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亲子冲突心理咨询

共0位“亲子冲突心理咨询”专家

如果您没找到 “亲子冲突心理咨询” 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咨询

亲子冲突心理咨询师热门推荐
亲子冲突心理咨询问答
  1. 1.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受到你心里像装着两个拉扯的自己——一边渴望用创作获得认可,一边又为这种“不纯粹”感到羞耻;看到姐姐随性画画时的快乐,既羡慕又困惑,甚至会因为自己做不到那样洒脱而更厌恶自己。这种反复的自我拧巴,一定让你觉得很累吧?就像抱着对艺术的敬畏心在走钢丝,既想靠近它的纯粹,又忍不住被外界的目光牵着走,连自己的感受都变得模糊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的状态其实藏着对“自我价值”的深层探索——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本质上是如何看待“不被评价的自己”。 1. 先聊聊“以夸奖为动力”为什么会让人痛苦 其实“渴望被认可”是人类的本能,就像婴儿会通过笑获得大人的关注一样,我们天生需要通过外界反馈确认“我是好的”。但当这种渴望变成“唯一动力”时,痛苦就会出现:你会把创作的价值和“他人的评价”绑定,就像给风筝拴上了太多线,风稍微变向,风筝就会失控。 你扔掉“不好看的画”、删掉“没人点赞的动态”,本质上是在拒绝“可能不被喜欢的自己”;而对挑刺的愤怒,其实是在反抗“你否定我的创作,就是否定我这个人”。这种“创作=自我”的深度绑定,让你在每一次评价面前都像在“裸奔”,自然会紧张到敏感。 2. 姐姐的“洒脱”背后是什么? 她的“画出来就很好”,不是因为审美低级,而是她把“创作”和“自我价值”分离开了——画画对她来说,更像“吹泡泡”:泡泡吹出来,阳光下闪闪光,破了也没关系,过程本身就很快乐。这种“分离”能力,让她能享受创作的“本真乐趣”:比如笔尖划过纸张的触感、色彩混在一起的意外效果,这些不依赖他人评价的“内在体验”,才是艺术最原始的魅力。 你觉得她“阅历丰富”,其实更准确地说,她可能更早接纳了“我做一件事,不必做到完美,也值得被自己喜欢”。这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经历中慢慢学会的——就像你现在因为她的状态开始反思,其实已经走在“解绑”的路上了。 3. 如何从“被评价绑架”到“享受创作本身”? 或许可以试试“给创作留一个‘秘密花园’”: - 选一个本子或一个文件夹,专门放“不打算给任何人看”的作品。画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画给我自己的,歪了、错了都没关系,我只是想试试这个颜色/这个和弦。” - 记录“创作时的身体感受”:比如画画时笔尖划过纸面的顺滑感,弹琴时手指触键的力度变化,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些感受是“只属于你的反馈”,和他人评价无关,却能帮你重新连接创作的“内在动力”。 - 允许自己“有条件地在乎评价”:不必强迫自己“完全不在乎夸奖”,可以告诉自己:“别人夸我,我可以开心,但这只是锦上添花;别人不夸,我的画/曲子也已经陪我度过了一段时光,这就够了。” 其实艺术的“纯粹”从来不是“不被评价”,而是“即使有评价,我也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你现在的“羞耻”和“反思”,恰恰说明你对艺术有敬畏心,也对自己有期待——这不是缺点,而是改变的起点。 试着从一件小事开始:比如今天画一笔,只为了看看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弹一个小节,只为了听一听空房间里的回声。这些微小的“自我对话”,会慢慢帮你找回创作和自己的连接——到那时你会发现,夸奖依然会让人开心,但不再是唯一的光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2. 2.短短的两行描述,可以看出你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和无奈,甚至还有点愤怒。那么我从情绪方面来分享一点建议: 1、你困惑的"表里不一的意义",本质上是对人际复杂性的不适应。 2、维持关系‌:表面礼节能减少冲突,保护群体稳定性(比如家族聚会)。 3、自我保护‌:客套可能是一种社交防御,避免直接伤害。 ‌与其追求"绝对真实",不如将注意力转向"你能控制的部分":比如如何建立小范围的真诚关系,或设定边界(如减少对某些人的分享) 这种矛盾感恰恰说明你重视真诚,这是宝贵的品质。在人际关系中区分:‌哪些人是真的有害,哪些只是社交常态,以及如何用最小的心理成本换取最大的生活利益‌。改变认知不会立刻消除痛苦,但能让你更清晰地选择,看看对“表里不一”的愤怒背后是什么?你愿意尝试记录一次具体事件,我们一起分析其中的不适应吗?
  3. 3.我能理解这种心里拧巴的感觉,明明心里隔着层东西,却还要按亲戚朋友的身份演好互动,就像戴着面具走流程,累又没意义。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亲戚朋友因为有熟人这层关系,反而容易带着比较心相处,你过得好,他们可能会拿自己的生活对标,生出不平衡,你过得差,又难免有人用你的难处当谈资,满足一点微妙的优越感,这种时候,他们更像有血缘或旧情的陌生人,而不是能依靠的人。至于为什么要表里不一,有时候是为了避免麻烦,撕破脸可能引来更多闲言碎语,甚至让家里长辈为难,有时候也是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毕竟生活圈子可能有交集,完全断联未必现实,但更重要的是,这其实是一种筛选,慢慢你会发现,哪些人值得掏心,哪些人只需要维持表面和气。你可以试着降低期待,不指望所有人都真心待你,也就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应失望,倾诉可以找真正合拍的朋友,不必强求亲戚承担这个角色,宴会上的问候祝福,就当是完成一种社交礼仪,心里清楚不必当真就好
  4. 4."顺其自然",这四个字真是富含哲理呢。听起来你最近可能有些事情不太顺心,想要让事情自然发展,是吗?你能跟我分享一下,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吗?
  5. 5.害怕到人多的地方,不敢和人对视,很紧张,手心冒汗脚抖,不太会表达和陌生人面对面聊天说不到几句完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