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接纳当下 ——一例考试紧张症背后的亲子咨疗案例报告
2017-12-06   26939次阅读   1个赞

咨询次数:6

咨询费用:0元

案例类别:孩子教育

运用的技术:贝克雷米认知疗法、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矫正、求助者中心疗法等治疗技术

案例简述:

本文是一例九年级女生由于模拟考试题目难度超出预期,引起一般心理问题,继而其母亲受孩子情绪影响也出现轻微焦虑,最终采取亲子咨疗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因学习成绩与家人期望值有差距在家庭中得不到肯定之后,出现焦虑、害怕考试、考试中紧张等症状。求助者的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焦虑,内在却是由于受家长过高期望值影响产生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父母对孩子的否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背上了过重的思想包袱难以自我调节。

咨询经过: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王,女,15岁,汉族,某普通中学九年级学生。
(2)个人成长史
小王,独生女,家住市区,家境中等,父亲做生意,母亲为照顾孩子上学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温顺贤惠。父亲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尚可,成绩应该属于中等偏上,实际上小王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中等水平。平时人际关系不错,同学认为她是个很容易相处的人。在初三第二学期的4月份模拟考开始,她的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心情郁闷,晚上睡不好觉。
(3)精神状态
小王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谈吐正常,情绪低落,最近明显的焦虑,自述在考试中会紧张的用手抓手臂,抓出很深的印记,集中不了精神复习。
(4)身体状态
身高1.60米左右,皮肤白净,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经了解,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最近有失眠现象,食欲不振。
(5)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求助者学习效率下降,能完成学习任务,复习没有大的进展。近期情绪波动较大,但尚能理智地控制。
(因为本案例年龄15岁,未做心理测验,资料主要来源于会谈法和观察法。)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遇到数学难题会掐自己的手臂直到掐出指印。大概有一个月星期。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学校组织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结果我的成绩达不到二高的分数线,只能达到三校的分数线。马上要第三次模拟考试了,我非常的紧张,晚上也睡不好,整天浑浑噩噩,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平时课堂上老师的测试也很多,有些题目我以前能做出来的,可是我现在看到那些题目就很反感,很紧张,当我紧张起来时会去掐自己的手臂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做,可是都掐出指印了,放松效果还是不理想。在同学面前我也不好说什么,大家都很忙碌,我找同学倾诉也会耽误别人的时间。跟家里人沟通也解决不了问题,妈妈嘴巴上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心理也会慌,也帮不了我。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小王衣着整洁,主动哭诉“父母觉得我应该取得更好的名次”、“可是我觉得目前的我已经尽力了”、“我就是这个水平”,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焦虑、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经了解,老师和同学反映:小王在班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为人乐观开朗。没有人觉得她会情绪低落。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来访者的自述、班主任的反映以及本人自己的观察,初步诊断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身体情况的报告,无器质性症状,可排除躯体疾病
2、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主观世界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主观的想法跟客观实际是相符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一致的;求助者个性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是相对稳定的。
3、自知力是完整的,其表现的程度:持续时间较短,两个月内。
4、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到思维逻辑;问题局限于考试方面,并没有加以泛化,且社会功能并没有受多大影响。
5、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焦虑;
(2)认知歪曲;
(3)、亲子沟通不和谐。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小王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运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改变其考上三校就没前途,很丢脸的错误认知以降低焦虑水平。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小王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情绪聚焦、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矫正
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确定小王的具体问题是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进而通过演示法检验小王表层错误观念,用认知重建去纠正其错误认知。
求助者所在的学校环境里学生普遍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考试焦虑,内在却是因父母寄予孩子厚望与孩子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过大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在压力的背后呈现的是孩子渴望从父母那得到行为肯定的鼓励、获得成长支持力的心理。而父母平时较为严厉,对孩子否定的评价过多,认为学习大于一切。
再次,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鼓励求助者宣泄情绪,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促进其坦诚的自我交流,最终使求助者能自由的表达自己,接纳真实的自我。
最后,用行为矫正法引导求助者关注自我言语的改变,从而在不同的情境中合理评价自己行为。
2、咨询时间:
   孩子做了三次咨询,因临近中考时间安排紧凑。与此同时 ,孩子的母亲主动找到咨询师做了三次亲子沟通方面的咨询,中考前两次,考试结束后一次,每次50分钟,共6次咨询。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  2017/5/31
对象:小王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
过程:
(1)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询问生活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小王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小王理解“遇到难题很正常,每个人都会紧张”。
(6)布置作业:注意自己在面对考试(课堂测试)时心里所想的内容,真实情感。

