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3岁萌娃剥10斤桔子停不下来:孩子能干的背后,竟是上瘾式的重复

来源:壹点灵2021-02-23 17:26654人浏览

摘要:喜欢重复干同一件事,是很多孩子共有的特点。事实上,喜欢重复是孩子的特性,里面包含着成长的奥秘。

  最近,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

  “3岁左右的男孩,坐在桌上认真地剥着桔子,身边码着一堆剥好的桔肉,另一边塑料袋里的桔子已所剩无几。

  十多分钟前,孩子独自到客厅玩耍,见桌上有袋桔子,于是拿起来就剥,这一剥就没有停下来,直到剥完整整十斤桔子。

  别人剥桔子是为了吃,可这娃剥桔子,就是为了重复着“剥”。

  难怪妈妈哭笑不得,表示:“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只是喜欢剥而已,你倒是吃啊?”

  视频下方,不少网友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让妈妈拿瓜子给他剥。有的则表示家有同款娃,只是手法不同,是将吸管一支支地插满了整箱牛奶。

  实际上,喜欢重复干同一件事,是很多孩子共有的特点。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把一本绘本重复看了N遍也不觉得厌烦、总要求妈妈讲同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看同一集动画片、永远都在玩同一个玩具……。

  孩子重复起来没完没了,大人早就厌烦了,可他为啥还乐此不疲?

  难道孩子太保守?

  还是因为孩子遗传了父母的特点?

  事实上,喜欢重复是孩子的特性,里面包含着成长的奥秘。

  01 大人厌倦重复,但孩子从中获益

  成人做好一件事要反复练习,而孩子反复做一件事,是为了获取认知和内心满足。

  四川遂宁一家火锅店内,两个小孩趁大人吃饭时,把店里59瓶香油盖全打开了。

  带孩子来吃饭的岳女士说,大人在吃饭,两个孩子在邻桌玩耍。当时店里吃饭的人不多,周围大概有十多个空桌,每桌都摆着十瓶香油。两个孩子就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一瓶瓶打开,还比赛看谁开得多。

  孩子专注“干活”,不一会就开出了一满桌香油,如果不是服务员发现,两个孩子恐怕要搞定餐厅所有香油。最后,家长只好收拾残局,付钱并打包带走。

  不少网友表示,孩子熊,父母缺少教育。其实,孩子虽不该一口气打开这么多瓶子,但这样做背后自有道理,他也不是有意搞破坏,而是出自内心求知的需求。

  教育家马利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感到需要重复这个运动,并不是为了完善他的外在表现,而是为了构建他自己的内在本质。”

  孩子不会也不能考虑事情外在结果,但他会在过程中汲取内心想要的。

  重复,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召唤,在重复中,他一次次地发现新的知识。打开第一个瓶子,他体验开瓶时的成就感。接着第二、三次,他可能注意到了瓶盖的形状,以及它是如何与瓶口结合的,瓶盖又是怎样从上面揭下的。

  在反复的动作中,孩子的认知一步步加深,直达到他想要了解的目标。他专注,完全不会感到厌倦,而每一次重复所带来的收获,都让他感到愉悦。

  孩子的智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过程又完善了他的心理感受,内心获得能量,完成了一次智力和心理的成长。

  原来,大人讨厌的重复,孩子却从中受益。

  02 翻来覆去,可能是孩子在表达诉求

  重复,也是孩子表达诉求的方式。

  比如,他会借重复问父母某个问题,来确定他们的爱。

  前段时间,林志颖儿子Kimi11岁生日,妈妈陈若仪在微博上记录了给儿子庆生的情景。

  生日当天,林志颖夫妇带Kimi到他最爱的牛排餐厅用餐,每次孩子生日,都会光顾这里。

  这次,Kimi依然像以往一样,指着餐厅墙壁上的盾牌,问:“这真的是盾牌吗?是古代骑士用的吗?”林志颖夫妇总是反问他:“你觉得呢?”Kimi就会这样答道:“一定是真的!”

