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躯体化的表现形式各有各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患者对刺激采取了躯体性反应而不是认知性反应,他们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高躯体反应者”。
可以发现,很多人是因为出现躯体化症状,才会相信自己得了病。
按照精神分析相关理论,躯体化反应是由深层心理冲突被阻抑转变而成。就像疼痛知觉是身体受伤的信号,这些躯体症状也在告诉人们,你可能不是不开心,而是病了。
我们知道焦虑症有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另一种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大概是躯体化症状最常出现的原因,也是最容易发觉的情况。而像抑郁症以及轻微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常常被忽视,有的患者可能将其归为一般身体不适,而在医院就诊时一无所获--因为躯体化症状通常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非精神科的医生往往爱莫能助。
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症状:
窒息感: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喘不上气,整个人仿佛沉入水底,体验到濒死感。
胃功能紊乱:容易腹泻,明明正常饮食却一直遭受反酸(胃部反流,灼烧感一路烧到喉咙)的折磨,或者食量大幅减少,一天只吃一顿却不饿等。(注意这些必须是和基本身体状况或者过去经验明显不同)
厌食:以前很喜欢的美食也失去了欲望,深刻地感觉到吃东西是在强力塞进去,甚至连咽下去都感到困难,有时会感到无理由的恶心,严重时会呕吐。
身心易疲乏:轻微的运动就感到非常累,越来越不想走路,更别提跑步健身。明明没做什么事,却感觉做了什么事精力消耗得很厉害。
头晕:忽然地失去意识,一天到晚都晕晕乎乎,但却没有身体病症。(注意和低血压等作区分)
耳鸣:严重情况下,可能一天24小时耳朵里都在响,就像无数只虫子一起鸣叫,无法控制,甚至越控制声音越大。
胸闷胸痛:胸闷是一种持续的呼吸不畅的感觉,明明所处环境不闷却会感觉很闷。反复发作的胸痛,但却没有明显身体疾病原因(这点我深有体会,只要有一点刺激,就会胸口疼痛,需要一直按压,哪怕只是读了一篇与我无关的文章)。
严重失眠:一到深夜开始亢奋(痴迷电子产品的除外),能够意识到想睡的意志与异常清醒的大脑之间的背离。固定时间的早醒,比如凌晨四点。
认知障碍(记忆力/智力下降):出现未曾有过的阅读障碍,在回忆某一特定事物时,感到比以往困难,反复出现的短暂性失忆,忘记自己要做什么事,对一些对话反应迟钝。
游离感(感觉钝化):感到每时每刻都不清醒,注意力局限,难以正常地判断分析信息,关注不到以前能正常关注到的事物,好像灵魂与躯体脱离,一切透明化--即与周遭世界隔着一层无法突破的透明薄膜。
除此之外,还有面手发麻、发抖、异常的皮肤感觉(刺痛感、痒、灼烧感等)。
躯体化的表现形式各有各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患者对刺激采取了躯体性反应而不是认知性反应,他们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高躯体反应者”。很多情况下,患者不愿意相信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认知上的问题。通过用这样一种躯体隐喻方式来表达情绪压力,也可能又进一步加重了躯体疾病症状,常见于疑病症。有时候过度医学检查、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科普解释,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加强。
对于出现躯体化症状的病人,认知行为治疗是需要考虑的,同时也应遵照精神科医生诊断服药。
参考:
徐俊冕.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13(3): 359-360.
知乎:抑郁症一定会有躯体化现象吗?
作者:糖流
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