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体无完肌的“小孩”——躯体化症状患者心理治疗案例
2016-06-18   5202次阅读   10个赞

咨询次数:1

咨询费用:300元

案例类别:个人成长

运用的技术:精神分析

案例简述:

患者男性,71岁,汉族,退休。主因发作性胸闷伴心慌20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20年前常于剧烈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慌症状,伴有轻微胸痛,位于心前区,无明显气短,伴有出汗,症状持续1-2分钟可缓解,患者未在意未就诊。1周前患者一般活动及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伴有恶心,无明显呕吐,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今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与之进行了心理会谈。

咨询经过: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显示为46分。阳性症状如下:1、头晕3年;2、入睡困难半个月;3、疲乏无力半年加重半个月;4、情绪不佳,兴趣减退半年;5、心慌20年加重10余天;6、易紧张不安或担忧害怕一个月;7、易产生消极想法1个月;8、记忆力减退;9、便秘口干;10、易伤心哭泣;11、手脚有时发麻;12、视物模糊;13、易激动烦躁;14、强迫感;15、经常担心自己生病;16、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17、尿急尿频,然后给与心理会谈。会谈分两部分。首先就患者的症状部分会谈。就每一条阳性症状给与深入沟通。包括症状的时程和加重及减轻因素。然后对患者的心理感受会谈,包括:患者的自我性格描述,对配偶的性格描述。对父母亲的性格描述。 在症状会谈部分提到是否易紧张时候,患者的儿子在旁边解释说:家里的气氛也可能…..患者突然情感失控,眼泪纵横,抽噎。一提起老伴患者就痛苦:一个月前买面条回来,老伴就挑毛病说,买的面条太薄了。患者受到批评感觉不爽、委屈。后来又买了面条,老伴又挑毛病说面条太长了。患者一边倾诉,一边老泪纵横。患者:老伴以往说你今天死吧,明天死吧。自己也不会放在心上。现在一个面条的事也感觉想不开了。老伴也因此向自己道歉,理智上自己不埋怨老伴,但是心里就是解不开这疙瘩。患者对自我性格的描述:自己在外面开朗爱说,外面人都说自己自己的心态好。但是回到家里就不爱说话。心里有委屈不说,忍着。忍了多半辈子了。爱面子,不愿意让别人批评挑剔(生活中主要的批评来自老伴)。在单位和部队里是先进,受表扬。认真仔细。患者对配偶性格的描述:能干、敢说敢干,舍得吃苦。但是总爱指手画脚地评价自己,总是挑自己的毛病,让自己心里不痛快,自己是总忍着。患者对母亲性格的描述:随和,不爱说话。不与别人吵架。受了委屈自己忍着。与父亲关系不好。两人意见不一致,总吵架,50岁的时候两人分居并离婚。患者对父亲性格的描述:要强,总想出人头地。爱说,总是在挑母亲的毛病。起初母亲总忍着,忍到一定程度就不忍了。刚开始两人感情还好,从自己11岁-12岁以后,父母感情就不好了。 父亲也挑患者的毛病。患者对父母亲的感受:父母亲从来都没有赞赏过自己,感觉自己和父母亲都不亲近。会谈结果: 1、患者自己能悟出自己的症状和情绪有一定的关系;2、患者能部分地感受到自己的性格和情绪的关系;3、能部分地领悟出自己的婚姻关系和父母的婚姻关系的类似性;4、患者感觉有所宣泄,但还是意犹未尽;5、次日查房患者感觉症状明显减轻。

经验感想:
讨论和分析:这是一例典型的躯体化症状患者:对于一般的患者我们是结构性会谈,一般先就症状部分给与患者共情和深入沟通。然后给予心理会谈,包括患者的性格、配偶的性格、父母亲的性格。但该患者于在进行症状沟通的时候突然出现情感爆发。强烈的情绪需要优先处理。因此便跳过剩余的症状沟通而直接进入心理沟通环节。在该例患者的情绪出现触动的时候,首先给予心理的抱持,等待其情绪平复后继续心理会谈。 该患者心理分析:1、该患者的性格是隐忍。长期以来累积了大量的负性情绪。2、该患者平时的防御机制是反向形成:在部队和单位被认为性格开朗,心态良好。3、但是进入家庭后就不爱说话。总是默默地忍受老伴的挑剔和批评。心中不痛快但是忍着。 该患者防御机制特点: 合理化化防御:患者长期以来忍受老伴的挑剔和批评,对此深感不满。但是给与合理化防御。 替老伴解释,认为老伴也是个好人。敢说敢干。 患者在意识上不埋怨老伴。但是情感上感觉痛苦。该患者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该患者在意识层面是不允许对老伴有所痛恨的。而且老伴也为她挑剔的言行道歉。意识是头脑里的认识。头脑是会欺骗自己的。但是身体和情感不会欺骗自己。该患者的躯体化表现和情感的痛苦才是心灵最真实的感受。 家庭动力的轮回。该患者的性格像极了他的母亲,隐忍。该患者的老伴像极了他的父亲,对配偶百般挑剔。该患者对母亲认同。所以在寻找伴侣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发生作用。找到的伴侣就会像父亲。如此来重复家庭的创伤。即便最初伴侣挑剔的习惯并不明显。患者的潜意识也会引导和激发对方对自己挑剔批评。因为这是患者所熟悉的心理感受。患者只有在这种心理情境中才能找到自我的感觉。那是一个不被父母认可的,被否认、被挑剔、自卑的小孩的形象。自卑的内在小孩一般会有耻辱感,认为自己是生来是无能的、不优秀的因此才不被认可,自己唯有努力表现才能得到内在的认可,得到认可才能存活。因此这样的人一般会努力工作,以此来洗刷自己的自卑感和羞耻感,因此患者在工作中表现优秀,常被评为先进。但是在亲密关系中,一般会呈现自己的潜意识。因此患者在外面表现开朗、心态好。但是回到家中就会表现出那个自卑小孩的形象。那个自卑小孩的形象往往会勾引对方跟自己的心理形象合拍,对自己挑剔、批评,以此来重复和加强自我的感觉。而“自我”的感觉就是对过去所经历事件的体验。只因为执着了某一种体验,就会执着认为那种体验中就是自己。因此治疗这类患者的根本办法是回到创伤的起点,重新获得体验。一旦获得了新的体验,对自我的解读就发生了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就会发生改变。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若给与如此深刻的心理治疗有时是不实际的。因为其领悟能力达不到。我的经验就是帮助患者建立内在的支持者和抱持者。此时信仰就会起到强大的作用。建议患者建立信仰。该患者在会谈之后症状明显减轻的原因如下:1、得知冠脉造影的结果正常,那种现实的焦虑缓解一部分;2、在会谈当中体会到了被理解、被抱持的感受。这种共情有疗愈的作用;3、在会谈中患者对自己的潜意识与及家庭动力的传递有一定的领悟。结论: 1、躯体化症状是一种情景转换的焦虑,介于广泛性性焦虑和现实性焦虑之间。2、躯体化症状患者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症状往往有其心理学意义,需要去理解。3、对于躯体化症状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应该同时给与心理治疗。4、理解一个人比诊断他的病更重要。


10个人已点赞

评论(1)

一**

2016-06-22 23:14

分析很好读后受益很大

没有更多了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