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网络依赖从本质上说是认知依赖?

2019-06-11 1200次阅读

网络依赖从本质上说是认知依赖?

  网络依赖从本质上说是认知依赖?现在社会我们不论走到哪个地方,都能看到人们拿着手机在上网,或者是几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收到网络信号,如果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没有带手机,像是没有带重要的物品一般总是感觉手里少了点什么东西,而且怕别人打电话,怕别人找不到自己,怕自己的微信收不到信息,甚至联系不上家人朋友往往会产生一种比较焦虑的情绪。

  注意力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核心要素,人们依赖网络,便捷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能够把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只要所控制的注意力够专够强,那么网络实际上也就控制了个体的行为,激发了个体潜在的偏好和需求。

  网络对于人的行为控制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注意力层面。平时三心二意的人或者马马虎虎的人,在互联网面前似乎都专注起来,对周边事物充耳不闻。

  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瞬间聚集各领域的信息,从而让有趣的事情能够高频率地冲击眼球。在这种高频信息的冲击下,人的好奇心会不断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种认知上的依赖,这种依赖就体现在注意力上。人们无法离开网络环境,一旦到一个没有网络的环境中,就跟丢了魂似的。也就是说,离开了网络环境,人们发现自身的注意力丢了,无法集中了,心神不宁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谴责类似《王者荣耀》之类的游戏会致人成瘾,实际上对互联网本身的依赖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成瘾行为,这和某个游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不过人们习惯撇开自己的问题,把原因转嫁到其他地方,这被称作确证偏见。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本质上就是一种成瘾行为,这种成瘾行为体现为对互联网信息高度持续性的关注,也就是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当这种成瘾行为一旦发生,也就意味着网络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演化成一种固定的习惯,这就和千百年来人类进化出的其他习惯一样。既然是习惯,就会固化,难以改变。当人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普及,这种网络依赖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别怪某个游戏了,没有游戏,也会有别的东西锁定你的眼球。也别怪孩子们了,大人们也很难摆脱网络。

  关键的问题不是逃避,面对网络时代,逃避网络也不是办法,不然生活成本太高。如何拥抱网络,同时不让自己上瘾,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网络依赖从本质上说是认知依赖。而认知依赖在非网络时代中也存在,比如古人通过观天象看黄历来安排重大事务。这种对黄历的依赖也是一种认知依赖。因为古代没有足够多的科学知识,不足以通过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认识外面的世界,只能依赖某些简单易懂的信息来帮助自身决策,以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互联网让科学更为普及,信息更为海量,人们可以充分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采集和整理信息并从中做出推断。按照这种逻辑来说,人们应该表现得更为理智才对,其实不然。当信息量太大,且更新频率太快的时候,人们受好奇心的驱使,会不断激励自己去寻求下一个新的信息,这就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既定的信息还没有理解和消化,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二是对信息的期待和信息的高频出现会把人的注意力牢牢钉在屏幕上,看似人们注意力高度提升了,其实是被固化了。这种注意力的提升并没有带来认知能力的提升,恰恰相反,有可能损害认知能力本身。

  高频信息具有局部和散点似的特征,人们除非能够把所搜集出来的信息集中整理加工,才可能推断出有用的线索。但事实上互联网上的信息加工处理也会有专门的人来完成,这些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加以推断,形成某些结论,而这种系统的分析看似专业,实际上也不过是代表了分析者的视野和水平,并不代表这些信息的真实含义。这就容易导致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容易通过所谓的专业之手把错误放大,进一步误导读者。更何况一部分人懂得互联网上信息加工的好处,故意通过某些偏激的视角来解读和加工,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种信息操纵可以为操纵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会严重损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质量。

  因此,高频海量信息看似有利于人们的理性判断,但由于认知依赖,人们的各种认知偏见反而可能被放大了。当这些偏见被逐步放大时,就会致使人的行为逐步趋同,趋向于某种网络上所认同的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津多巴曾经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会让男性趋向于中性化,原因就在于互联网造成的认知依赖导致所产生的认知惰性,让男性不愿意去冒险,不愿意去面对各种现实的不确定性事件,这种情形下,男性自然也无法像传统社会中的角色那样去承担社会责任。津多巴的研究是否真正刻画了网络时代的男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揭示了网络社会所潜在的弊端:高频海量信息会放大人们自身的认知偏见,强化认知惰性,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宅男宅女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宅,更体现在观念和日常行为模式上,这才是人们应该关注的。


标签: 焦虑

上一篇: 孩子的专注力怎么培养?

下一篇: 孩子家庭教育是成长的关键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服务热线:400-626-0852

(服务时间:当日08:00-次日02:00)

© 2015 - 2024杭州袋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8004841号-2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