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找到了不再怕鬼的原因

2021-03-04 2308次阅读

我找到了不再怕鬼的原因

  01 世界上爬满了虫子

  我曾经写过只有一句的诗,却非常满意。

  “世界上爬满了虫子。”

  一开始有这个idea出来的时候,只是真的感慨一下,虫子好多,各个种类的层出不穷。其次,是真的消灭不尽,比如我们寝室在黑暗里爬了几个月的蟑螂们,一直都没被抓到或药死。最后,想到了人这个物种也不过是个大虫,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地球表面,不免讽刺。

  其实,写出这句诗有一个隐含的动机,就是为了炫耀我对虫子的无关心。然后就是希望害怕虫子的朋友们能想开点,面对现实。

  为此,我总觉得有必要解释我为什么不在乎虫子。我不是不怕虫,也不是不觉得恶心。事实上,我曾经只要看到虫子就会想象它爬到了自己身上,它的存在本身就会让我难受,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但是后来,随着看见虫子的次数增多,感到焦虑的频率增加,我开始产生一种异常深刻的理解,即虫是在我的生命里永远存在的,且至今为止还没对我造成伤害,甚至很明显对于有的虫而言我反而是更有害的那个。

  在这样的一番自我洗脑后,我逐渐能够直视虫子,并定睛观察。久而久之,我便对它的存在毫无想法了。

  02 怕鬼人的自救

  与此类似的,我有着另外一个特殊的经历,就是从非常怕鬼成功逆转为完全不怕鬼。别看我现在鬼片当喜剧片看,曾经却是看一部鬼片做一个噩梦。

  我到现在都记得看的第一部鬼片,讲的是一个古董镜台,当天晚上我就梦到了一模一样的镜台,电影的场景在梦里生动地重演了一遍。

  后来我开始频繁地做噩梦,梦见鬼缠身。甚至一个人洗澡的时候,需要大声唱歌才能不逃走。

  同样的,时间久了,我深感自己这样是不行的,当然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妈妈听到了我卖力的浴室演唱。

  再往后,每次独处时,我都会默默给自己打气,试图用科学精神重塑一个百毒不侵的新的自己。

  一开始,我只是劝说自己,诸如“鬼是不存在的”之类。

  然后,进而洗脑自己“就算鬼存在也不可怕”,原因是“目前还没有看到非想象的具有威胁性的信号出现”。

  到最后,我竟然开始进行角色互换,一个人在黑暗里面瞪大了眼睛,想象自己才是那个可怕的鬼魂。

  现在每每我尝试解释这一神奇的经历,都会说是科学精神救了我。因为鬼魂出现是概率太低的事件,所以没有必要反应过度,随着时间流逝便懒得反应了。(显然缺乏说服力)

  在学了心理学之后,我试图从理论角度来论证这一可能性。之后我便假设这一过程是与ABA设计类似的(一种对实验对象实施处理之后能够消除影响恢复原状的实验设计)。

  我不是从出生那刻起就开始害怕什么,而是在接触了社会文化之后产生对某一客体恐惧的认知。

  这一时期,我认为认知是影响恐惧的决定因素。所以此后当我实在不能理解世上为什么有这样可怕的事时,忽然意识到其实我是可以选择不害怕的,只要改变这一认知,投入科学的怀抱便可以缓解恐惧,进而消除某些恐怖文艺作品对我施加的影响。

  把那些后来加之的东西用再后来加之的处理抹去,也是物不变我变的苟且套路了。

  一个类比,即真香定律。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很害怕的东西当你不怕了的时候反而是最得意/擅长/迷恋的东西。

  03 与攻击者认同

  奥古斯特·艾希霍尔曾经报告了一个案例,当时他在做教育顾问,一个小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责备和劝诫时,做鬼脸惹得全班大笑。老师觉得该学生行为反常,很可能是有意识嘲弄别人。

  经过分析师的仔细观察发现,其实男孩的鬼脸正是在模仿老师生气时扭曲的脸。可以说,男孩无意识中借这一模仿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焦虑,鬼脸也表明他同化或者认同了令他感到焦虑的客体。

  我所尝试的鬼魂角色扮演,也正是常见于巫术和原始宗教仪式中的普遍行为模式。此外,在儿童游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转变,即从面对可怕客体的个体焦虑转化为令人愉快的安全感。

  这种认同或者同化,不一定是模仿了客体的外在特征,也可能是人格特征。

  在另外一个案例中,一个被牙医弄疼的小男孩后来表现出了对外在世界普遍的攻击性行为。他拒绝了分析师赠送的橡皮,并用刀将其切成两半。后来他想要一卷绳索,却在拿到手后再次用刀把绳子割断,切成许多小段。最后他开始削尖一些铅笔,折断后继续将其磨得又尖又细。

  在这些转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成功转化。

  作为自我防御的一种类型,“与攻击者认同”形成初期只是进行批评的内化,攻击性却外移了。而在后期发展阶段,个体可能会将攻击性转为内在的惩罚,也就是超我(一种内化的道德标准)形成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偏执妄想,比如丈夫为了控制对出轨冲动的内疚从而指责伴偶出轨,也就是指责他人表现出自己压抑的本能冲动,常见于过分偏激的恐同群体。

  所以,并不是说与攻击者认同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只是当我们发现,某一天,曾经非常害怕的东西忽然不害怕了,甚至可以时刻挂在嘴边开玩笑了,或许正是这一机制在起作用呢。


标签: 焦虑 做噩梦

上一篇: 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

下一篇: 死亡幻想三部曲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服务热线:400-626-0852

(服务时间:当日08:00-次日02:00)

© 2015 - 2024杭州袋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浙ICP备18004841号-2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