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症状减轻(消极心理的减少和积极心理的增加)、社会功能改进、生活质量提升、家人朋友反馈积极变化等方式反映咨询效果,也可通过心理咨询师评估咨询前后变化(杨宏飞,2005)。
例如,原本有睡眠困扰的来访者,咨询一段时间后不良思维和想法减少,入睡更快、不再频繁醒来,家人发现来访者状态变好。这些表现说明咨询已经开始起效。
另外,研究显示,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而且各理论流派的疗效几乎相当(胡姝婧,江光荣,2008)。
来访者可能误认为咨询效果只和心理咨询师有关,忽视了自己的重要性。作为咨询的参与者,来访者个人特点、咨询期望等会对咨询有影响。
“如何让咨询更加起效”,是来访者可控的。具体可以做的事如下:
1.积极的咨询期望
在进入咨询关系之初,来访者会带着对咨询的好奇、疑问和不同程度的期待,同时会产生咨询相关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这些预设咨询的想法/信念是“咨询期待”。
来访者的咨询期望很大程度上能够预测咨询效果,积极期望可以促进咨询更加顺利进行。当来访者认为咨询能够帮助自己时,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来访者积极预期咨询过程及效果时,便形成了咨询效果向好的暗示,增加了来访者自我效能感,推动咨询朝向更加积极的方向。
2.适度的咨询动机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来访者自主接受咨询的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刘陈陵,王芸,2016)。
较低的咨询动机反映出来访者自主求助意愿较低,例如青少年被家长来做咨询,会产生不愿意表达、难以建立咨访关系等问题。
当然,动机也不是越高越好。咨询动机过高,对咨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或急切地寻求问题解决方式,容易操之过急,产生心理落差。
3.良好的合作状态
以真诚、耐心的状态,选择信任咨询师,以开放、合作的心态投入咨询,与咨询师一起工作,接受稳定而有力的心理帮助,在咨询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咨询的了解,更有助于咨询起效。
心理困扰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咨询也不是“一次见效”的。尤其是对于已经长期存在的困扰,取得进展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一般来说,8~30次是比较常见的次数。
研究显示:“治疗中会谈的次数与当事人进步和正常化的可能性呈正比,并较多会谈次数后问题复发的可能性减少”(夏勉,江光荣,2005)。
如果想知道需要做多久咨询,可以向咨询师直接询问,与咨询师讨论取得的进展和你的感受。
4.咨询之外适当的思考和练习
除了每次咨询的那几十分钟的投入外,在咨询之外,你依然可以选择主动地进行思考、保持觉察,经过不断地调整、反复地练习,咨询的效果就会慢慢得到加固。
A.增加对自己情绪起伏变化的觉察,帮自己理解情绪、想法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B.主动调整和咨询目标相关的行为,如避免睡前进行高刺激活动(打游戏、吃宵夜等)以减轻失眠。
C.尝试带着咨询中的勇气,向人际关系有冲突的对方迈出善意的一步,如另一半、父母、同事。
D.去做和咨询师约定的练习或完成家庭作业,如拖延症的来访按照约定去制定行动计划并执行。
E.饮食起居规律,积极锻炼身体,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行咨询,更有助于咨询起效。
以上作为参考,如果你暂时不想努力也没关系,或许还没到改变发生的时机,顺其自然和咨询师共同探索吧~
参考文献:
[1]胡姝婧,江光荣.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567-575.
[2]刘陈陵,王芸. (2016).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心理科学进展, (2), 261-269.
[3]张亚,吴梦阳,王宇景. 大学生咨询效果及与来访者依恋风格和工作同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9):653-656.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