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分裂型障碍心理咨询

共0位“分裂型障碍心理咨询”专家

如果您没找到 “分裂型障碍心理咨询” 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咨询

分裂型障碍心理咨询师热门推荐
分裂型障碍心理咨询问答
  1. 1.早上喝咖啡是您的一个爱好,一种习惯,但似乎现在,喝咖啡这件事情会给你带来困扰,在通勤的路上无法及时的解决内急问题,我的建议是,要不要试着到了公司以后再泡咖啡喝呢,等于是把喝咖啡这件事情往后延了,而并不删除这件事情,你依然可以快乐的享受咖啡,还无需担心内急无法及时如厕的问题。
  2. 2.听起来你正在探索人生的一些深层课题:自我认知、理解他人,以及把握现实。同时,你也在思考爱的真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 “可以风雨兼程,不可以空手而归”,这句话真的很触动我。它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但求有所收获的人生态度。而“爱不是替你扛下所有风雨,是教会你在风雨中站稳的力量”,则揭示了爱的更深层含义——不仅是给予,更是引导和成长。 至于“醉眼看人间,个个都真诚,清醒看人间,处处都是心机”,这或许是你在观察世界时的一种感受。醉与醒,真诚与心机,都是人间百态的一部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醒而善良的心。 你能分享一些具体的经历或情境吗?比如在哪些方面你觉得自己“认清”了,而在哪些方面还感到困惑?或者,有哪些人和事让你对“爱”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3.你好!看了你的留言,觉得你的生活不容易,内心有很多纠结。鉴于保护你的原因,同我不能在这里谈论太多,因为还需要一些资料才能准确的理解你的问题。一切的答案,你需要在和咨询师的探讨中慢慢领悟。你需要做心理咨询来解决你的内心纠结。
  4. 4.我听到你说的这些感受,感觉你正经历着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和痛苦。这种心理上的“隔离感”和“旁观者”状态,常常让人感到自己与自己脱节,难以真正体验到情感和生活中的每一刻。你提到的浑身发抖、呼吸困难、甚至有自杀的想法,也反映了你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与此同时,你又表现出了对自己深深的厌恶和对行动的无力感,这种情绪的交织会让你在生活中感到无法喘息。 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唯一一个经历这种状态的人。很多人在压力下会感到类似的情感割裂和无力感。你提到的“共生状态”和对自己的漠视,可能是情感上的防御机制,也可能是一种“情感麻木”或是“情感回避”的表现。它们可能是为了减少过度情感的痛苦,或者是对生活中的困境产生的无力反应。 接下来,我会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分析和建议,帮助你逐步理解并应对这种状态: 1. “我知道我很难受,却只是看得到,不是触摸到”—— 情感疏离与自我观察 你描述的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我们可能会探讨其与情感疏离(Emotional Detachment)和去人格化/非现实感(Depersonalization/Derealization)的关联。 1)情感疏离: 就像你说的,你知道自己难受,但这种难受似乎被一层透明的屏障隔开,无法真切地体验到那种痛苦的深度和冲击力。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内心承受过度的压力或痛苦时,大脑可能会启动这种机制来保护自己,避免被强烈的情绪淹没。 2)去人格化/非现实感: 你提到“我在旁观‘我’的行为,我的想法,我的感受”,这很符合去人格化的体验,即感觉自己与自己的身体、感受或想法分离,像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种“共生”状态,以及压力事件下的加重,都提示我们,这可能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应对模式,在压力下变得更加明显。 2. 自我厌恶、缺乏动力与学习困境 你对自己强烈的厌恶感,以及做什么都提不起动力的状态,这很可能与抑郁情绪有关。即使你没有经历过明显的创伤,长期的压力、自我否定和无力感也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1)动力缺乏: 学习需要动机和能量,而抑郁情绪常常会剥夺一个人的动力和兴趣。你描述的学习状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无法集中精神听课——都是抑郁情绪可能带来的认知功能影响。 2)自我价值感低: 你对自己“懒惰”、“不认真”的评价,以及担心自己寻求帮助是为了“开脱”,都反映出你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和较低的自我价值感。这种自我厌恶感会进一步削弱你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3)“利用痛苦”的质疑: 你对自己动机的质疑,体现了你内心的挣扎和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你害怕自己再次利用“弱势”来逃避责任,这表明你内心深处渴望真诚和负责任。 关于“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帮助”,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每个人都值得被理解和帮助,无论其动机是否“纯粹”。 痛苦就是痛苦,它需要被看见和处理。你对自身动机的质疑,恰恰说明你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3. 身体症状与求生欲望 你最近出现的浑身发抖、如鲠在喉、呼吸困难想吐的感觉,很可能是焦虑的躯体化表现。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影响到身体的生理功能。 1)焦虑的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是身体在应对压力时产生的生理反应。 2)求生欲望与自杀想法的矛盾: 你提到有求生欲,但又因为难以忍受痛苦而想到自杀,这表明你内心的冲突非常激烈。你真正渴望的是停止痛苦,而不是结束生命。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也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和缓解你的痛苦。 4. 对原生家庭的复杂情感 你提到原生家庭很好,没有经历过创伤,但你仍然无法完全信任他们,害怕他们的“投资”被收回,也害怕听到他们的“原谅”。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父母期待的压力: 即使父母没有明确表达,你可能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你的期望,尤其是在高考这个关键时期。你害怕让他们失望,也担心自己的状态会让他们认为之前的付出“打了水漂”。 2)对“原谅”的理解: 你害怕听到“原谅”,可能意味着你觉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不值得被原谅。这再次指向你的低自我价值感。 3)信任感的建立需要过程: 即使原生家庭关系良好,完全的信任也需要时间和经历来建立。你可能在过去的一些经历中,感受到过不被完全理解或支持,这影响了你现在的信任感。 针对你目前的情况,我有一些想法和建议: 1.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你描述的这些感受和状态,已经对你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我强烈建议你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安全、保密、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你探索这些感受的根源,学习应对策略,并逐步改善你的情绪和状态。 2. 尝试与信任的人进行有限度的沟通: 虽然你对父母有所顾虑,但或许可以尝试与你信任的其他家人或朋友进行一些有限度的沟通,表达你的一部分感受,寻求一些理解和支持。 3. 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改善情绪。 4. 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 允许自己有难受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好起来。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消化和面对这些情绪。 5. 尝试记录自己的感受: 可以尝试写日记,记录下你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在回顾时发现一些模式和变化。 6. 在学习上寻求帮助: 如果你在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可以尝试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看看是否有更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7.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允许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允许自己有缺点和不足。自我接纳是改变和成长的第一步。 关于你对自己动机的质疑,我想再次强调,痛苦是真实的,寻求帮助是勇敢的。你不需要证明自己“值得”被帮助。你此刻的困境已经足够说明你需要支持。请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给自己一些时间,也信任寻求专业帮助的力量。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重要的是,你愿意面对并寻求改变。 如果你愿意,可以继续分享你的想法,或者问我任何你想问的问题。我在这里倾听和支持你。
  5. 5.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