  每年生日在同一个地方吃饭,孩子问着同样的问题,父母给出同样的答案。

  孩子真是想确认盾牌的真假吗?并不是,其实他内心早有答案,而在这重复的背后,是孩子在确定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来自他内心情感的诉求。

  同样是表达诉求,有的孩子则喜欢犯相同的错误,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妈妈告诉孩子,吃饭不能拿勺子敲碗,可孩子一到吃饭就开始敲,边敲还边注意着妈妈的反应。

  这时,限制孩子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良药。

  除此之外,孩子有自信和自尊的需求,会透过重复来获取。

  综艺《超人回来了》中,本特利跟着爸爸和哥哥在外玩滑车。担心本特利还太小,爸爸就让哥哥威廉带着他玩。

  威廉载着本特利从坡上滑到坡底,本特利刚开始还有些害怕,但很快放开了。接下来,本特利还想再玩,这次他拒绝跟哥哥一起,但仍然被爸爸放在了哥哥怀里。

  完成了这次滑行,本特利冲在最前面又返回到起点,要再来一次。趁爸爸不留神,他独自坐上滑车,自上而下,当爸爸发现时,本特利已滑到了半中央。

  在重复的游戏中,本特利突破恐惧,到后来独自勇敢尝试,一次又一次,他顺利完成并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对自己更有信心。

  《幼儿行为问题应对》书中说,重复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知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他表达诉求的一种手段。

  理解孩子重复背后原因,就能给他提供更准确、正面的帮助。孩子获得了父母的鼓励,成长就被加油添力。

  父母还要留意,孩子有无“不健康”的重复。假如孩子几岁了还不会讲话,又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就要考虑到自闭倾向。

  03 父母要“策略式”应对孩子的重复

  孩子重复,不是无聊,也不是比别人更固执,它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为此,父母需要付出耐心。

  策略一,耐心和真诚。

  孩子重复起来很享受,但父母难免厌烦。有意识提醒自己耐心对待,才能保持平和的态度,也不易惹动情绪。

  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并把孩子喜欢重复的特点放在计划中。

  如果孩子重复地看绘本或玩玩具,父母不必担心他的知识面受限,也不要强迫孩子停止,这样只会阻碍他心理发展。反倒应顺其自然,还可以趁孩子专注时,借机在旁边做自己的事。

  允许孩子重复,但也要避免造成破坏,经常给孩子提醒,时常留意他的行为,无论在家或在外,才能让孩子玩得愉快又不妨碍他人。

  如果父母厌倦了孩子的重复,可以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妈妈重复这么多次,已经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父母的诚恳,往往会打动孩子,并能换来对你选择的尊重。

  策略二,转换方式。

  有时,也可转换另一种方式,替换单调的重复。

  记得在一部动画片里,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女孩睡前总要听妈妈讲《小王子》的故事,可妈妈已经讲了多遍,难以提起兴趣。于是,妈妈提出让孩子讲来听,没想到,并不识字的孩子,竟能完整复述出故事。

  孩子要求父母“单曲循环”,可以换着让孩子来示范,转换方式,既满足孩子的需求,也避免让自己陷入厌烦等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的行为有破坏性,父母也可以用其他事物来代替。比如,他喜欢用笔戳水果,父母可以用空牛奶盒或其他用品来代替水果,等等。

  成长的历程,复杂而又有趣。

  孩子的重复行为,遵循内在需求的驱动,并不是为了达到外在某个目的。但成人往往是为目的行事,所以,才会认为孩子需要规范和塑造。

  父母要求孩子放弃自我行为、听从塑造,结果反而干扰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当的行为,父母需要帮忙规范。最重要的,是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成长的需求,给予恰当的自由,孩子才能照着内心,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寄云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热门资讯

什么叫矫情 矫情是什么意思?

社会热点 · 2019-04-2676259浏览

为什么现在许多男的都有大男子主义?

社会热点 · 2022-02-2365188浏览

一个牙医的良心忠告你记住了吗?

社会热点 · 2019-04-1557125浏览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