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首页>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共379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专家

心理健康心理咨询问答
  1. 1.你提到的“囚禁,控制,伤害他人”这些行为,确实都是病娇特质中比较极端和危险的表现。虽然这些行为可能源自于“太爱你了”的情感,但它们对另一方来说,可能并不是一种健康或可接受的爱的方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一个病娇的人,你能否承受他们可能带来的这种极端行为呢?或者,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以爱为名的控制和伤害的呢?
  2. 2.应该不会吧…病娇要说他不危险…病娇要囚禁,控制,伤害他人…最后都称为“我只是太爱你了”
  3. 3.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刘凤霞,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读了你的留言看到了你的困惑和紧张。 首先,对于学习、在社会框架中前进、追求好工作和财富的动力,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的期望被内化为我们的一部分。例如,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说“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这些观念会烙印在内心深处,社会价值观也影响着我们,使我们觉得按照社会框架的要求去做,如获得好成绩、好工作等,是被认可的方式。 当提到成绩会紧张害怕,这可能是因为成绩在内心深处象征着自我价值的衡量。童年时期的奖惩机制会让我们将成绩与爱、认可联系起来。比如,如果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父母的赞扬和奖励,反之则可能受到批评。这种早期经历使得成绩成为一个触发点,一旦触及,就会唤起对自我价值是否能得到肯定的担忧。 至于为什么不放弃,继续努力,是因为内心深处存在着对成就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有追求快乐和满足的冲动,在社会环境中,这种冲动被引导向了通过努力学习、工作来获取成就。而且,即使成绩会带来紧张情绪,但之前提到的另一个我的部分一直在发挥作用,它要求我们符合社会和父母的期望,这种内在的冲突推动着我们一边害怕,一边继续努力。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愿意陪伴你探索一段未知的旅程,欢迎预约,迎新年有活动!!
  4. 4.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关明茹,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从描述看能感受到你在努力坚持前行中出现的迷茫,困惑,你这个困惑可能是现在学习中大多数孩子的困惑,为自己的这份觉知点赞。 那我们看看如何找到生命的持续动力呢?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四个维度探讨一下: 1.现在孩子大多数成为型的孩子。可能在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会告诉我们学习好可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能赚到钱,赚钱就可以活下来,这代表着谋生的思维,是大众的普遍思维认知。 2.有的父母也可能会告诉孩子,或者孩子自己想从普通阶层里跨越出来。比如从农民变成知识分子家庭。它是带有阶层跨越的认知,来不断地推动学习,比如成为公务员等。 3.学习是工具和手段,不把注意力放到分数上,会更看中对知识的应用和掌握。一旦他了解了学习是路径,知识是工具,更愿意投入到学习里面去,学习是让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4.学习不是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是享受生命的体验。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享受。当你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深入地进入到内在拥有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你会发现生命处处都是学习,处处都是体验。当我们能够把学习和生命完全地融合的时候,学习就已经不见了,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在学习和享受并乐在其中。 当你跳出原来的固有思维模式,站在更高维度看待自己时候,就不再困惑,不再考试焦虑,不在意分数,活出自己,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5. 5.晚安,暖暖姐姐。您是真人还是机器人呢?回复的好及时啊,您真是我的一位知心朋友。