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精神分析视角下,亲密关系障碍的“梗”都有哪些?
2022-10-18   1278次阅读   1个赞

亲密关系由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人走到一起,本质上也是两个不完美的人走到一起,必须学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能经营好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正如乔恩.戈登的《亲密关系》写道:“关系磨砺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当你们一起投入一段感情时产生的。这里的关键词是‘一起’,因为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投资的,双方必须都参与进来”。

 

了解亲密关系的障碍来自哪里,才能懂得如何经营好亲密关系。本文尝试从精神分析视角进行解读,希望于读者有所裨益。

 

上篇

解读影响亲密关系的那些“梗”

 

01性力比多的自我压抑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即性驱力是人的基本动力之一。

 

一个没有力比多驱力的人,是害怕亲密关系的。在他们的幻想里,亲密关系是不可靠近的,是让人恐惧的,因为他们的内在是无力量的。

 

所以,面对亲密关系,他们往往具有一种无力感、无能感。

 

小林(化名)是一名技术人员,他说和女友的关系总是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女友的情绪脆弱,时不时地出现爆点,他总是担心会一不小地就点燃了。

 

他担心,这样的关系是否合适进入婚姻?

 

经过咨询发现,实际上是因为他自身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无力的,导致女友的怀疑。

 

女友说:“我伤心了他不会安慰我。有次我摔跤了,他也不懂得安抚我,而只是质问我为什么这么不小心。”

 

小林却说:“我有一次安抚她时,她趁机要和我亲密,我突然觉得尴尬而不知所措”。

 

而这样的场景和机会,是很多伴侣示爱的好时机,小林却不敢“承接”,完美“错过”。

 

正是这样的拒绝和无助感,导致女友一次次地怀疑、失望。关系之谜也就不攻自破了。

 

02与父母的乱伦焦虑

 

我们对父母总是又爱又恨的,恨的部分无法消解,或者无法转化为爱,就会成为俄狄浦斯冲突。这冲突会导致自我惩罚,而产生焦虑。

 

儿子与妈妈、女儿与父亲,其中的爱,对三角化的另一端来说,都是具有“掠夺性”的。因为担心对爱的占有的既矛盾又需要的感觉,让儿子或女儿会有乱伦焦虑。

 

对儿子来说,他总是会担心自己“占有”了妈妈,抢了爸爸的位置,甚至担心有一天和妈妈发生大逆不道的事。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妈妈和儿子发生性行为的乱伦现象。在他心里,如果那样,那是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事。

 

对女儿来说,她也总是会焦虑自己“独占”了爸爸,而遭来妈妈的嫉妒。在她的想象中,自己并没有驾驭一个成熟男人的能力,却时刻幻想拥有爸爸。在三角化关系中,她会靠近爸爸,去战胜妈妈。

 

谈恋爱的过程,在心理的象征意义上,是在找自己的“精神父母”。如果在俄狄浦斯期,一个人无法消解对异性父母的恨,无法合理转化移情,就会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乱伦焦虑。

 

有乱伦焦虑的男性,在亲密关系中,总会觉得是在和妈妈谈恋爱——这是不应该的。

 

同样,女性会觉得是在和爸爸恋爱——这是不道德的。

 

03攻击力回收且无法升华

 

亲密关系的发生意味着边界的跨越,意味着“攻击”的发生。

 

有亲密关系障碍的人,有着对释放攻击力的恐惧,如果因为攻击力释放而把对方干掉或打得体无完肤,那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如果那样,那还不如来打我吧,或者,就不要婚恋了吧。

 

唯有不发生关系,关系才是安全的。

 

一个善于释放并升华攻击力的人,内心是稳定而有力量的,他敢于跨越必要的关系的边界,从而创造舒服的亲密关系。

 

创造力是一个人的攻击驱力升华后产生的心理力量。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的生命力处于时刻被激活的状态,他的生命是鲜活的,而不是老气横秋的,更不是死气沉沉的。

 

小乔(化名)说,她和男友的关系有点半死不活的。他每天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没有变化,没有惊喜。每次小乔不开心了,他只会说:怎么了?是我惹你不高兴了吗?那我下次注意就是了。

 

为此,她多次提醒他能不能换个话换个词儿,但对于一成不变的、毫无创造力的男友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她特别失望而无奈。

 

04对全能自恋的恐惧

 

潜意识的运作常常是相反的。明明是想结交喜欢的姑娘的,却在行为上去扎她的轮胎;你在大张旗鼓地表达喜欢另一个人,但内心却可能只是对他的恨——如果你如果真的爱了他,你将会毁灭了他。

 

