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胡思乱想是不是一种病?
2019-09-24   1278次阅读   4个赞

在生活和咨询实践中,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胡思乱想,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呀?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吗?我们先把问题做一个分解:

  • 困扰:总是胡思乱想

  • 困惑:是不是得病了?

  • 诉求:找到控制大脑不胡思乱想的方法


下面我就和大家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胡思乱想:

一、困扰:总是胡思乱想

虽然大多数时候胡思乱想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困扰甚至痛苦,但每个人对胡思乱想的理解可能很不一样。一般来说,可能有以下几种会让人不安或痛苦的“胡思乱想”:

1、闯入性想法:顾名思义,这类想法就像不速之客,不经意的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通常带来不安甚至恐惧。比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站在高处往下看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会不会跳下去”;又比如驾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偶尔脑子里会冒出这种声音“我会不会失控冲出去”。这些都是常见的闯入性想法。

2、持续的担忧:因为一些现实压力或即将面临的挑战,陷入持续的担忧中,这些担忧总是指向失败、失控等糟糕的结果,让人心神不宁。比如高考之前,想象自己在考场上惊慌失措的样子,甚至想到自己的手不停发抖,继而想到落榜之后被人嘲笑被父母批评,就这样一直想下去。

3、反刍思维:我们知道牛是反刍动物,会把胃里的食物又送到嘴里继续咀嚼。反刍思维指的就是不断重复和回忆过去,而且总是聚焦在让人不适的细节或感受上。比如刚参加完一场工作面试,就反复回忆自己在面试中紧张焦虑的细节,哪些回答或行为做得不妥,面试者是否对自己提出了质疑、表现出了冷漠,陷入沮丧、后悔的情绪中。

4、插入性思维:就好像自己的大脑被插入了一些来自别人的想法,这些想法好像完全不属于自己跟自己现在的生活和感受也没有任何关系。


二、困惑:是不是得病了?

以上四种思维,除了第四种,其他三种思维都是正常的人类思维。这些“胡思乱想”本身并不是病,但如果想法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给当事人带来的情绪痛苦、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等超过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心理或精神疾病,比如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而第四种思维属于精神病性的病理性思维。对于每一种精神疾病,都有严格的评估和诊断标准,在我国只有精神科医生才能做出诊断。有些人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比如现在非常流行强迫症、拖延症等自我标榜,这个跟医学上的诊断并不是一回事。


三、诉求:找到控制大脑不胡思乱想的方法

当这些想法带来情绪上和现实上的困扰时,我们自然想到的就是控制,不让它们出现。但恰恰相反,一些想法或冲动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你逼迫自己不去想,反而出现更多,也就是越控制越失控,增添了更多的痛苦。比如不妨试试:请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请问你做得到吗?因此,与其控制这些想法不让它们出现,不如尝试接受,把这些想法仅仅当做一些想法,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通过探索这些想法对自己的意义,了解自己真正的心理需要,从而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


壹点灵,壹点心香,漫步前行

成为壹点灵专栏作者,写专属于心理学的班马文章

欢迎投稿及勾搭:wenzhang@yidianling.com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