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为何我的咨询师从不会表扬我
2024-06-14   136次阅读   0个赞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咨询师不会轻易表扬来访者。她和自己的咨询师工作了两年多,在记忆中,好像很少感受到咨询师的表扬,无论她表现如何“出色”,咨询师总是显得很“冷淡”,从不会给一句暖心的称赞。

“现在不都在提倡鼓励式教育吗?表扬让孩子乐观自信,为啥咨询师就这么吝啬于表扬呢?”朋友疑惑又失落,“我还挺想听她偶尔夸夸我的。”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望被夸赞,却很少听到咨询师的表扬?


表扬:你的价值取决于我的认可

也许可能是因为,在咨询关系里,表扬非但不是一剂良药,甚至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陷阱。

在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表扬本质上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一个人得到的表扬越多,就越会形成“我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以获得表扬为目的的人生,最终都会选择去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而在父母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会更倾向于活在父母的期待中,按照父母的意志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的这部分开始慢慢觉醒,和内化的父母不断纠缠,两股力量相互争斗、消耗,活得纠结而痛苦;另一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标准下,用厚厚的外壳包裹着自己,疲累、倦怠,对人生和自己都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所以,表扬看似有一层美丽的外皮,背后的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贬低和俯视:你的价值取决于我的认可、你要迎合我手中的标尺。一个人一旦进入这个逻辑怪圈,习惯于从他人那里获得表扬,就可能会开始依赖这种外在的认可来维持自我价值感,不断在关系中通过各种方式取悦他人、寻求认可,一旦得不到表扬,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失落甚至自我怀疑。

而对咨询来说,虽然每个来访者进入咨询时的期望不同,但所有的心理咨询几乎都基于一个大目标:帮助来访者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他们情感上的依赖。显然,直接满足来访者对认同的渴望、“表扬”来访者,是和这个目标背道而驰的。


不要让你的深情充满诱惑

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或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的很大部分被压抑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

无论表扬或者批评,其实都是带有诱惑或敌意的一种回应,而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所需要的,正是没有评判、不夹带个人喜好和情绪的支持性环境。

在心理咨询中同样如此,一段咨询是否能够有效,最关键的点是咨询师能否恪守客观、中立的专业态度。这会首先要求咨询师保持与来访者的专业距离,避免个人情感的介入——不因个人喜好或情绪好坏来评价来访者。

所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咨询关系个人化,确保咨询中的互动都是围绕来访者的真正需求而进行的,唯有如此,方能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自己的感受和行为模式,帮助来访者建立起对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带来内在的成长和变化。


更好地成为自己VS.成为ta眼中更好的自己

相对于表扬,咨询师可能更倾向于鼓励来访者。

虽然鼓励和表扬看似都是正面反馈,但其间存在着微妙的区别。鼓励更多强调对他人的支持和激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表扬则更多强调对他人的外在表现的赞美,对于被表扬者来说,这是表扬者眼中的自己。

而且,鼓励激发的,是人内在的动力和自信,让人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一个人被鼓励时,他听到的是,你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加油。

所以说,咨询师不表扬来访者,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心或不认可你。相反,他们是在用一种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方式,帮助你建立自信、培养内驱力。当来访者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开始真正理解和接纳自己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困惑和不安都将烟消云散。
呢?


结语

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不幸恰好是“大的疼,小的娇,中间夹个受气包”中的那个“受气包”。她分析自己之所以会这么在意咨询师的表扬,也是跟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对于她来说,小时候父母精力有限,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她会额外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渴望被看见、被肯定,父母的脸色就是她言谈举止的指挥棒,得到表扬就会电量满满,一旦被批评、无视,就会陷入深深的沮丧。

在我们后来的沟通中,朋友慢慢认识到,通过和咨询师的工作,自己内在的那份渴望在慢慢被看到,这样的“看到”不带有任何评判,它不是表扬、称赞,但却能给她一个接纳度很高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她有更多的精力去发现自己的力量、自己真正的渴望,去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

好好珍惜那个不会表扬你的咨询师吧,他坚守的,是你内心深处更珍贵的那部分——那个不去迎合他人标准、不再妨碍你的自由,让你能够自给自足、内在丰盈的成长动力

参考资料:《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