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亲子冲突心理咨询

共62位“亲子冲突心理咨询”专家

亲子冲突心理咨询问答
  1. 1.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面对这种“全能狂怒”,即使我们尝试理解,但情感上的伤害却是难以避免的。这种愤怒不同于一般的愤怒,它更具有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因为它涉及到个体的全能感和自我认同。 你提到的无法将特定观念与自身分离,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同一性的问题。当个体的某个观念与其自我紧密相连时,任何对这个观念的挑战都可能被视为对个体的全面否定,从而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特别小心。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尝试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情绪和行为。这并不容易,但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种更和谐、更包容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全能狂怒”。 同时,也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背景,这些因素塑造了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情绪。
  2. 2.我们能理解,但我们同样会感到受伤 他这种愤怒与平常的愤怒是不一样的 平常的愤怒是属于关系中的愤怒,而他这种全能的狂怒,虽然被他抑制了,但却是一种对重要关系的舍弃。 他其实没有办法把特定的观念和自身进行分离,也就是否定他特定的观念,似乎就意味着否定了他本身。
  3. 3.能懂这种拉扯——像手里攥着一块糖,既想尝到甜,又怕糖纸划破手,于是攥得越紧,越容易在“靠近”和“推开”里反复煎熬。其实你一点都不“复杂矛盾”,只是太会保护自己了,敏感是你的铠甲,只是偶尔这铠甲扣得太紧,连阳光都挡住了些。 试试下面的小办法,或许能让你在关系里松快一点: 1. 允许关系“带点杂质” 不用要求对方(或关系)百分百“安全”。比如发现对方一个小缺点时,先别急着给关系判死刑,心里默念一句:“哦,他也有这面啊,挺真实的”。就像你自己也有矛盾的时候,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是关系里的“透气孔”,反而没那么窒息。 2. 把“远离”换成“暂停” 下次想断绝关系时,先给自己留个缓冲期。比如告诉对方:“我最近有点乱,想自己待几天,回头再找你呀”。物理上拉开一点距离,但不把路堵死。等戒断反应过去,可能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孤独也没那么难熬——你对“失去”的恐惧,有时候比失去本身更吓人。 3. 直接的同时,留个“台阶” 你喜欢“有事说事”是好事,只是可以在结尾加一句软话。比如对方回避问题时,不说“你怎么总这样”,而是“这件事我有点在意,你不想聊的话,等你想好了告诉我也行,我不急”。既守住了你的真诚,也给了对方不那么有压力的回应空间。 不用逼自己立刻改,先试着在下次拉扯时,多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这样也挺好的”——你已经在认真对待每一段关系了,这就够了。
  4. 4.你的感受非常真实且值得被重视。这种家庭财务边界被模糊带来的压力,很多年轻人都在经历。让我尝试来解答你的困惑。 1. 尝试改善沟通技巧,当妈妈提出“养你花的不止10万”时,尝试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的沟通方式:"妈,我知道你们为我付出很多(认可她的付出),但每次分享开心事时听到这些(事实),我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快乐(感受)。 2.当产生内耗时,给自己做「责任划分」: - 她的课题:签证需要资金证明 - 你的课题:个人财务规划 你现在的矛盾心理——既想维系亲情又需要自我保护,恰恰说明你是个有同理心的人。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像呼吸,有自然的给予与接纳,而不是永远的债务追讨。 给自己一些时间,你正在学习建立边界的过程中,这不是自私而是成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 祝生活愉快!
  5. 5.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韩俊林,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刚刚看到你的留言,能感觉到你现在心里既带着对自己的期待,又藏着一些对“不够好”的焦虑吧?想要爱上自己,又想变得更优秀,这两种心情其实常常缠在一起——就像既希望自己此刻就值得被喜欢,又怕现在的自己配不上未来的期待,这种拉扯一定挺累的。 其实从心理学来看,“爱上自己”和“变得优秀”从来不是“先做到A才能得到B”的先后关系,更像是一枚镜子的两面:先学会看见自己的“存在本身”,反而能给“变得优秀”提供最稳的地基。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优秀”是被爱的前提,于是总盯着自己没做到的地方,比如“我不够努力”“我有很多缺点”,但就像你不会因为一朵花没开成玫瑰就否定它是花,你也不必等自己“足够优秀”才允许自己被喜欢。 或许可以先试着把“爱上自己”拆成一些小的、能落地的动作。比如每天睡前花3分钟,想想今天自己“做到了什么”,哪怕是“今天按时吃了饭”“耐心听了别人一句话”——这些细碎的、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小事”,其实都是你认真生活的证据。心理学里有个“积极关注”的概念,就像我们对朋友会记得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也需要刻意练习这种“看见”,慢慢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苛责,其实比对别人的宽容少了太多。 而关于“变得更优秀”,或许可以先把“优秀”的定义从“和别人比”调成“和自己比”。心理学里的“成长性思维”说,真正的进步不是达到某个完美标准,而是像一棵树一样,慢慢扎根、伸展——比如你今天比昨天多学了一个技能,比上周更能平静地处理情绪,这些“微小的进阶”其实就是优秀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当你带着对自己的接纳去努力时,动力会从“怕自己不够好”变成“想看看自己还能长出多少可能”,这种从内而发的力量,反而更持久。 你知道吗?很多人在追求“爱自己”和“变优秀”时,都会陷入“先挑剔自己,再逼自己改变”的循环,但其实反过来才更有效:先试着像对待一个“虽然有缺点,但依然值得被好好对待”的朋友那样对自己——比如犯错时不说“我怎么这么笨”,而是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试试别的方法”;累的时候允许自己休息,而不是骂自己“不够努力”。当你慢慢习惯这种“温柔的关注”,就会发现:爱上自己不是突然发生的奇迹,而是在每一个“不否定自己”的瞬间里,慢慢长出来的底气。 而当你开始相信“现在的我已经有值得被爱的地方”,“变得更优秀”就会从一种压力,变成一场带着期待的探索——就像带着喜欢的人去旅行,你会更享受路上的风景,而不是只盯着终点。你其实已经走在开始的路上了,因为你愿意思考“如何爱自己、如何变优秀”,这份对自己的在意,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温柔呀。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