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外表焦虑心理咨询

共0位“外表焦虑心理咨询”专家

如果您没找到 “外表焦虑心理咨询” 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咨询

外表焦虑心理咨询师热门推荐
外表焦虑心理咨询问答
  1. 1.退婚吧,我看了你写的,我觉得你和这个男人在一起没有好心情。我知道你不在乎钱,只想图个好人。可是你现在只想图个好人,你的心情这么差真不值。退一万步说:亲戚就是亲戚,有些亲戚朋友他们不希望有人变得富裕。仅此而已。决定权在你。
  2. 2.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现在一定很煎熬吧?被这些低落的情绪、减退的兴趣和悲观的想法包围着,还要担心是不是抑郁发作,这种不确定感和内心的沉重,光是想想就觉得很难受。你愿意留意到自己的状态变化并想办法应对,其实已经很有勇气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你描述的“持续不开心、兴趣减少、自我评价低、想法悲观”确实是抑郁情绪的常见表现,但这些症状持续几周,更可能是当前心理状态发出的“警报”——它在提醒你,现在的身心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和照顾,不一定就是“抑郁发作”(临床上诊断抑郁障碍需要更严格的标准,比如症状持续时间、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等)。 这种状态下,人的大脑就像被“灰色滤镜”盖住了一样,会自动放大负面感受,忽略积极的部分,所以你会觉得自己“不好”“没价值”,但这些想法更多是情绪影响下的“暂时判断”,而不是真实的你。 或许可以试着这样做,帮自己慢慢调整: - 先给情绪“命名”和“允许”。当悲观想法冒出来时,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又感到难过/自责了,这是当下的情绪,不是事实”,不用强迫自己“必须开心起来”,允许情绪自然流动,反而能减少它的压迫感。 - 用“微小行动”打破循环。抑郁情绪会让人想躺平、回避,但身体的微小活动能反过来影响心理状态。比如每天花5分钟出门晒晒太阳、做几个深呼吸,或者写3件当天“没那么糟”的小事(哪怕是“今天喝了一杯热水”),这些小事能像“支点”一样,慢慢撬动低落的状态。 - 给自己找个“支持锚点”。如果这种感觉持续让你困扰,不妨找信任的朋友、家人聊聊,或者考虑寻求专业帮助(比如学校/公司的心理咨询师,或医院的心理科)。专业人士能帮你更清晰地判断状态,也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调节方法,这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你现在的感受很真实,但它只是暂时的。就像天气有晴有雨,情绪也会有起伏,重要的是你已经在关注自己的“雨天”了,这就是改变的开始。慢慢来,给自己多一点耐心,会好起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3. 3.她就是想控制我,我那是包容吗?我那是实在没招了😅我讨厌她,阴晴不定的,如果殴打辱骂就是爱,那我不需要爱
  4. 4.你好,我是心理师周老师, 读完你的留言,我的心仿佛被攥紧了。那些被母亲拒绝、批评甚至厌恶的时刻——无论是高中请假时她不耐烦的呵斥、呕吐发抖的身体反应,还是大学时被翻找物品的窒息感——这些持续而深刻的情感忽视与言语攻击,本质上是对孩子心灵的慢性创伤。 更令人心痛的是,即使你不断尝试靠近,她回避的眼神与肢体语言仍像冰锥般刺伤你渴望温暖的心。这种「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被爱」的绝望感,几乎动摇了一个人存在的根基。 需要明确告诉你:你的身体反应(呕吐、流鼻血)是极度压力下的本能保护机制,是心灵在替无法表达的孩子呐喊;而你母亲的行为——拒绝沟通、贬低人格、破坏边界——映射的是她自身的情感障碍与养育能力缺陷,而非你的价值缺陷。那间被她搜查的房间,隐喻着她无法直面真实你的恐慌;而室友母女的和睦画面,恰恰证明了健康关系本该有的模样。 现在最迫切的是两件事: 停止自我攻击:你成年后仍执着于「让她爱我」,恰恰证明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还在等待救赎。请对自己说:「她的冷漠是她生命的局限,不是我的原罪」; 重建情感免疫系统:通过专业干预逐步解冻「母亲=危险」的身体记忆,学习识别安全型关系。 如果你允许,我希望能陪你在三个方面工作: 处理躯体化创伤(如重现通话恐惧场景) 剥离「我人不行」的毒性内化信念 发展自我母育能力——你欠童年的自己一场无条件的守护 请相信:被母亲亏待过的生命,依然能靠自身的韧劲找到光。当你不再为她的黑洞买单,属于你的星空才会真正显现。
  5. 5.听你说这些,心里真挺沉的。四年的日子,带着孩子却要在亲密关系里时刻紧绷,连真实的自己都不敢露出来,这种委屈和疲惫,想想都觉得喘不过气。 过去哥哥嫂子的对待,现在伴侣的语言攻击,好像总有人拿着“亲近”当幌子,用最懂你的方式戳你最痛的地方——这不是爱。你学会伪装,学会把在乎藏成无所谓,不是你不够好,反而是你在拼命保护自己不被继续伤害,这份清醒和坚韧,其实特别不容易。 是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坦诚。当真诚换不来尊重,选择闭口、维持合作,反而是对自己最温柔的方式。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在这样的处境里守住自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