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有一种亲子关系的局,成年人才是那个需要被满足的孩子
2024-07-18   1127次阅读   0个赞

人是关系的产物,它时时让人觉得美好无限,却也时时让人苦恼。


正如叔本华所说:“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满足与被满足,是一种施虐与受虐。只是,当它被赋予美好时,我们会自动蒙上双眼,看到的只有美好。


在亲子关系中,往往父母是关系的掌控者和主导者。但是在这样的掌控和主导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戏码,演绎着不一样的关系模式。


常规的关系里,孩子需要在关系里被满足。但是有一种关系,却是倒置过来的,需要被满足的是成年的父母。

 


01

需要被满足的

却是成年的父母


父母之爱子,必然会去呵护他的冷暖,满足他的需要,这是爱的必然,也是人性使然。


但是反过来,子女也经常会在心理上“反哺”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某些需要。特别是某些心理水平“幼稚”的父母,被满足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但也许他们自己都没觉察到。



朋友小琳最近很苦恼。印象中,20多岁的她一直是开心快乐的那种。


她说:你不知道,你们看到的是我的表象。我的内心早就被母亲折磨得“千疮百孔”,我恨不能天天离家出走。


我很惊讶,问她:是妈妈什么样的表现让你这么难受?


她说:这些年,表面是她在照顾我。的确,小学、中学,到大学,她给了我很多的照顾,饮食起居,日常生活,都有照顾我。


但是,在她的照顾里,我却有一种强烈的“被控制感”,就是事事得听她的,稍有不顺她,就会各种攻击我,说我不懂事不孝顺不长进,吧啦吧啦。


小琳说,妈妈还擅长心理上的“苦肉计”,最后迫使女儿就范。刚上大学时,小琳交了个男朋友,她看中男友的上进心和对她的呵护,但家庭条件不好,这让母亲很光火,执意要她分手。


小琳不同意。但妈妈见命令无效,则心生一计,开始变得情绪低落、不吃不喝,以此要胁女儿,让女儿愧疚。


小琳只好答应妈妈先分了手,只能在暗地里与男友保持联系,伺机而行。


她很苦恼,不知道为什么妈妈会变成这样。曾经的妈妈是通情达理的,是很爱孩子的。


但是,殊不知,有一种爱叫放手,而有一种爱,却叫控制。



在这样的控制里,父母达到了自己的满足,补偿了自己内在的不安全感和需要。


但可悲的是,它常常被冠之以爱的名义!


 

02

亲子关系的局

应该由谁说了算?


当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对自身的权利要求也同样会更多。挣脱关系就是其中一种。


他会不想要父母的怀抱,不想要父母的管束和控制,甚至过多的爱与关心也显得多余。这就是他在自我成长权利的索要,这也是一个人成长中理所当然的。


权利的索取与讨要,应该由权利弱势的一方开始发起,以表达自己的成长和内在的需要。因此,主导关系的,往往是强势的父母方,由父母说了算。


但是,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父母为了讨好孩子,会主动让渡关系的权利,无意中把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主导关系的一方。


毫无疑问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么做却是值得警惕的——它只会蔽大于利,而仅有的一点好处是,孩子会觉得父母给了民主与选择权自己。


而蔽在于,孩子未成年,如果父母为了讨好孩子而让渡权利,孩子只会觉得被情绪情感上被剥削,他还没有到能承受父母讨好的阶段。



女孩小雪(化名)这些年为母亲的无理取闹而无法理喻。当发生母女冲突时,母亲大声哭诉养育女儿的不易——父亲常年在外、挣不了几个钱,还爱好吃喝嫖赌——甚至会跪下来希望女儿理解她。


此时,妈妈变成了那个需要被照顾被满足的“孩子”,而女儿被强行推上照顾妈妈的位置。小雪对妈妈的下跪感到惶恐,甚至羞愧,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还是谁错了!


她很不安,造成这种情况的,到底是谁的错?


很显然,妈妈没有能力去化解母女冲突,也没有能力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在冲突面前,妈妈退行到了“孩子”的位置。


她在用行动告诉女儿,我也很受伤很无助啊,你来救救我吧。


 

03

爱与互爱

才是最好的解锁模式


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所以,在关系中特别是亲子关系中,爱与互爱,才是最好的解锁模式。


其实,成长型的关系都有以下三个特征:


  • 一是,双方是平等尊重的,不存在序位上的“剥削”。


不良的关系,呈现的是“他人即地狱”的特点。“他人即地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其戏剧《间隔》(又称《禁闭》)中的一句台词,他也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谈到,人对他人的妨碍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


这意味着,如果你恶化了与他人的关系,那么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这时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同时,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平等尊重意味着,彼此珍视对方作为大写的“人”的存在与价值。你只要是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人,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值得被尊重的。他不应该有价值位置或序位上的高下之分,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削”,双方只是并立的大写的“人”。


小琳的妈妈显然没有尊重女儿的选择与权利,没有把女儿当作应该被尊重的个体来看待,显然在关系中是被妈妈“剥削”的。


  • 二是,彼此是成长促进的,不存在关系上的“消耗”。


成熟的、高质量的关系,必然是一种成长型的关系。同时,成长型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彼此促进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能看见彼此的内在需要,从而产生深度的关系链接,照见你我,照见他人,具有“你瞥一眼,我便知那是春是秋”的深度。


这样的关系是不消耗的,是清爽的,你是你,我是我。此外,你是你,我还可以促进你。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母亲懂我,你便会支持我的选择我的爱。


如果关系是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那么,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我可以满足你,而当我需要时,你也可以满足我。



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坐回父母的位置,孩子坐回孩子的位置,而不是彼此倒置。只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不少关系倒置的案例。


在倒置的亲子关系里,显然孩子的能量将被大大削弱,被消耗,而用以补偿退行状态中的父母。


只是,在这样的倒置中,父母也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获益。父母仍然会被这种过度补偿而无法承受,导致筋疲力尽。

 

  • 三是,关系中讲究的是爱,不存在相互间的“撕扯”。


关系中,唯有爱能消弭隔阂,甚至伤痛,唯有爱能减少彼此间的消耗和撕扯。


爱能否给予,取决于人格成熟的个体情况。


尽管有的人已经成年,但他的人格不成熟稳定,也同样不能给予爱,甚至只会一味地索取爱。


有的人尚未成年,但心智成熟,人格也趋于成熟稳定,却能如成人一样提供爱。


我们知道,周边有很多人是没有爱的,也是不懂得爱的。


成年人没有爱的能力,是一种爱无能现象。“爱无能”是指一个人失去或缺乏爱的能力,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联系。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尤其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爱无能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害怕承诺、无法进入亲密关系的下一阶段、喜欢保持距离、不愿意分享感情等。此外,爱无能的人通常会回避敞开心扉谈感情,只做表面的伴侣行为,如约会、接吻、互送礼物等,但不会深入交流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无法深入内容的交流,关系中就无法产生“心流”,会存在较多的纠缠,甚至相互撕扯。


唯有爱与互爱,才能直达内心,疗愈关系。


唯有成长型的关系,才是爱与互爱的。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