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迫症以前归为神经症,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有时候一些强迫症来访本身是精神病性的。还有些强迫症的来访其实是有人格障碍的。只是部分的强迫症的患者是神经症性的。所谓神经症性,就是说这个人无论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都很完善,他们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深交的朋友,有和谐的家庭;在工作上无论是领导或者同事对他们都是普遍认可的,甚至是赞誉有加的。只是强迫症这个事情困扰了他们。而精神病性的强迫症患者的标志是,他们有幻觉,他们对于幻想和现实不能区分。而介于神经症和神经病性两者之间的,是有人格障碍的。所谓有人格障碍,也有等级之分,在最严重的一端,表现出在重大冲突面前,由于压力剧增,他们可以暂时性会有幻想和现实不能区分的情况。另外,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上来说,他们的表现是很不如意的,比如,几乎无法与人正常交往,也无法正常的工作。那么处在人格障碍中间的人,则能部分地与人正常交往,偶尔能工作,不过效率和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而处在人格障碍上等的,或者说高功能的人,能够维持一般的人际交往,但是与人交往都是比较浅的,是没有深度的;能够工作,只是工作的稳定性有些差,工作的状态时好时坏。除了以上几种,其实还有一种教具有人格障碍组织的,这类人介于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之间,他们的情况比人格障碍轻,又比神经症性的来访重。
我们看看上面分类,就可以知道强迫症的问题它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另外,强迫症的年龄跨度很大,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有,所以每个人得的强迫症虽然都叫强迫症,每个人的强迫成因却是因人而异的,可以说千人千面。每个人的强迫症其成因和背后的人格表现以及处理方式都是各异的。它极具个性化。
如果是精神病性的人,药物治疗是主流。而人格障碍的人则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是常见的做法。对于神经症性和人格障碍组织的人心理咨询是主流,且起效容易,预后比较好。
很多人强迫症久治不愈,其实很可能跟人格障碍有关,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强迫症症状,以为自己只是强迫症,只要治好了强迫症就万事大吉了。其实隐藏在强迫症背后的是他们更应该关注和在意的心理问题:人格问题。甚至可以说人格问题会成为处理好强迫症的拦路虎。
为什么会这样呢?比如有些有人格问题的强迫症的人,他们有强迫行为或思维的同时,可能也是有自恋或偏执的问题。自恋的问题表现在他们过于的独立,很难依靠他人,什么问题都觉得指望不上他人,只能靠自己。而偏执表现在他们担心或者觉得别人会嘲笑自己看不起自己以及伤害自己。常常自恋和偏执会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这类来访就很难将咨询坚持到底,他们甚至会想当然以为强迫症是很容易治好的,如果不能很快见效果,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对咨询师的信任,觉得咨询师不可靠,或者觉得咨询师就是在哄骗自己。因此脱落率是非常高的。同时,由于自恋和偏执,使得他们也很难走出家门,与他人交往。自恋和偏执都使得个人没有深交的朋友,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比起与他人交往,他们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由此,他们想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走出家门,通过搞些户外活动,从而摆脱强迫都变得困难。
另外,有人格问题的强迫症的人很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心智的发展就受到了阻碍,他们会表现的心智有些低。直白的说就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可能跟他们的实际年龄是不相符的。别人和他们相处,会觉得他们是稚嫩的或者幼稚的。比如一个成年人他给人应该是成熟稳重的,但是心智的发展不够的人给的感觉却像个几岁的孩子。这些也增加了他们与人交往的难度。
强迫症的处理本来就很难,在神经症里,我感觉强迫症是最难处理的。如果强迫症又加上有人格问题,那么处理起来,困难会倍增。同时,咨询的时间也会加长。因为要想处理掉强迫症,首先得处理掉他们的人格问题。因为人格问题是个拦路虎,如果这类朋友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完成对强迫症的处理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想处理自己强迫症的家人们对以上知识要有心理准备。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