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死亡,到底谈还是不谈呀?
2024-12-07   651次阅读   1个赞

          死亡,是我们作为作为活着的人极少去提及的话题,我的父母是说我们离开对死亡的谈论,我们就可以远离死亡。

是的呀,远离死亡,我们长命百岁,这是在国人传统文化里希望看到的。所以孩子满月的时候,送给孩子的是长命锁。给老人过人生也都是高寿。

          死亡是什么呀,为什么让我们如避之不及,让我们避免提及。

          死亡,让我们体验到的是丧失。尤其是挚爱之人的丧失。那种丧失之痛经历过的人,会是我们很多年的梦魇,心里某个地方对挚爱之人的缺失之痛,可以用以形容叫做撕心裂肺之痛。会体验到我们内心的某一个部分的空缺。有的人会体验到空洞,是我们生命好难以承受的痛楚。

          死亡,是对自我的生命的有限性的威胁。我不想知道,我有一天是会死亡的。我所有的信仰,以及我所有的关系,我即将离去,或许就像徐志摩的诗句所描绘的那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将化为尘土。

         对于主体的“我”的消亡。那是一件无法去深究的事情。我们生活在一个主观的世界里,我眼见,我耳听,我所感,我所思,我所体验及我的的世界。没有了我,这种无法想象的一种思考。

        这些是现实意义上的死亡,既一个生命的小时以及失去的死亡。这些死亡包含着亲人的离开,以及宠物的离世。除了这些现实意义上的死亡之外,还有一些心理意义上的死亡。比如,分离代表着某一段关系的死亡。比如离开一个单位,我们某种存方式的死亡,以及学习毕业,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死亡。这些关于“死亡”的体验也会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内心里,会焦虑,也会有一种恍惚的体验。

         谈到死亡如此的痛苦,以及如此的难以面对,而且在主流大众心理学界也比较少有专门的理论去研究死亡对我们人的影响,但是对死亡的理解以及认识却对我们有着深远意义。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命的有限性,那么在我如何活着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在苏格拉底拾稻穗的故事中,深刻的描述了我们对有限性认识的重要性,故事大约描述的是苏格拉底让学生去到稻田里寻找到最大的稻穗,最饱满,结果很学生确空手而归,因为一直没有找到那个虽大的最饱满的稻穗,是一直看到是前面那颗稻穗会更大更饱满。所以那颗更大的在前面。而快到田埂之时却发现眼见的稻穗太细小了,还没有之前见到的那颗大。也便无心再摘。当苏格拉底让学生再一次回到稻田里,去采那颗最大最饱满的稻穗的时候,学生们已经理解到稻田的边界。所以在此来到稻田里的时候,每一个人基本上都采摘到了那个“最大最饱满的”稻穗。

         这个故事深刻的告诉到我们,当我们认识到生命之中的边界的时候,我们开始重视起眼前当下的那颗稻穗。而不再错过。我们向死亡而生,在电影《遗愿清单》之中清晰的描述到了这样的一种态度,当我们知道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就开始思考,什么对于我的生命是重要的,什么是我愿意去在着有限的生命之中探索的。那些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我为什么而或活着的思考。当我们去思考的时候,也意味着,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活着,为我们的生命负责任的去活着。

           在面对家里人患癌症之后,为了家人能够更好的面的余下的生活,为了不让家人被恐惧吞噬的时候,家里人往往不得已会选择隐藏癌症的信息来关爱着家里人,而患者比较容易的被蒙在鼓里,一直到感受到身体的负荷难以承受的时候,或者看着家里人的态度有着巨大的转变的时候,得到朦朦胧胧的到信息。还是选择有另外一种方式,来坦诚面眼前的疾病,把我们心理想说的话,想要做到事情,想要拜访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去实现和完成。这样两种不同的选择,哪一种会更有意义呢?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