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因为全能自恋的存在,我们会害怕自己“太能”而毁灭他,从而在现实中去收缩自我能力,呈现的是对亲密关系的退缩和害怕。

 

网上有段子说:你爱他吗?给他生两个孩子。你恨他吗?也给他生两个孩子。

 

小婉(化名)说,我并不爱我的老公,甚至恨他。他不喜欢我的家人,看不起我的家人。但我们就是结婚了,我要让他接受我的折磨。

 

所以她和老公总是过不好,无法有很亲密的接触。

 

她说:“如果我和他好了,他会得意忘形,他就不再是他了。我并不想他过得比我好。”在自由联想中,当她说出这样的话,她自己都大吃一惊。

 

05焦虑自我被湮没

 

对全能自恋的恐惧,是害怕自己把对方给灭了。

 

而对自己被湮没的焦虑,是害怕自己被对方给灭了。

 

这都涉及到边界的问题。在亲密关系障碍者看来,边界湮没了,那是无法忍受的。边界没了,自我没了,会比死了还难受。

 

喜欢,是把两个人的关系,仍旧维持两个人的关系。爱(亲密关系),把两个人,变为一个人,即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所以,亲密关系在初始阶段,边界是经常被跨越的。

 

焦虑,一方面源于未来的不可知和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确定的已知的恐惧。

 

在进入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来自这两方面的焦虑都有,一方面未知的部分,即未来伴侣是否三观吻合、相处融洽,不可知,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已知的部分,就是他知道自己不擅长经营亲密关系,而产生的害怕和恐惧。

 

精神分析的四大驱动力,包括力比多、攻击性、关系和自恋,其中力比多、攻击性犹如一辆车子的前驱,显得尤其重要。有亲密关系障碍的人,其力比多是收缩的、攻击性是向弱的,关系和自恋也是不强的。

 

焦虑缠身,亲密关系自然难以呈现应有的张力。

 

下篇

解除亲密关系障碍,我们需要怎么做?

 

如上所述,亲密关系障碍的五个方面,精神分析给予了相关解释。那么,在现实层面,如何解除亲密关系障碍呢?

 

首先,处理与他人关系之前,先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万事万物,向内而生,向外而亡,意思是说,万物生长,驱动力应该源于内在,而不是向外求,向外求是靠不住的。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先打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比如,你是否能很好地接纳自我?接纳自己意味着,当下的自己是有价值的,是真实的,真实的自己是最好的。

 

比如,你如何面对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自己也许是很糟糕的,你需要去切割吗?还是把它当作你自己的一部分?甚至转化为有用的“养份”?

 

比如,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自己,工作中的自己,作为妈妈/爸爸的自己,作为女儿/儿子的自己,作为领导的自己?每个不同的部分的自己,都是自己的不同面向。你在不同的面具的陪衬下,上演着不同的自己。

 

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不同的自己,也许你会是分裂的,或者身份“烦躁”的,必定就是不稳定的。

 

如果能较好地整合自己,那么,你将是完整的、真实的、稳定的,也是安全的。

 

其次,关系的理想化期待不可无,过度理想化的幻想不须有。

 

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的,既然是人与人之间,那么,理想化期待必定会产生。

 

我们总是期待着原来陌生的两人能相互靠近而取暖,期待着一方困难的时候,另一方能给予慰藉,互相搀扶着向前。

 

从婚姻的五个维度来说,性生活的固定配对功能、家庭组织的完整性、感情稳定程度、经济上的互帮互助、共同养育子女,都非常重要,也包含着人们对亲密关系的理想期待。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于关系的理想化过度期待,成为了幻想。他们并没有觉察到再理想的亲密关系,其实终究还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人。

 

所以,他们会幻想着,你应该懂我,应该理解我。你既然是我的爱人,你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种幻想就犹如一个婴儿,有着一种本能的想象,就是:你是我妈妈,妈妈就应该知道我肚子饿了,要喂我。

 

过度理想化,必然带来思维的“儿童化”,这对于关系无疑是不利的。

 

再是,合适释放自我,在关系中做真实且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要过得生命有质量,就需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心理攻击性驱力是其中一种,它可以体现在:

 

  • 充分发展自我力量;
  • 工作与事业的不断成功;
  • 在亲密关系中如鱼得水;
  • 在社交关系中主动积极;
  • 在合作谈判中游刃有余;
  • ……

 

总之,他是不压抑的,是充分展现自我的。

 

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是一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果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你的伴侣也无法真实地和你在一起,而爱上的是一个虚假的你。他又如何去“爱你所是”呢?

 

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伴侣是最好的治疗师”。

 

好的伴侣应该是,在对方成为自己的路上不停地为他排除障碍,让对方不断地成为自己,最后,能“如其所是”。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