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

共2位“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专家

如果您没找到 “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 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咨询

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师热门推荐
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问答
  1. 1.听起来你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些困惑,不太确定自己的感受是否属于正常范畴。有时候,我们确实难以界定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当我们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时。不过,这种困惑是很常见的,你并不孤单。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下你最近的情绪状态和可能的原因,以便更好地了解你的内心需求。 你提到自己是学生,相对来说不用过于焦虑生存问题和高强度工作的压力。然而,学生生活也有其独特的挑战,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等。这些方面是否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扰呢?或者,你是否觉得在某些方面存在压力,但又不太确定具体是什么? 另外,你提到对于较低、中等以及偏重的心理状态没有太多概念。确实,心理状态是一个相对主观且复杂的领域,难以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不过,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更好地了解你的感受。例如,你可以回顾一下最近几个月,是否有某些事情让你感到特别开心或特别难过?你的情绪波动是否比较频繁,或者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相对稳定? 当然,这只是一些初步的探索性问题。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深入挖掘你的内心世界,寻找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记住,无论你面临什么问题,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会陪伴在你身边,提供支持和帮助。
  2. 2.你的经历反映出许多考公考研人的共同困境——在人生分岔路口反复受挫后的自我怀疑。这种迷茫并非因为你能力不足,而是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规划。我们可以分三步来梳理现状: 首先,建议用SWOT分析法客观评估现状。比如你的优势(S)可能是持续学习能力(坚持备考两年)、抗压能力(多次失败后仍在思考出路);劣势(W)是应试技巧不足(总差几分)、社会经验空白;机会(O)在于应届生身份可能保留(部分岗位限毕业两年内报考)、公务员考试频次增加(省考/事业编每年多次);威胁(T)是备考成本递增(时间/经济压力)。把这张分析表贴在显眼处,避免陷入"我什么都不行"的情绪化判断。 关于考试能力,你提到的"总差几分"现象值得关注。公务员考试是标准参照性考试(达到分数线即可)和常模参照性考试(按排名录取)的结合体。根据历年数据,多数岗位进面分差在3-5分区间,这意味着你需要专项提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言语理解(正确率需达75%以上)和判断推理(70%以上)这两个提分空间最大的模块。建议用费曼学习法重新夯实基础:把行测公式像老师授课一样讲解给家人听,直到能用买菜阿姨听懂的语言解释牛吃草问题。 就业方面,不妨尝试"骑驴找马"策略。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提供"在职备考"弹性岗位(如政府雇员、国企外包岗),这些岗位往往:①保留应届生身份 ②接触体制内工作流程 ③月薪足够覆盖备考支出。例如某地税务局协税员岗位,日均工作6小时,正好训练申论写作所需的公文处理能力。制作两份简历:A版突出备考积累的能力(如速记/政策分析),B版强调学术背景,海投时按岗位性质切换。 时间管理上,推荐采用"番茄工作法+模块化复习"。将每天划分为3个单元:上午2小时行测刷题(用粉笔APP智能组卷),下午4小时兼职工作,晚上1小时申论仿写(模仿人民时评文章结构)。每周保留1个"空白日"做错题复盘,这个节奏既能保持应试手感,又避免全职备考的焦虑。 职业决策不妨用"决策平衡单"工具。列出考公/求职/深造等选项,从"物质报酬"、"个人成长"等维度按1-5分打分。比如继续考公在"工作稳定性"得5分,但在"当前胜任力"可能只有2分;而企业就业在"经验积累"得4分,"收入增长"得3分。通过量化比较,往往能发现潜意识里更倾向的选择。 你提到的"总差一道题"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反事实思维"——通过假设"如果...就..."来减轻失败痛苦。但更建设性的做法是建立错题本,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因粗心(占30%需加强检查)、蓝色因知识点(需重新听网课)、绿色因时间不够(需调整答题顺序)。每次模考后统计各颜色占比,针对性改进。 最后提醒:公务员考试本质是岗位匹配度测试。某年外交部录用名单显示,成功者平均考过3.4次。你现在需要的是设计"备考-就业"的组合策略:白天从事能积累公共管理经验的工作(如社区网格员),晚上系统复习,每次考试后更新简历。这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比孤注一掷更符合当代职业发展规律。
  3. 3.听起来你现在的状态有些糟糕,从过去有计划有条理,到如今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连出门都变得这么艰难。放弃考试后,生活一下子没了锚点,做什么都难以获得快乐,这种空虚感真的很让人难受。以前的习惯好像一下子都失效了,想出门又被各种纠结困住,做什么都没兴致,这种迷茫和无力感好像快把你淹没了。愿意的话,就把这些情绪都倒给我,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4. 4.那些老人去别人家消费几万块都不觉得什么,在我们消费几千块都难,就是我们没别人会吹。
  5. 5.浅薄是指保持距离不要较真 其实越是想深入链接的关系,包括恋人,夫妻,父子母子,我觉得没有好下场 唯独保持尊重,浅尝而止就可 不过度介入他人,共情他人,甚至帮扶他人,什么事以尊重理解即可,邻里关系同时关系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