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反社会人格的成因(上)
2019-05-15   7167次阅读   0个赞

反社会人格者无论是在犯罪中还是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我们的印象比较深刻,我们比较熟悉的反社会人格的形象:

比如,经久不衰的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对于任何人都可以毫不手软的杀死,并像猎物一样猎食。

比如,现在大火的《权利的游戏》里面的皇后瑟曦,为了得到权位,无所不用其极,她炸死教堂里面的几百名贵族制造了一起恐怖袭击,她之后的唯一反应就是大仇得报后长舒一口气。

无论是汉尼拔还是瑟曦,如果他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是可怕的犯罪分子。

 

但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最为可怕的反社会人格者当属希特勒本尊了。他擅长表演和欺骗,他的演讲具有非常强的鼓动人心的效果,又擅长操纵他人,玩弄人心。在他的世界里,人只有需不需要杀,而没有忍不忍心杀。

早在1806年精神病学家pinel就已经对反社会人格进行了探索,那么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精神病吗?

反社会人格并非精神病,因为它不符合精神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只是人格表现超越正常范围,反社会人格者没有完全丧失辨认事物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反社会人格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无疼痛或不适,也不是精神病或神经症造成的后果;反社会人格既无疯癫也无智力缺陷。

那反社会人格是正常人吗?

但是,它也不是精神健全的正常人,反社会人格者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性,他们虽然智能良好,思维联想过程无异常,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一般情况下没有完全丧失辨认事物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表面上看也能正常地从事一些学习、工作,但是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经常或始终用理智驾御自己的行为和合情合理地处理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因此,可以说反社会人格是介于精神病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上次我给大家讲述了什么是反社会人格,以及科学角度怎么定义和评估反社会人格。他们就像一群站在我们中间奇装异服的人,我们总是很想知道这些反社会人格是怎么炼成的。是原生家庭吗?是基因决定吗?是突发刺激吗?今天让我为您揭晓答案。

 

l  脑神经生物学的解释

如果我们把确诊的心理变态的犯罪人以及冲动型的犯罪人的脑扫描图与正常人的脑扫描图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额眶部皮质到腹正中前额皮质、扣带回、杏仁核整个一条回路功能出现明显的缺陷。性欲过度和暴躁的人有杏仁核功能障碍,冲动型杀人犯额眶部皮质伴随有功能障碍。

 

假设我们带了一顶帽子,帽檐背侧负责冷认知,包括无感情影响的思考、短时记忆、做出计划,制定规则。帽子的腹侧负责热认知,即情感的记忆,社交、伦理、道德的行为。背侧发达的人,可以冷静的制定和执行计划,腹侧发达的人更好的控制冲动,控制不恰当的社交。心理变态者的额叶皮质背侧功能发达,所以他们知道怎么才能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但是腹侧功能很差,就缺少了情感、道德的束缚。

所以他们那些冷酷的计划和残忍的行为,精准、有力、井井有条,而且耸人听闻。他们良心会痛吗?根本不会。

 

杏仁核我们可以想象成是帽子里有两颗李子,左右各一颗。杏仁核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外界的情绪刺激进行识别,经过识别的情绪会进行处理,然后对刺激进行反馈。杏仁核受损的猴子不会回避危险刺激,即杏仁核损伤使动物失去了对危险刺激的恐惧反应。也就是说杏仁核功能障碍,人是无法感觉到恐惧、也没有悲伤、更没有开心。最要命的是杏仁核不仅是对情绪信号进行识别和反馈,还要负责对情绪进行学习和记忆。假设,我们今天做了一件事情让反社会人格者特别感动,但是他们杏仁核受损了,这种感动的情绪记不住,转过身就忘了。

所以,跟反社会人格者相处,就感觉他们冷若冰霜,毫无感情可言。

更有学者发现,反社会人格者这个边缘系统皮质都出现了功能缺陷。

可见,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其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确实是负责情绪的整个系统出现了问题。

l  神经化学的解释

    除了神经生物学的解释,神经化学的专家也做了相关研究,发现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血管加压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反社会人格。

比如,心理变态的特质与大脑中多巴胺的大量释放有关,过量的多巴胺会带来对奖赏的欲望。因此促进多巴胺传递的基因也就解释了心理变态者身上常见的成瘾行为,他们会不断寻找更多的刺激,可以是药物带来的刺激,也可以是性或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行为带来的刺激。

而这些激素分泌的多少基本上都与基因MAOA相关,我们可以称之为战士基因。

M这个基因位于人的X染色体上,是一种低表达率的基因,在人类群体,大约有30%的X基因是携带战士基因的。学过生物的都知道,女性基因里有两个X,如果其中一个X携带了战士基因,另一个X可以中和一下战士基因的效果,或者战士基因完全不表达出来。但是,男性的基因里只有一个X,另一条是Y,所以,只要从母亲那里继承到的X携带了战士基因,就没有任何其他的基因能中和这个战士基因的效果。所以好斗的概率为30%,女性好斗必须两头基因都是X,这个概率是30%✖30%=9%。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性好斗者比女性多得多。

l  他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

从基因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至少有30%的男性携带战士基因,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反社会人格。这意味着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还有一部原因是他们曾经的遭遇。

很多研究表明,在监狱服刑的心理变态者中,幼年受到身体、精神和性虐待的人占比很高。

发育过程中,环境影响可以与基因在很多方式上产生互动。

其中一种就是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比如一个携带战士基因的孩子会经常犯错,常常与家长作对,而这个家长不仅传递了一个战士基因给孩子,还会用同样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就这样,战士基因和反社会的态度都得到了继承。

第二种就是表观遗传,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环境可以决定基因是否表达以及基因表达的程度。就好比你本来很苗条,但是压力一大你就开始发胖。因为你体内藏着一个对抗“饥荒时代“的基因,以前这个基因只会在饥荒到来的时候才会启动,但是你现在压力太大,跟饥荒时代的感受很像,所以就被无启动了。这也是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也不尽相同的原因。

这两种方式都让我们看到了经历对人的基因的影响。

胎儿可能会遭受很多恶劣的应激源,比如酗酒、吸毒、服用精神类药物,这些刺激源离分娩的时间越近,影响越大。

孩子出生后,类似身体和心里上的虐待,发生的时间越早,对大脑的伤害越大。婴儿降生后的几个月被称为“怀孕的第四个阶段“,说明这个阶段对婴儿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阶段的婴儿需要不间断的保护。

一个人2岁时,大脑受到了损伤,比如额眶部皮质受损,他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建立是非观念。如果是十几岁时受损,大脑已经发育出来的其他部分还能参与到是非观辨别中去。

 

l  收尾:

反社会人格身上我们能看到神经生物学的变化,情绪的识别反馈学习记忆的中枢功能欠缺让他们更加冷漠也更加冷酷,对热认知的感受功能欠缺让他们缺乏良知和道德。

神经化学和遗传学也能够很好的分析反社会人格身上发生了什么,通过基因和环境的互动,我们也能推及他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