2、第二次  2017/6/2  
对象:小王
目的:
(1)加深咨访关系;
(2)探寻建立积极认知;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小王说当听到要考试时,就立刻想到“我一定要考好”、“考不好会就只能上三校。”“我考不上二高就完蛋了”越想越紧张
(2)倾听,共情 :小王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3)演示检验表层错误:鼓励小王想象自己中考的结果真的只考入三校,结果会如何?别人的评论对自己切身利益有何影响?在想象中建立积极的思维:“ 进入高中,我仍然会努力学习,不会放弃的”;“进入三校后父母依然是爱我的”,“别人家的孩子考试结果如何与我无关的。”
(4)积极关注: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小王能考虑他人的感受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给予肯定。引导小王思考自己面对失败后所获得的内心成长。
(5)布置作业:思考在初中三年的生活事件中 ,在每一次自己的实际与理想有差距的背后,我获得了哪些改变 ?
3、第三次 2017/6/4
对象:小王母亲
小王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后感觉好了很多,小王的妈妈得知后主动找到我就如何在最后的迎考阶段科学的陪伴孩子做亲子沟通技巧咨询。
目的:
(1)建立咨访关系
(2)沟通亲子陪伴技巧
方法:会谈 指导
过程:
(1)模拟亲子沟通情境,引导家长认识过度焦虑情绪对孩子影响的危害,树立适度焦虑的观点。
(2)指导亲子沟通技巧:理解孩子面对难题时想放弃的心态,用行动支持孩子,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孩子,如:问“当最后课堂复习时老师讲的题目有些你听不懂,我们也没时间去弄透彻了,那我们在课堂时间里能自己做点什么”引导小王自主安排学习内容,降低要求,降低焦虑程度。
(3)布置咨询作业:每天主动陪小王散步,耐心倾听,不主动发问,不唠叨。如果时间允许,请抽空陪孩子去看电影《摔跤吧!爸爸!》


第四次  2017/6/7    
对象:小王
目的:
(1)促进自我探索
(2)认知重建;
方法:会谈、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矫正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在初中三年里,每一次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能够安然度过说明我们自己的耐挫力在一次次增强 ,给自己建立了强大的内心。“同学们说我做事情很淡定,因为我发现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只能接受”,“我特别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小学时我并没有这样”,“同学们都赞扬我是一个受欢迎的,有些同学别人很难与她相处的 ,却能和我相处”
(2)认知行为矫正
先想象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如:拿到考卷发现有自己不会的难题、拿到分数单成绩只能上三校
再评价想象的情境中焦虑水平
察觉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父母觉得没面子”“读了三校就考不上好大学”
帮助小王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最后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原理:求助者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自我陈述一样能影响个体的行为 。为此,关注自己是如何想的 ,如何感受的 ,如何做的 ,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样可以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4)巩固咨询
5 .第五次      2016/6/8  
对象:小王母亲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布置新任务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母亲每天陪孩子散步,用无言的行动表达对孩子的支持。
(2)亲子沟通技巧指导:用“我信息”法肯定孩子的行为
(3)作业:针对母亲觉得孩子缺少学习动力的出发点,建议亲子共赏电影《摔跤吧!爸爸!》,一起探讨:人为什么而奋斗的话题。


6.第六次  2017/6/26   对象:小王母亲
    目的:巩固疗效,助人自助
    方法:会谈
    过程:(1)回顾疗程
          (2)巩固亲子沟通理念、相关技巧
           (3)鼓励展望
八、效果评估
1.求助者:
在对小王的第三次咨询中,小王坦诚了自己“从初一选拔赴德交流生失败开始压抑了自己负面的情绪,导致无法面对真实的自我”。此时她已达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第六个阶段,能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可以接纳当下了。“我心情好多了,要是真的考上三校也没关系,别人怎么说我不会理睬的。”“在最后的十几天里,我不会放弃的,继续努力,为知识点而加油,试卷分数得失放一边”,“我真的在初中的三年里成长了很多”

2.班主任:
班主任说:“她现在的情绪状态很稳定”“考试发挥超出预期。” “没想到最后考的不错”
3.小王母亲:
    看了《摔跤吧!爸爸!》孩子有所触动,对自己父亲的某些做法也有点理解了。孩子中考发挥不错,感谢老师在中考前段时间的陪伴和引导。我们总觉得自己把孩子从小养到大,好像很了解的样子,有时候觉得又陌生,特别是孩子越来越大了,有心思了。孩子长大了,家长要学会慢慢放手。要把心态调整过来。孩子长大了,也可以跟她商量一些事,特别是家庭中的一些事,让她参与,让她知道我们真正的态度 。
   
4.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小王的考试焦虑,改变了糟糕至极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应对的能力。初三中考,孩子发挥出色,考取了二类学校的实验班。父母特意带着孩子去高中校园里参观,感觉孩子看开了很多。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经验感想:
1.在这个案例中 ,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的错误观念来源于家长过高的期望 。家长只接纳理想中的孩子而不能接纳当下的孩子,导致了孩子从初一开始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 。虽然遇到其他不如意的事情孩子能自我调节,但遇到重大的生活转折时,自我适应能力就暴露了不足。我们应该爱现实而不是期望中的那个孩子。
2.再次,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咨询中要想真正的帮助来访者不仅仅是对孩子进行单方面咨询,还要更深入的做家庭的亲子系统改善。这对咨询师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技术和知识面。
3.这个孩子找到我咨询时已经是初三了,如果我能和她更早一点相遇,早一些帮助她解除初一时那道梗,也许她的初中生活还会不一样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假设,我们只能用一次次的案例证明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孩子永远不嫌晚,只要父母改变了,肯定能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并有所反馈,有所改变。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
免费热线(400-626-0852) 在线客服

早8:00~凌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