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社交孤立心理咨询

共354位“社交孤立心理咨询”专家

社交孤立心理咨询问答
  1. 1.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而自杀倾向并不一定总是与抑郁症直接相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抗抑郁药可能对缓解自杀倾向有一定的帮助。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 1. **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 -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通过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缓解症状。 -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如4到6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 **自杀倾向与抑郁症的关系**: - 虽然自杀倾向常与抑郁症相关,但并非所有有自杀倾向的人都患有抑郁症。 - 自杀倾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理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精神疾病。 3. **抗抑郁药对自杀倾向的潜在影响**: - 对于同时患有抑郁症和自杀倾向的患者,抗抑郁药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进而降低自杀风险。 - 对于没有抑郁症但有自杀倾向的个体,抗抑郁药的效果可能不那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寻求心理治疗、咨询或其他形式的支持。 4. **其他治疗方法的考虑**: -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被证明对缓解自杀倾向非常有效。 - 社会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5. **专业评估的重要性**: -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有自杀倾向,应立即寻求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 专业人士能够评估具体情况,并推荐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虽然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效,并可能间接帮助缓解与抑郁症相关的自杀倾向,但对于没有抑郁症的自杀倾向个体,其效果可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可能更为关键。最重要的是,任何有自杀倾向的人都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2. 2.如果只有自杀倾向却没有抑郁症的话,吃抗抑郁药还有用吗?
  3. 3.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金今。非常感谢您对壹点零平台的信任! 通过您的分享我能感受到您长久叠加出来的无助与无力感。这种被最爱的人“比较”出来的无奈感无法对外人道说,所有的情绪只有自己在无人的角落自我消化。看到这些我很心疼。同时也欣赏您在当下这一刻愿意选择在壹点零平台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困惑呈现出来,面对自己内心的伤痛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嘉许您的这份勇敢。 我感受到,您是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在您的分享中提到成绩和“比较”让您在父母和亲人中破防,甚至已经“泛化”到您的人际关系。过去发生的事件,已经在您潜意识中留下挥不去的印痕。 除了这些您还渴望家人的理解很认同,您已经很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但还是不能成为“父母眼中被人家的孩子”,这几乎成了魔咒,一个沉重的枷锁,压的您喘不过气,失去自信,怀疑自我的价值。 其实您的这些经历我也经历过,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您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要从痛苦中寻找解脱的方法,然后涅槃重生。为力更好的帮助您渡过当下的困惑,给您一些建议,您可以尝试着做一下,看看是否能走出困惑。 1、尝试自我对话:首先您要正视“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每天多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滋养心灵。这是一种反思和内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您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应对挑战。 2、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您可以找一个机会与父母坦诚自然的交流。可能过程中您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重点是您要表达这些年您被压抑的愤怒和失望,沟通不是发泄情绪,而是您最真实的感受。 3、‌培养自我魅力‌: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的魅力,从新寻找自我,发挥自我优点和特长,提升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天进步一点点,您会闪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您有需要,我会一直在。陪伴您、支持您、鼓励您!
  4. 4.你好:😘 过去,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一直等待对方的回应,能不能具体聊一聊,你想在一段聊天中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渴望在一段聊天中收获什么呢?之后,别人和你说的久一点儿,你会不由自主的低头玩手机,屏蔽对方的谈话内容,那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呢?是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感到失望,还是对谈话的内容不感兴趣;现在,和别人聊一会儿天就会感觉有压力,想逃走,是在担心什么吗,愿意说说吗? 面对没有回应时如果感到很不安,甚至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对方不开心了,说话太无聊了,然后就掉进一个巨大的情绪黑洞,整个人坐立不安,进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有时会有羞耻感,这些可能是导致聊天时产生压力,想逃避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两个深层原因: 第一是害怕不完整:心理学有一个闭环效应,指的是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本能的希望这个过程是完整的,比如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礼貌,别人说谢谢,我们要回不客气,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必须有来有往,形成一个闭环,否则我们会被责骂被惩罚,在这种教育下,我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模式也被规训成这样,过度执着于有来有往的一个完整,把别人的回应当成心理闭环的一部分。但事实上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完整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回馈或认可,真正的完整是你把你想做的做完或说完就可以了,至于对方回不回应那是他的事情,属于那个人的完整性,跟你是没有关系的,通过这件事情,筛选适合自己的人,一段合适的关系就可以了。 第二是客体恒常性的缺失:客体恒常性,是我们能与客体保持恒定常态的关系的一种能力,比如你在意的人没在身边,没有回消息,一个人拥有客体恒常性的人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他坚信自己与对方是联系的,联系是完整的,没有回应并不意味着消失和抛弃,只是暂时离开,不具备客体恒常性的人在面对没有回应境地时就会觉得不安全,任何的短暂分离或者无回应会触发过去那种被丢下、被拒绝、被贬低的痛苦,会觉得这段关系要消失了,就会很焦虑,很无助。所以原因就在于你的自体是不稳定的,没有住下一个稳定的内在客体,发展不出客体恒常性,自然而然内在就是匮乏的,会患得患失,自我价值感低,时时刻刻都需要别人的回应,来照见自己,但凡别人没有给出你预期的回应,会像陷入巨大的黑洞,完全看不到自己。 改变的方法: 可以训练自己对无回应的耐受度,学会建立自我的一个反馈机制,也就是过去的你习惯的在用他人的反应和回馈审视自己,比如对方不回应,你就觉得自己不好,那么从这一刻起,学会肯定自己,不管你主动说什么,做什么,都要优先在心里给自己正反馈。不去预设很糟糕的场景,至于对方回不回应,不再看得很重,你的自我价值感永远是建立在你的自我感受之上。🌹🌹❤️
  5. 5.有些地方打不开出现乱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