈妈听到她的成绩,脸色反而很不好看,说:就差一分就能满分了,是不是又粗心大意丢了一分?当孩子们为获得的成就感到兴奋的时候,家长们却不合时宜地打击。

  “害怕被惩罚”的想法,会逐渐盖过内驱奖励——这时候,对孩子来说外驱力是大于内驱力的。外驱力越强,内驱力就越弱。

  可口可乐曾经赞助过一个教育项目,叫Valued Youth。

  这个项目把其他学校放弃了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拿其他老师们的话来说,这些孩子们爱打架、不学习,也没有任何想变好的想法。

  这个项目,其实并没有多少成人干预,而是允许孩子们相互鼓励、相互照顾。

  结果,这些孩子们不仅没有变成一团糟,反而逐渐找回学习的自信,全员的学习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没有哪个学霸,是被家长逼出来的。心理学当中有个概念,叫做“学习能力的自我感知(Perceived Scholastic Competence)”,也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能“学好一件事”。

  只有一个人对的自我感知是正向的,孩子们才会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努力、主动地学习。作为家长,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正确引导孩子的内驱力:在看到孩子为获得进步的时候,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成就感。

  如何系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帮孩子解决厌学问题?

  第一,迎合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在教育学家Susan Harter的著作《自我的建构》当中提到,只有家长迎合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才能让孩子们始终对学习感兴趣。

  那么,什么是迎合?又怎么迎合呢?

  给孩子的目标,应该始终都是“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帮孩子设立的目标,不能是轻松的,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这个努力,也不应该是“努力一个学期才能见效”的那种,而是在他耐力范围内努力,就能看见成果的。

  而且,一旦达到了预期的小目标,家长们应该及时鼓励,尤其是针对孩子们做事的过程进行鼓励,让他们知道,是努力的这个过程让父母觉得欣慰。

  第二,正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厌学问题,往往证明亲子关系存在裂缝。那么,家长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则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家庭的氛围。

  因为家长太希望孩子优秀了,结果太焦虑了,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这个失控的情绪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你说的他不想听,甚至你一开口他就烦躁,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缺乏对孩子的阶段性目标的培养,因为这违背了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

  如果你始终只盯着成绩,不在意孩子们是否因为你的话感到痛苦,那么,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反感就会一直存在。

  第三,家长也需要跟着孩子一起开阔视野。

  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见得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从自己的父辈身上,也许学来的教育方式并不科学。而这些代际传承下来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给孩子们徒增痛苦。

  为人父母虽然没有考试,但是需要不断学习。

  首先自己做好,做个有规则的人,做个爱读书的人,同时给到孩子信任和爱,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将来就不你操心了,一切都会自己搞定,关键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要舍得放手,要鼓励孩子做事。

  - THE END -

  · 作者:壹点灵主创团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热门资讯

什么叫矫情 矫情是什么意思?

社会热点 · 2019-04-2676937浏览

为什么现在许多男的都有大男子主义?

社会热点 · 2022-02-2365267浏览

一个牙医的良心忠告你记住了吗?

社会热点 · 2019-04-1557150浏览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